Hi, 您好,我是觀象知遠!
這個周末很熱鬧,李嘉誠與貝萊德的這筆港口生意被攔下來,緊接著發生了三件大事:
美國發言人對交易被攔表態;
港澳辦昨天再次轉發大公報文章,勸李家“盡快回頭”;
二兒子李澤楷旗下盈科集團,急急忙忙地跟長和集團劃清界限;
只有97歲的李嘉誠,卻始終保持沉默。他究竟在等什么?
港澳辦的最新喊話,字字千鈞
3月29日是周六,但港澳辦再次轉發了大公報的文章,里面提到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想要蒙混過關”,而且“希望能掂量出這一信息的分量,盡快停止交易,否則后果嚴重”。
這個表態很直白!
港澳辦此前對港企的一些爭議,基本都是作“原則性表態”,但此次連續多次轉載《大公報》文章,并做出“懸崖勒馬”的最后警告,將這筆交易定性為“觸碰國家戰略安全底線”。
如果李家依然執迷不悟,堅持在4月2日選擇簽約,就相當于讓長和貼上了“叛國資本”的標簽。
現在對這筆交易的初步審查只是第一步,后續的《反外國制裁法》、《不可靠實體清單》隨時可能啟動,屆時長和在內地的能源、零售、基建業務將很可能會被連根拔起。這個后果的嚴重性,李家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慎重考慮。
美方對此事的表態:火上澆油
當美方發言人對交易被攔,中方不滿說出“不意外”時,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筆交易會削弱中方對巴拿馬運河地區的控制,所以中方肯定會不滿意,進而選擇阻止這筆交易。
這像極了一個考試作弊被抓包的學生,還非要嘴硬說“我早就知道你會抓我”。他們也許以為中國對這筆交易會忍氣吞聲,卻沒想到我們直接掀了桌子。
另外,美方發言人還補充說“非常愿意見到美國投資者拿到巴拿馬港口公司的控制權,拿下克里斯托巴爾港和巴爾博亞港。”
這個表態,相當于在美官方層面上給這筆交易定了性,并在給貝萊德財團站腳助威,要求他們完成這筆買賣。
對這筆交易,中美雙方態度鮮明,都已經亮劍。
二兒子李澤楷的緊急切割
雖然父親李嘉誠和哥哥李澤鉅,始終用沉默應對輿論風暴。但二兒子李澤楷旗下的電訊盈科,卻緊急發表聲明,李澤楷旗下所有業務都獨立于長和,而且是“零股權關聯”,從2000年開始,就沒有參與對方的任何決策。
這個表態算是一種緊急切割,與貝萊德的這筆買賣跟電訊盈科沒關系,李澤楷也沒有參與。如果父親和哥哥堅持完成交易,也跟他沒關系。如果后續長和系要被處理,希望電訊盈科不要被“誤傷"到。
但李澤楷的“決裂宣言”騙不了明眼人。盈科能在印尼搞5G、在東南亞推數字支付,靠的真是“純商業能力”?沒有“李嘉誠之子”的隱形背書,哪個第三世界國家敢把命脈交給一個香港公司?
切割得了股權,切割不了血脈;甩得開長和,卻甩不開“李家人”的標簽。
李嘉誠依然沉默
大家都在等李嘉誠的回應,但他選擇了最危險的應對策略:沉默。這種沉默,不是胸有成竹的淡定,而是進退維谷的絕望。
進,是刀山:如果硬推交易,李家將可能徹底失去中國市場。看看港澳辦三天三次轉載《大公報》社評的力度,就知道官方耐心即將耗盡。
退,是火海:如果叫停交易,肯定要得罪美國,還可能面臨巨額違約金,長和將損失慘重。
他當年能拿下順利巴拿馬港口,是因為西方把他視為“中西方橋梁”;但當中美雙方都開始亮劍之時,這種騎墻策略就成了“自討苦吃”。
大決戰的前夕
這場交易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本質上就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在21世紀即將開始的一場“大決戰”,勝利者將重構全球秩序。
美國想為自己岌岌可危的霸權續命,中國的實力則在全面崛起,準備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李嘉誠的這筆港口買賣,一不小心成了大決戰開始之前的前哨戰。
未來的世界格局,不會再給“全球掮客”和“騎墻派”留位置。
李嘉誠雖然在繼續保持沉默,但這次他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沒有中間地帶。
他和旗下的長和系,最終將“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此,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