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在其位謀其政”(代跋)
段維
段維著: 《一生知己是文章》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古諺語云:在其位謀其政。語本《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覺得,這個“位”并不是指一定要處在很高級別、很重要的地位或者崗位,而是指所處之“位”有多大的力量就謀多大的“政”。
我是2020年12月當選為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的。上任伊始,除了履行會長應盡的職責外,還與學會班子成員一起積極支持民間人士打造“九頭鳥詩陣”品牌。他們開辦了專門的微刊公眾號,成立了專門的審核小組,對自由來稿進行匿名審核,實行一票否決制。我自己和學會領(lǐng)導成員都不參與審稿,以保證審稿結(jié)果的公平和公正。這樣做,就是想逐步豎起“荊楚詩派”的大旗,并在未來躋身于當代詩詞流派之列。之所以沒有以省學會的名義來推進工作,是考慮到學會雖然是社會組織,但在詩友眼中多少還帶有一點“官方”色彩,工作中不得不講究適當?shù)摹捌胶狻保坏┢胶馄饋砭筒豢赡懿挥绊憽霸婈嚒钡馁|(zhì)量。經(jīng)過這些年的努力,“九頭鳥詩陣”日漸成型,同名微刊已成為湖北詩人爭相刊發(fā)專輯的熱門平臺,他們以上刊為榮;一些暫時沒能上刊的詩人都在努力提高水平,力爭拿到準入證。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還資助出版“九頭鳥詩陣作品年選”(茲后可能更名為“九頭鳥詩陣作品年選點評”);某些個人還熱心資助出版“九頭鳥詩陣先鋒作品編年”。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jié)一心地堅持下去,必然會形成氣候。
盡管我在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任職,但我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桂子山人。我從求學到工作已經(jīng)40多年,2024年10月即將退休。我一直有很強的“華師意識”和“華師情節(jié)”。為此我參與了學校為120周年校慶而面向全球華人征集《桂子山賦》的活動,并有幸憑借“主場”優(yōu)勢獲得首獎(因為我對桂子山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的熟悉是其他人無法比拼的),拙文還被勒石于桂子山的最高處——“桂花臺”;同時還應所在的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學院之邀撰寫了《政國賦并序》,賦文被木刻置于院史展覽之引首處。我深知,華師給予我的太多,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回報學校。我覺得,一個學校是否稱得上名校,除了教學科研領(lǐng)先之外,校園文化建設(shè)也不可或缺。甚至從某種角度來看,塑造學校的形象并不局限于增加了多少項目或課題,發(fā)表或出版了多少論著,有時候更凸顯的是校園文化建設(shè)方面,比如人文素養(yǎng)、文化傳承,甚至是校園故事等等。因為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只要你足夠重視它,就會有很高的顯示度。比如詩歌(包括現(xiàn)代詩和舊體詩)創(chuàng)作與研究就是如此。桂子山一直是一座詩意的山,從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詩人。于是,我有意識地向一些校友倡議,集合華中師范大學的詩人,形成獨具風華的“詩派”。至于如何命名,還真是頗費一番思考。有人提議叫“桂子詩派”或者“桂子山詩派”;有人又覺得前者未必確切地指向“桂子山”;后者又有點“山頭”氣息。于是我想起了自己在學校出版社擔任副總編時,總編王先霈老師策劃出版了一套整理桂子山大師之作的“桂岳書系”,受此啟發(fā),建議可稱之為“桂岳詩派”。此名稱一致獲得大家首肯。隨后,我和余仲廉、鄒建軍等人提議出版一套“桂岳詩派”叢書,也得到了校友們的積極響應。特別有幸的是,這個想法得到了學校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將其納入“校園文化建設(shè)叢書”系列,并給予出版經(jīng)費支持。在出版過程中,學校出版社也給予了很多優(yōu)惠,還決定將其作為品牌來打造,并特地提議請老總編、著名文學理論家王先霈先生出任這套書的主編并作序推薦。在“桂岳詩派”叢書出版過程中,我似乎沒有什么“位”,但我覺得我是有“位”的。我的“位”就是一名“桂子山人”,應該在退休之前為桂子山上的華師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對華師厚待我的一種主動回報吧。
最后,再說說我的詩集本身。我從2006年開始習詩,五年之后即2010年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竹太空心葉自愁——近體詩詞習作習得錄》,采用的是編年體形式;2024年,由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資助出版的“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與研究”叢書納入了我的個人專輯《不言集》,收錄了2011年—2020年這十年間的習作大約460余首。這次的“桂岳詩派”個人專輯收錄的則是2021年初—2024年5月的440余首作品。這樣我的后續(xù)作品便與第一本詩集自然銜接起來,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鏈條”。既是自己在詩詞領(lǐng)域成長的記錄,也為他人對作品的批評提供了時空線索。我對自己的詩詞創(chuàng)作也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力爭形成自己的風格,用唱高調(diào)的口吻表述就是“自成一派”。當然,這個路途很長。盡管一些詩評家將我的時政詩稱作“不言體”(為什么稱為“不言體”呢?這里略加說明。本人賤字“不言”,出處有二:一是老子《道德經(jīng)》云,“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是劉熙載《藝概》講,“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認為其具有兩個最明顯的特征:一是句意的多重意旨,二是句法的多種多樣。但我心里明白,這些離“自成一派”至少還有“長征”那么長的路要走。好在我雖然年屆花甲,但在舊體詩詞界仍屬于中年,自己還有潛力可挖。惟愿未來不負詩友們的期許,也不負自我期許。謹以此為跋吧!
2024年5月30日于桂子山文科科研樓1011室
《一生知己是文章》詩詞選
段維
初春山塘浮萍
迎夏滿塘翠,沖寒幾抹紅。
其余皆死士,未等到分封。
辛丑早櫻
去歲雪如櫻,今年櫻似雪。
殘陽一抹人,滿眼紙蝴蝶。
路見落紅臆想(通韻)
臨夏寒忽至,凋零嘆落花。
一僧方弱冠,拈起補袈裟。
賀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高校詩歌工委成立周年
新舊本相生,詩源同一脈。
黌門并艷花,其色可傾國。
初 春
凍柳珠崩線,寒潭胎動聲。
群魚紅踴躍,烈焰化春冰。
今見景行書院樓頂平臺由種花改種菜戲題
行止景行吾又來,頂層設(shè)計莫輕猜。
何須頻為花愁絕,明日黃花是菜薹。
致喀喇昆侖戍邊衛(wèi)士
界碑缺處立崢嶸,黑漫高原眼是燈。
灑熱血防旗褪色,骨深埋化可燃冰。
七夕前疫情驟發(fā)揚州
牛女重逢驛路遙,星期疫阻最無聊。
西湖總為相思瘦,瘦骨空余廿四橋。
立冬日氣溫驟降見霜葉滿地有作
莫憑表象怨西風,痛掃青黃興未窮。
知否幾多無奈葉,不甘墮落不翻紅。
題南宋六陵碑
一碑孑立倚松蒿,頭骨傳杯恨未銷。
身后茶園綠蓬勃,應該不代表王朝。
年關(guān)依老父吩咐再次備柴
橫裁豎劈總操盤,耄耋雄心從未殘。
薪火五千年備足,耽心下個五千年。
無題
陋室坐春風,茶湯催夜?jié)狻?/p>
手心瓷映雪,眸底影驚鴻。
落筆蟻橫陣,籠弦箭上弓。
自慚臨老境,如此不從容。
小院小池
鏡面微微皺,回廊曲徑風。
野花侵岸紫,錦鯉向人紅。
橫渡石橋瘦,通常日影重。
閑云久沉碧,終與我相逢。
英山金鋪謁沈佺期衣冠冢
鄉(xiāng)路多之字,鋪金任夕陽。
攀巖竹橫翠,護冢草拖黃。
律細風傳播,衷深世薄涼。
唐詩三百首,骸骨許收藏。
詠項羽戲馬臺長階(通韻)
縱馬敲星火,參差次第然。
阿房灰作蛹,子弟盡逃禪。
劍刎律頻咽,臺空人代添。
一排舊琴鍵,彈到血斑斕。
讀淺淺俗語詩
淺淺深深凹凸平,藝途荊棘向陽生。
千村遺矢辭超俗,一尿留痕史泛青。
諳憶廢都掀見底,未妨碎玉濺為星。
云霾夜擬硝煙起,誰挽天河洗甲兵?
雙井茶
西江月腳上重岡,夢里神游對一床。
山谷松風翻雪乳,茶盂蟹眼看炎涼。
降脂漸小將軍肚,論道常寬君子腸。
雙井清流為底色,永教那抹綠張揚。
觀孟晚舟歸國視頻有感
西風漸歇晚舟歸,燈火鵬城夜靄微。
衣著大紅中國色,話承直白舊家規(guī)。
一千余日壘成壁,十四億拳揮作錘。
此后龍興征路遠,如何接力問華為。
聯(lián)想風波感賦
連旬口水漲星河,夾岸神仙冷眼多。
風卷鵲橋飛羽檄,圖窮匕首失荊軻。
凡人未必常聯(lián)想,資本從來不背鍋。
國際化終空殼化,葬身恰好有墳窠。
賦“紅船吟”禮獻二十大
百年激蕩管弦繁,布景千崖萬壑間。
回放南湖旗誓志,敢憑赤水浪爭灘。
航標二十番調(diào)校,劫數(shù)多重式涅槃。
載覆曾將民比喻,今朝直喚作江山。
多地恢復供銷社引熱議感賦
供銷復社乃尋常,刺痛神經(jīng)那一行?
票證如花成古董,田畦織錦雜閑荒。
市場利益趨資本,計劃均衡到僻鄉(xiāng)。
守得民心似葵藿,舊瓶新酒屬兼香。
菩薩蠻·故園秋感
夜闌捕捉秋消息,風疑染指香曾識。蛩語細如絲,纏綿未盡知。 露濃星欲滴,枯眼何能及。徒羨浴涼蟾,天池雞尾藍。
浣溪沙·明月灣
一峽彎如鐮月般,當年收割小倭蠻。陪都危卵得圖全。 映日江花紅濺膩,指天劍壁紫凝寒。流光日久鎖苔斑。
踏莎行
冒綠簪新,落紅舌軟。春寒撲面先驚眼。兒童不解喜耶悲,拈花折柳穿成串。 或作鞭梢,或為冠冕。或?qū)⒉鳖i頻頻綰。情非得已是今年,誰將本命抽絲繭。
念奴嬌·故園之夜
星垂大野,與蹁躚漁火,偶然相接。潑刺一聲如短路,劃出一弧江月。場景依稀,船家代換,幸我仍偷活。草蛇灰線,未將今昔分割。 莫憶拍手狂歌,呼兒買酒,醉里生瓜葛。坦腹樓臺風緒止,讓與鳴榔蓬勃。喚起多情,夢回太古,漁獵為人設(shè)。網(wǎng)紅相較,邇來依次崩裂。
金縷曲·梨花
庭院融融月。漾微風、枝丫窈窕,盡敷香雪。誰向蒼茫聽簌簌,知是落花時節(jié)。忍賦就、長門殷切。帶雨一枝誰得似,怕玉容、倚殺闌干末。負心者,不堪說。 縱情豈是君王物。便江湖老叟,猶占幾春鮮活。自信植梧棲楚鳳,罔顧桐花皎潔。更莫道、鴻儒風骨。問取海棠頻壓斷,任粉妝、委付冰綃屑。嘖嘖嘖,化為蝶。
滿庭芳·黃牡丹
國色難拚,天香猶泛,一園狼藉誰憐。杏黃衫子,點滴水晶寒。人道衰頹盛極,的曾是、附鳳翔鸞。標新處,鞠衣薄粉,斜倚玉闌干。 深宮多互訐,倡紅冶紫,狐袖鴉鬟。讒唾里,伊人流落籬邊。羅襪霓裳勾破,都化作、尬舞冥錢。焚除際,姚家荒冢,裊裊冒青煙。
作者簡介:
段維,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兼任中華詩詞學會鄉(xiāng)村詩詞工作委員會主任、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心潮詩詞》評論版主編。
公開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0余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轉(zhuǎn)載或摘登;出版學術(shù)專著《網(wǎng)絡(luò)時代的版權(quán)保護》《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保護論綱》《編輯出版的政治自覺與法制自覺》《突破瓶頸: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的理論思辨與進階技法》四部、《竹太空心葉自愁》《不言集》《不言詩詞匯評本》《一生知己是文章》詩詞集四部;2013年獲首屆荊楚詩詞聶紺弩獎,2015年獲“中華好詩詞”征集令第三季總決賽第一名,2016年其百余首詩詞入選《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一書、2023年入選《當代詩詞十二家》一書;獲2018年度中國對聯(lián)創(chuàng)作獎,2022年獲第九屆中華詩詞“華夏獎”論文一等獎,2023年被中華詩詞學會聘為中華詩詞十大導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