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我從未見過,來自智譜今天發布會:
“幫我到網上賺 100 塊”
在實時演示中,主角 AutoGLM 登場,參與了《讀者》的有償征文,全自動賺金幣。
“幫我在小紅書上找一找有哪些「非網紅、排隊少、評分高」的北京寶藏餐廳”
我說。然后,我沒動手,AI 動了。
Chrome 被自動打開,搜索、跳轉、加載、一頁頁瀏覽,一條條復制引用,各種頁面陸續彈出。十多分鐘后,一份美食報告出現在我眼前。
更令我驚愕的是,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它甚至注意到評論區里的提示“福滿園 10 年以前還行,去年懷舊又去吃了,質量嚴重下降。尤其是紅燒帶魚!不知道是不是換廚子了。”,然后到知乎、點評等網站去核實信息了
發現有爭議觀點后,想到去交叉驗證
寫得不急,也不花哨,像一個剛轉正的實習生,穩、慢、細,有點啰嗦,但比我預期的還清楚:會耐著性子跟你反復核實信息的實習生,可不多。
這不是 demo,不是 PPT,是我真實看到的:AI 在我的電腦上,自己動手,把大活干完了。
不用反復調 prompt,不用總是來一嘴“再詳細一點”,這東西就已經查完、看完、寫完,然后安靜地做了交付。
它叫「沉思」,現已可用
今天,這個產品正式上線。來自智譜,叫 AutoGLM 沉思。
https://autoglm-research.zhipuai.cn/
名字聽起來高冷,行為卻特別主動。
調研、整理、對比、歸檔、成稿——你只說要做什么,它就自己去做完。
這不是「熱情的但不解決問題的客服經理」,而是一個可以被甩活的 AI。活甩過去,它就真開始干。它干的,不是那種“對答如流”的「暖男活」,而是我們人類最容易拖延的那些任務:
? 信息太碎,要翻幾十個網頁才能理清;
? 操作太瑣碎,摳公告、篩評論、對比細節;
? 不難,但煩,還得最后自己總結。
沉思,就是盯著這些事來的。
比如,我是一個爐石玩家,之前還攢齊了全卡包,包括傭兵模式(為什么要玩傭兵???)
傭兵是什么?正沉迷酒館
這幾天,爐石上了新版本「翡翠夢境」,可惜一直沒時間玩。
“爐石新版本翡翠夢境,都更新了啥?”
沉思打開爐石官網、旅法師營地、九游、游民星空,查版本公告、補丁說明、社區藍貼。
它先給出基礎信息:145 張新卡、兩大新機制“灌注”和“黑暗之賜”、新增傳說荒野之神。
接著查每個職業的灌注技能:德魯伊召喚植物魔像、獵人隨機強化手牌野獸、薩滿變形友方隨從……都從官方卡牌圖鑒和攻略站調出來了。
過程中還遇到頁面 404,它自己換源,從另一份攻略補全剩下幾個職業。
官網的這個頁面,確實打不開
最后,我獲得了一份堪稱可用的內容整理。
在這個過程中:
? 你沒問它查每個職業的技能細節,它查了。
? 你沒讓它跳過掛掉的頁面,它繞開了。
這里,還有一些來自官方的沉思任務成果,非常有代表性:
“具身智能行業還有哪些標的能投?” 沉思調研最近三個月的行業新聞、券商分析、專家訪談,結合財務指標做出一份主題研報,涵蓋趨勢判斷、競爭格局和風險提示。
“生成式 AI 會不會顛覆知識生產?” 它翻遍醫學、法學、經濟、藝術等 5 個典型領域的研究范式,對比傳統學術流程與 AI 輔助寫作的差異,輸出了一萬字以上的深度報告。
“推薦一款文藝風格的復古相機。” 沉思查遍小紅書、B 站、知乎評測,列出不同風格相機的優缺點,區分膠片感、便攜度、成像質感、售后口碑,并按風格和預算做了分組推薦。
“2025 年最值得關注的抗老成分是什么?” 它比了膠原仿生肽、第三代玻色因、植物視黃醇的實驗室數據和真人實測,還順手拉上了歐盟新法規和大牌配方復配邏輯,一并做了解讀。
“我在選 MacBook Air 還是小米筆記本。” 沉思從參數、重量、電池、熱控、社區口碑五個維度做橫評,結合用戶的出差場景寫出推薦意見,并附帶了中英文評測引用。
“我要去香港玩三天。” 它制定了包含每日路線的攻略,還逐條查了小紅書里每個景點的最新評論,標注了哪些推薦靠譜,哪些過譽,哪些值得錯峰。
...(我還想展示更多,但公眾號只能插入十個視頻)
有的是行業報告,有的是產品選型,有的是深度調研,也有冷門話題的系統梳理。 不光能看,還能直接拿來用。
最小交互單位:是任務
沉思不是 ChatBot,也不是 AI 搜索。它的最小輸入單位,不是“prompt”,是“任務”。
? “ 給我做一個入門股市的教程”
? “我今天要做一個電動車市場的行業報告”
? “我需要一份 10 萬以內電車的橫向對比”
ChatGPT 會問你一堆問題:
我要是懂,就不問你了
沉思不會,動手就是干:
不問我,沉思自己干
執行的過程中,你甚至會看到它點錯頁面、再退回;跳過一個廣告,再手動滑動到底部;或者讀了三條知乎長貼,只引用了其中一句。……
你知道它在認真干活,它不吵、不問,不等你指路,悶著頭替你把事兒干完。
它不太愛說話,但每次都好好交工
沉思不快、UI 也不炫、不會引導你去分享。
一切舉止,像個第一次實習的新人,操作上還有點手忙腳亂。
但你看最終結果,會發現它交得踏實:有邏輯、有引用、有結構、能交付。
它會花費老半天,去讀完很多材料,標注清楚引用,附上路徑說明。沒有無中生有,沒有套話模板,有邏輯、有證據、有完整的交付物。
我讓它寫一篇《AI 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它沒有問“你想從哪開始”,而是直接去 Google 學術去查:政策、實踐案例、研究摘要、在線教學課程,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報告。甚至還總結了哪些觀點容易過時、哪些數據有偏、后續建議關注方向。
他知道怎么做學術
但這一刻,我所看到的,不是它“聰明”,而是:AI 真的把你交代的事,當回事了
就如那個不太愛說話,但每次都非常靠得住的同事。
來路正、后路穩、都開源
那它為啥能這么干活?
并不是換了個提示詞接口那么簡單,它背后用的,是一套為“干活”專門設計的模型體系。
它的底層模型叫 GLM-Z1-Air,不是為了陪聊、寫詩、講笑話而訓出來的,而是為了完成復雜任務而生的。
從對話,到推理
它能理解你要的結果,不是“一段話”,而是“一個完整的東西”; 能拆解任務路徑,知道先查什么、再比什么、最后該怎么寫。 說白了,它的訓練目標,不是“答對”,而是“搞定”。
現在的「沉思」,便是在 Z1-Air 上又疊了一層模型,內部代號叫 Z1-Rumination,專門訓練 AI 如何用工具、如何執行流程、如何反思中間步驟。從性能上來說,這東西比肩 DeepSeek-R1,速度最快提升 8 倍,價格只有 1/30,能在消費級顯卡上跑,甚至可以本地部署。
更快、更便宜
之前說過,智譜今年大開源,沉思這套也是,不藏著掖著的,全棧都會開源:
? 基座模型 GLM-4-Air-0414 ,
? 推理模型 GLM-Z1-Air ,
? 微調出來的沉思模型 GLM-Z1-Rumination ,
? 以及整個智能體執行框架
所有一切,都將在 4 月 14 日正式開源,陸續上線 bigmodel.cn。
到時候,不只是“能用”,也“能接入、能跑、能改”。你現在用的「沉思」,就是這套系統的第一個完整體。
再往后,所有人都可以用這套模型搭建自己的 Agent,開源萬歲。
有些事,可以不自己做了
這是一次細微、但足以留下重量的改變。
或許你會在某個周三下午、某個 PPT 趕不完的凌晨,或者家人問你“買哪個更劃算”的時候,忽然意識到:
有些事,可以不自己做了。
你打開沉思,交代一句話,然后就去忙別的了。它不吵、不問、不等你指路,自己查、自己寫、自己交。
留下痕跡的小小邁步
再過不久,你大概率會把它推薦給你團隊里那個總是最早加班、最晚下班的人,或者那個總一個人扛下所有的朋友。
因為你知道,沉思這東西,真能替他們分擔點什么。
最后,一個彩蛋:由「AutoGLM 沉思」做的小紅書賬號:2 周 5000+ 粉,還接了一條商單,賺了 500 塊
由 AI 全權運營的小紅書賬號:Della 老師的知識小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