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變成一場赤裸裸的剝削
當男人們憤憤不平地詛咒著撈女和被她們利用的女權主義,卻有一些善良的女人在絕望中走上不歸路。
就最近半年,我印象中媽媽帶著孩子走向極端的事件至少就有五六個。也許你們看到的更多。
去年我做一個母嬰客戶的營銷活動時,調研過北京一百多個全職媽媽的經濟情況,發現她們在離婚中獲得的家務補償平均金額僅3.2萬元,只相當于北京全職家政人員五個月的工資。
更殘酷的是,調研結果顯示67%的全職媽媽在離婚后陷入貧困,其中28%需要靠借貸生存。
“你不就是在家帶個孩子,能有多累?”
這句話,是最近的“全職媽媽離婚獲2萬元經濟補償”這一事件中,天津全職媽媽小麗在法庭上聽到丈夫的辯駁。
這個事件今天人民日報也報道了。她辭職十年,獨自撫養孩子,承擔所有家務,甚至被丈夫逼迫向娘家要錢。
最終,法院判決離婚時,她僅僅拿到了2萬元的家務補償——這筆錢,還不到天津家政阿姨四個月的工資。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在江蘇鎮江,另一位全職太太因丈夫出軌離婚,獲賠5萬元;而在鄭州,胡女士通過調解拿到了25萬元補償,只因她保留了更多證據,且男方經濟條件優渥。
同樣的家務勞動,不同的判決金額,背后是赤裸裸的現實:全職媽媽的價值,依然被低估、被交易、被隨意定價。
有人說,這已經是法律的進步,因為《民法典》第1088條終于承認了家務勞動的價值。但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背后,仍然是無數女性被犧牲的職業生涯、被忘記的社會身份、被忽視的精神壓力。
2萬元,或許能支付半年的房租,卻無法彌補一位女性十年青春換來的職業斷層,更無法撫平“我養你”變成“我養過你”的屈辱感。
今天,我不想討論公平,也不討論男女平等。
我只想告訴一些善良的女性:當制度無法完全保護你時,你該如何為自己筑起一條護城河。
作為幫助過很多中小企業和創業者避過坑、走上穩定發展軌道的咨詢師,我建議全職媽媽為可能面對的類似困局,可以提前準備的6件事:(記得點心收藏,或轉發給你身邊有需要的女性親友)
第一件事:從今天起,把“家庭”當作一家公司來經營
一個全職媽媽的工作,本質上是“家庭CEO”——管理財務、教育、后勤、醫療、情感維系,甚至危機公關。你付出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家政阿姨的家務工作。但問題在于,大多數女性從未給自己開過工資單。
也就是說,先不論是否要拿這個錢,而是你根本沒有想過為自己付出的價值量化過。
江蘇一名全職媽媽在離婚時,能獲賠200萬元經濟補償,她的核心依據就是清晰量化的“職業資格貶值損失”和“家庭貢獻系數”。
這意味著,你需要學會用商業思維量化自己的付出。
你可以建立一個“家庭工作日志”,記錄每天的工作時長、具體內容(如輔導作業、陪護老人、采購物資)。
不要覺得這件事很繁瑣,你可以借助手機和各種app輕松留下記錄。杭州互聯網法院已接受“區塊鏈存證包”,微信聊天記錄、智能家居數據均可作為證據。
你還要學會評估自己的“人力資本折舊”,若你曾是年薪20萬的白領,辭職8年后,按行業增長率12%計算,你的職業損失可能高達49.5萬元。
此外,你要記得保留你所有的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明,未來它們可能都是你索賠的關鍵。
第二件事:創業自救,從家庭場景里長出生意
重慶寶媽李薇的故事值得所有女性抄作業。
離婚時,她拿出過去三年在業主群賣手工糕點的記錄(年流水9.8萬),法院據此認定其具備獨立撫養能力,孩子撫養權+18萬補償金雙雙到手。
以下我為你列舉幾種適合全職媽媽的低成本創業路徑。你不一定完全照做,但你一定要從中發現一些可能性和規律性,結合你的情況去思考,那就是未來真正解救你的道路。
比如你可以做母嬰私域,將家長群轉化為團購群,對接源頭工廠賺傭金。
你還可以將你的一些技能,比如烘焙、收納、育兒等方面的經驗做成付費課程。
或者開始運營你的社區項目,提供小區的一項剛需服務,像是家庭采購、老幼陪護、快遞團購等等都可以。
但有件事一定切記,要合法注冊,至少要有個體工商戶執照,所有收入走正規賬戶和流程。避免稅務風險和成為法律認可的收入證據。
第三件事:定義自己的“經濟獨立”,哪怕每月只賺1000元
即使你沒有創業和做生意的天賦,至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經濟獨立。
因為“沒有收入”是法庭上最常見,也最容易讓你陷入被動的攻擊點。
而且你不用為此有壓力。經濟獨立≠高薪。哪怕你靠寫作、代購、社區團購月入1000元,也能在離婚時證明“我有生存能力”。
鄭州的全職媽媽胡女士,離婚得到25萬元補償,部分就源于她提交了社交媒體的運營記錄。
武漢的全職媽媽陳女士,每天趁孩子午睡的時候,兼職為企業公眾號代運營,離婚時用三年合作合同證明自己的“持續就業能力”,成功獲得孩子撫養權。
這些“小事業”不僅能增加收入,更是你“社會價值”的證明。
所以,選擇時間靈活的副業(如自媒體、手作、ppt美化、線上課程),考取一些資格證書。然后,注冊個體工商戶,哪怕零收入也要報稅,這將成為你“經濟參與度”的法律憑證。
更重要的是,抽時間做一點這樣的工作,哪怕每天就1個小時,你就可以保持你的職場人設,保持你的一種社會身份,還有你作為一名社會人的自信和勇敢。
第四件事:重構支持系統,用“社會關系”織一張安全網
天津全職媽媽小麗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判給了她,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已滿八周歲且明確選擇母親”。但現實中,許多全職媽媽因“與社會脫節”被質疑撫養能力。
你要學會維持自己的社交資本。比如多參與家長會、社區活動、志愿組織。這些關系網不僅能提供情感支持,還能在法庭上成為“社區服務證明”。
你還要懂得綁定“盟友”,與娘家、朋友保持經濟往來記錄,比如與娘家簽訂借款協議(哪怕只是形式)。小麗的生活費來自娘家補貼,這一點成為法院認定丈夫失職的關鍵。
你還可以加入本地媽媽群,參與線下活動(照片、簽到表都是證據),加入當地婦聯認證的“媽媽創業孵化器”等。
第五件事:證明自己是孩子的“唯一供應商”,這是你最大的談判籌碼
法院判決撫養費時,不僅看收入,更看“實際撫養貢獻”。小麗獲得孩子撫養權,核心原因之一是分居期間孩子一直由她照顧。
所以你要成為“不可替代”的撫養人:保存疫苗本、病歷、家長會簽到表,證明你深度參與育兒。
你要保留好所有教育投資的法律證據:為孩子報班、購書的每一筆支出,都要有發票或收據,這些都是你“為撫養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證明。
你可以從孩子出生,就建立一個“育兒檔案袋”(包括各種醫療記錄:疫苗接種本+就診記錄、教育合同:培訓合同+家長會簽到表,等等,而且都有你的簽名),并且定期與老師溝通并保留郵件。
廣州法院曾判決將孩子判給月收入僅4000元的母親,只因她保存了三年內帶孩子就診27次的記錄,而父親連孩子血型都不知道。
此外,一些為孩子付出的親情付出,比如親子旅行的票據+每日溝通錄音,也要用心保存。你還可以親自去用孩子名義開設一個聯名賬戶,不僅方便整理所有孩子花銷的記錄,而且也是一種防止財產被凍結的有效措施。
第六件事:法律是最后的盾牌,但別讓它生銹
許多全職媽媽直到離婚才想起找律師,卻發現自己毫無準備。北京一個全職媽媽的離婚案例中,妻子因丈夫出軌僅獲賠5萬元,盡管她提交了通話記錄和開房身份信息等被認可的證據。
但你如果早一些咨詢律師,掌握更多的證據和財產證明,并且每年與律師復盤家庭財產、債務、撫養協議,你可以在最不堪的情況下,讓自己收獲最多的尊嚴和保障。
即使你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公益的法律資源,比如婦聯、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免費咨詢等。
你還可以關注“中國裁判文書網”,多研究類似案例。加入一些女性權益社群,共享到一些為全職寶馬提供公益救助的律師資源。
在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即使在全職媽媽已經作為主流模式、權責相對分明的日本社會,身為大學畢業生但主動成為全職主婦的女主角,也很清醒地認識到全職主婦的權益想要得到保障, 必須有清晰的日常規則。
所以她準備了有法律效力的婚前協議(明確家務補償計算公式),婚后每月進行家庭財務會議紀要并讓配偶簽字,并為自己的所有家務勞動留下法律證據。
你要記住,法律不是底牌,而是你的常規武器。
最后再提醒你一件事:你不是弱者,只是尚未亮劍
2萬元,或許買不回青春,但至少能買來一堂人生課:
女性的安全感,從來不是婚姻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如果你正在經歷類似的困境,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并向我咨詢個人經濟及情感上的任何問題,尤其是你在準備個人創業或生意事業上遇到一些困惑。
記住,你的價值,終將以你定義的方式被償還。
婚姻法只是底線,不是天花板。
畢竟,能在一生中真正拯救你的從來不是一部婚姻法,而是你對商業世界生存法則的掌握和正確操作。
(全文完。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前國際4A創意總監,知勝咨詢創始人,曾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并幫助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加作者微信,請后臺私信聯系。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