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要到農歷三月了。農歷三月是春季的最后一個月,這時萬物復蘇、草長鶯飛,一切開始欣欣向榮,而農民也要開始春季的農忙了。
農歷三月的時候,不僅天氣會大幅度回暖、雨水也會逐漸增多,各種野菜也開始旺盛生長,所以農歷三月也是吃野菜的時節,這時的野菜不但美味,還有營養,我國民間就有“農歷三月三,薺菜賽靈丹”的說法。
臨近清明,不要只知道薺菜,以下這三種菜比薺菜營養,錯過就太可惜了。
艾草
清明時節,我國民間有吃青團的習俗,而青團最常用的食材就是艾草,《宋史?高麗傳》中就有“上已日,以青艾染餅,為盤饈之冠”的記錄。
在古時,清明時節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這時的艾草生長的最為旺盛,而且鮮嫩多汁、香氣濃郁,可以緩解因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饑荒,《救荒本草》中就有“野艾蒿┄┄葉有艾香。救饑,采葉煠熟,水淘去苦味,油鹽調食”的記錄,久而久之就有了清明吃艾草的習俗。
春季的艾草除了可以救饑,它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清明時節,天氣雖然逐漸轉暖,但早晚仍有寒意,而且濕氣也比較重,這時食用艾草不但可以驅除體內的寒濕之氣,還能幫助身體升發陽氣,起到預防疾病,保健養生的作用。
《本草綱目》:“艾葉味苦,性微溫,灸百病。春季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如彈丸大小,每次吞服三五枚,再吃飯,治一切惡氣”。
除此,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艾草還是吉祥之物,有著驅毒辟邪的作用,像端午節就有掛艾葉的習俗,而清明時食用或佩戴艾草,就寓意著驅除“晦氣”,祈求健康平安。
艾草的常見食用方法:
①青團:嫩艾葉焯水搗泥,與糯米粉混合包入豆沙、芝麻等餡料,蒸熟即成。江南地區清明必吃的傳統點心。
②艾草煮雞蛋:艾葉與雞蛋同煮,可加紅棗、生姜,食蛋飲湯,溫補氣血。
③艾草粥/湯:鮮艾葉切碎與大米煮粥,或與瘦肉、豬肝煲湯,清淡滋補。
④艾草煎餅:艾草汁調面糊,加雞蛋、蔥花煎成薄餅,香氣獨特。
⑤艾草茶:干艾葉沸水沖泡,適合體寒者飲用(孕婦慎用)。
榆樹錢
榆樹錢,因形似銅錢而得名,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榆未生葉時,枝條間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
清明前后,榆錢正是鮮嫩的時候,而且榆錢又諧音“余錢”,有吃了榆錢有“余錢”的說法,象征財富豐裕,清明食用寄托對一年富足的祈愿。
除了吉祥的寓意,榆錢更是春季的養生佳品。清明時節,氣候多變,人體的脾胃功能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食用榆樹錢可以起到調節脾胃、促進消化的作用。
《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就記載說:榆錢可“安神健脾,治神經衰弱?!?/strong>
榆樹錢的常見食用方法
①榆錢飯:鮮榆錢洗凈拌玉米面或面粉,蒸熟后蘸蒜泥或辣椒油,質樸清香。
②榆錢粥:大米煮粥時加入榆錢,最后撒鹽或糖,溫潤養胃。
③榆錢煎餅:榆錢與雞蛋、面粉調成糊,攤成薄餅,外脆里嫩。
④榆錢窩頭/饅頭:榆錢摻入雜糧面中蒸制,增加清甜口感。
⑤涼拌榆錢:焯水后加醋、香油、蒜末涼拌,開胃爽口。
⑥榆錢炒蛋:與雞蛋同炒,類似香椿炒蛋的做法,鮮嫩可口
清明吃艾草、榆錢,既是舌尖上的春味,也是千年文化的延續。將春日的生機化作餐桌上的美味,這一習俗既體現了古人“就地取食”的生存智慧,也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低碳健康的春日飲食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