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科技經費超過中央財政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地方政府通過科技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高質量區域創新體系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最新發布的《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關注了以下幾個問題:中國各區域研發經費的類型有何特點?各區域政府研發經費規模有何差異?各區域高等學校分布及研發經費規模有何不同?以及各區域研發經費投入的重點行業和企業都有哪些?
區域研發經費顯著分化,試驗發展占主體地位
創新人才和研發經費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科技研發人員增速加快、占比不斷提高,人均基礎研究經費也在大幅提升,但區域間仍存在顯著差異。《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顯示,2022年,廣東、江蘇、北京在省級行政區研究人員全時當量排名中位列前三甲,均突破20萬人年大關,成為研發人員的核心匯聚地。從研究人員人均基礎研究經費來看,全國范圍內共有7個省份成功突破10萬元的門檻,西藏以21.41萬元位于各省市之首,河北省最低,人均僅為4.06萬元。
圖1 各區域研發人員與人均基礎研究經費(2022年)
各地區研發經費的主要類型是試驗發展,平均占比為78.1%;其中,福建省試驗發展經費占比排名第一,高達90.8%,西藏占比最低,為43.5%。在基礎研究領域,西藏、海南和北京位列省級行政區基礎研究投入比例的前三強,占比分別為 43.1%、19.1% 和 16.6%。值得關注的是,西藏的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 R&D 經費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區域,主要歸因于其試驗發展投入相對不足。應用研究經費投入在各區域之間的占比差異相對較小,其平均投入占比為13.1%,其中占比超過20%的省份有三個,分別是黑龍江、北京和甘肅。
圖2 中國區域研發經費各類型規模(2022年)
政府財政研發經費支出各顯神通
地方政府研發經費在規模與結構上各具特色。報告顯示,北京市政府研發經費支出領跑全國,突破了1200億元,占據研發總支出的45.4%;上海、廣東兩地來自政府的研發經費超400億元,分別占其研發總支出的28.2%和11.2%。相比之下,雖然西藏政府研發經費支出僅為4.51億元,但在全社會研發支出(整體規模較小)中的占比高達64.83%,在所有省份中位居第一位。
圖3 中國區域政府研發經費規模及占比(2022年)
從結構類型來看,各地區政府財政研發經費支出以應用研究、技術研究與開發為主。2022年,浙江省政府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最高,為50.51%;應用研究經費占比超過30%的省份有5個,其中貴州省政府位列第一,占比高達59.80%;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占比在不同省份差別較大,安徽省為74.96%,但浙江省僅為0.12%。由此可見,浙江省非常清楚政府財政經費支持的方向,不是擠出企業的技術研究支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公共財政作為基礎研究投入的主要經費渠道,需要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高校研發資源在我國東、西部分布極不均衡
作為科研創新的重要主體,我國高校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顯示,2022年,北京高校研發人員達 4.97 萬人,研發經費超 237 億元,憑借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科研實力成為高校研發的領軍者。而西部地區青海、新疆等8省份高校的研發人員數量均不足1萬人,8省份高校研發經費共計35.16億元,約為北京市的1/7。西藏高校研發資源最為匱乏,僅有研發人員413人,研發總支出不足0.41 億元。
圖4 中國區域高等學校研發經費及人員規模(2022年)
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高校普遍呈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經費遠超試驗發展經費的特點,但西部地區高校在各類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上仍與東部發達地區高校存在巨大差距。北京市高校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上均遙遙領先于其他省份,分別達到 73.5 億元、141.7 億元、22.4 億元。這一全方位的科研優勢不僅體現了北京市對高校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也反映出北京高校在科研實力、學科布局與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優勢。
相比之下,西藏高校在各類研究經費支出規模上均不足1億元,其中,應用研究經費支出僅為0.04億元,相當于北京市高校的0.03%;青海省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最少,為 0.06 億元。這種差距凸顯了我國各區域高等教育研發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西部地區高校在科研發展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迫切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教育科研資源向西部地區傾斜,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科研事業的均衡、協調發展。
圖5 中國區域高等學校研發經費各類型規模(2022年)
東部工業與信息技術雙強,西部聚焦工業和材料
中國四大區域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企業研發人員數量以及企業研發支出規模相差懸殊。東部沿海地區,如廣東、江蘇、上海等地,依托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與豐富的人才資源,在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上長期占據領先地位。
圖6 中國區域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研發人員數量以及研發支出規模(2022年)
以2022年數據為例,東部地區企業的研發支出為1.57萬億元,約為西部地區的5.9倍。東部地區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為12.84萬個,是其余三個板塊數量之和的1.92倍;從研發人員數量來看,東部地區數量為469.64萬人,而東北地區僅有19.28萬人。東部地區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有力地支撐了起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培育出眾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與創新高地。
2022年,中國東部地區各省份研發支出排名前三的行業大部分集中在工業和信息技術,例如,北京市研發支出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工業、信息技術和通訊服務,其研發支出分別為2205.25億元、796.24億元、490.75億元,研發強度分別為2.93%、9.69%、2.62%;廣東省研發支出排名首位的信息技術行業研發支出突破1000億元,天津市研發支出排名首位的信息技術行業研發強度高達22.93%。
圖7 中國東部和西部地區行業研發支出比較(2022年)
西部地區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基礎,研發經費投入相對薄弱,呈現出特色鮮明的發展態勢,普遍在工業和材料行業研發投入較高。報告顯示,四川省工業研發支出為151.95億元,位列西部地區首位;青海省的日常消費行業研發支出最少,為0.17億元。同時,不同省份和行業之間研發強度也相差懸殊,西藏的信息技術行業研發強度達到19.66%,而廣西的能源行業僅為0.45%。
東北企業研發投入亟待提升,中部企業創新崛起初顯成效
企業不僅是科研資金的主要提供者,還是科研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傳統工業基地,在產業轉型關鍵時期,研發經費投入對于經濟復興至關重要。報告顯示,2022年東北地區研發支出前三位的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在四大區域中相對較小,僅有吉林省的一汽解放和遼寧省的鞍鋼股份超過了20億元,黑龍江省支出規模排名前三的上市企業研發支出共計19.92億元。東北地區企業研發強度排名前三的是長春高新、一汽解放、中國一重,分別為13.17%、7.55%、4.13%。
目前,東北地區在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方面潛力巨大,通過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積極引入先進技術與創新管理模式,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推進落實東北振興戰略。中部地區在國家創新體系中逐步崛起,近年來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穩步增長,在經費投入規模上雖不及東部,但在部分優勢產業與特色領域的研發投入成效顯著。2022年,中部各省份研發支出前三位的上市企業中,研發支出超過50億的共有3個,分別是湖南-華菱鋼鐵、江西-晶科能源、江西-江西銅業。中部地區企業普遍研發強度較高,其中排名第一的企業是安徽-科大訊飛,其研發強度為17.83%。
圖8 中國東北和中部地區企業研發支出比較(2022年)
創新是驅動區域高質量和協調發展的根本動力。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呈現顯著的“東強西弱”態勢,并且創新極化效應進一步增強。東西部科技合作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點舉措。未來,應進一步深化東西部科技合作,推動創新資源跨區域流動,構建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共同體。
本文來源于《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張博、劉培、孫玉濤,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創新創業與產業轉型研究中心。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