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蛋?
劇集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權力轉移”。短劇的爆發式增長不僅以分鐘級敘事爭奪用戶注意力,更讓演員生態發生顛覆性變革,沖擊著傳統影視的選角邏輯與人才壁壘。
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憑借優秀的作品一朝成名,新人演員借助豎屏的風口大展身手,還有部分演員通過短劇賽道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這種演員生態的流動性,正倒逼行業重新審視專業與流量、科班與天賦的辯證關系。
值此之際,星番特別推出「短劇破壁者」系列,對話短劇賽道內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演員。追問他們:當短劇演員批量“上桌”,他們能為行業注入怎樣的新鮮血液?面對急劇變化的的影視環境,個體的生存法則又是否會更加殘酷?
「短劇破壁者」第二期對話者:馬秋元。()
???
“與其執著標簽,我更在乎今天這場戲狀態對不對。”說出這句話時,馬秋元剛結束一天的拍攝工作。
從經濟學專業“誤入”短劇行業,到被觀眾稱為“短劇一姐”,她用了三年時間。這三年里,她塑造過古靈精怪的少女、冷血反派的黑蓮花、颯爽果決的女將軍,卻在人氣巔峰時選擇了撕掉標簽,重新出發。
“我想演病嬌,演小人物,甚至純校園劇。角色越極端,越能挖掘自己的可能性。”面對骨朵的鏡頭,馬秋元毫不掩飾野心。此時站在短劇與長劇十字路口的她,一邊是駕輕就熟的流量密碼,一邊是未知的挑戰與質疑,而她的選擇,依舊如當年那個倔強的行業新人——
“我就是要多拍多試,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01
意外入行
“我能進入這個行業,真的是個意外。”談起最初的契機,馬秋元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宿命感,仿佛命運的齒輪早在某個午后悄然轉動。
經濟學專業出身的她,原本與表演毫無交集,直到某一次,同學推薦她兼職拍攝信息流廣告,她才第一次接觸到了鏡頭。那時候,馬秋元甚至還分不清機位和走位,只能靠觀察和模仿來硬扛,時刻擔心自己會出錯。
“我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只是覺得拍攝這件事很新鮮,能夠穿漂亮的衣服,體驗不同的生活。后來隨著拍攝過程中學到的東西變多,我才發現,越是看似簡單的事情,越暗藏著很深的學問,需要我自己去悟、去參透。”
真正拍攝信息流廣告之前,她對表演的認知還停留在表層,但很快,那份玩票的心態就被表演的魅力擊碎,奇妙的角色代入感讓馬秋元徹底愛上了表演。只不過,非科班的背景也讓馬秋元的起步充斥著挑戰,家人的擔憂、行業的競爭、自我懷疑的壓力接踵而至。
“我的家人曾經擔心過,我一個人去闖蕩一個周圍人都不熟悉的領域,會不會很辛苦,會不會碰壁,我的肩上扛著的壓力并不小。”
后來,是馬秋元骨子里的倔強在支撐著她不愿放棄。沒有經過系統的科班訓練,她就自己瘋狂補課,研讀經典劇本、反復觀看優秀演員的表演片段、在片場主動向導演和前輩請教。在那些優秀導演、編劇和演員朋友的影響下,在馬秋元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她逐漸懂得如何融入角色,有了更多表演上的感悟。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秋元的這份倔強也讓她最終等來了機會,《小魔女秋元》的導演正是看中馬秋元身上未經雕琢的靈氣,主動邀請她飾演女主角。劇中,她將少女的天真與狡黠拿捏得恰到好處,播出后迅速收獲一批忠實觀眾。面對觀眾的支持,馬秋元更是充滿感激,直言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表演真的能夠打動人。”
如今,在獲得廣泛認可后,馬秋元也依舊保持著新人的謙卑。在總結當下的狀態的時候,她靦腆地說:“前方道阻且長,馬秋元還需繼續努力。”
02?
角色是煙火,表演是修行?
每年上千部短劇上線,觀眾注意力如流沙般難以捉摸,有人不得不接戲刷臉,有人在渴望減產求精。而面對“流量”的稍縱即逝,馬秋元卻逐漸摸索到了在高產出中保持角色新鮮感的方法,從古裝到現代,從甜寵到權謀,她塑造的角色總是類型多樣,每個都帶著鮮明的性格印記。
《黑蓮花上位手冊》中,她飾演步步為營的宋昭,冷厲眼神與指尖輕捻袖口流蘇的細節,讓觀眾既恨其手段又憐其孤寂;《桃花馬上請長纓》里,她化身女將軍宋惜惜,既有世家貴女的端莊,又有戰場殺伐的凌厲。
“很多人通過古裝角色認識我,但說實話,我對古裝和現代戲沒有特別的偏好。每次拿到劇本后,我都會先看人物能不能讓我共情,她們的故事一旦打動我,我就想要把她們‘活’出來。比如,宋惜惜是貴女也是將軍,何青青是平凡卻堅韌的女孩……”或者說,即便在快節奏的短劇行業中,馬秋元始終拒絕“速成式”表演。
即使手握不少短劇爆款,馬秋元依舊以新人自居,她認為自己能做到的,只有用心對待自己接下的每一個角色,不辜負每次的拍攝。就像在拍攝《桃花馬上請長纓》期間,劇中有非常多高難度的打戲,馬秋元起初總是打得不夠漂亮,她便反復調整動作,抽出時間多練,相信勤能補拙。
戲外的馬秋元同樣將“較真”貫徹到底。她常常在劇組與主創團隊討論細節,為角色梳理成長脈絡。“短劇的拍攝時間確實非常短,但我也會盡可能多的跟編劇、導演探討角色的背景、成長路徑和心路歷程。在現場,我們經常能碰出新的想法,比如某句臺詞換個語氣,或者某個動作加個小設計。”某種程度上,馬秋元覺得自己十分幸運,遇到的合作伙伴都是特別好的人。
當被問及“短劇一姐”的稱號,馬秋元則顯得格外清醒,她告訴骨朵:“行業里優秀的人太多了,我們作為演員,能做的就是不斷給大家輸出好的作品。”在流量為王的短劇江湖,馬秋元始終堅持給自己的每個角色注入“呼吸感”,這是她穿過行業喧囂的錨點,也是她深愛演員這一行業的原因。
03?
靜待花開的人生哲學?
“人的一生充滿路口,要做出很多不同的抉擇,我很慶幸自己始終在向前走。”從豎屏信息流演員到短劇演員主力,再到逐步接觸長劇,馬秋元的這些選擇起初都不為外人所理解。
當同窗紛紛進入投行、咨詢公司時,她帶著簡歷叩開一個個劇組大門;當家人擔憂“娛樂圈水深”時,她在寒冬的片場裹著軍大衣啃劇本。這種近乎自虐的較勁最終化作熒幕上一個個鮮活角色,觀眾驚訝于馬秋元的“劇拋臉”,卻鮮少有人知道,每個眼神流轉背后,藏著她與角色長達數周的靈魂對話。
雖然短劇市場的爆發讓許多演員成為了行業紅利的受益者,但也讓這些演員直面爭議,被質疑只需“美美亮相”就能吸粉。實則短劇的表演其實難度并不低,觀眾的耐心有限,演員必須在一分鐘內讓角色立住,每一幀表情都不能浪費。
對于未來,馬秋元的目標更是非常明確,那就是打破舒適區,挑戰更復雜的角色。她相信熱愛就會讓人充滿力量。“大家可能看我在很高強度的拍戲,但這其實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現在從事的這份工作,我很享受工作帶給我的充實感,因此并不會覺得很苦、很累。我不舍得錯過任何一個好角色。”
享受工作狀態的馬秋元,現在很少會有閑下來的時候。不拍戲的時候,她會跟著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約朋友一起聊聊天。最近,馬秋元還養了一只名叫胖虎的小貓,這只小貓成了她最好的減壓神器,馬秋元常常在家陪著胖虎玩。
采訪尾聲,骨朵問及馬秋元如何看待“野心”這兩個字。她毫不避諱:“野心不是壞事兒,人要有目標才能有前進的動力,誰都會希望自己能夠在熱愛的領域里閃閃發光,我也一樣。我希望自己能夠有一直不斷前行的力量,我認同自己的野心,并且為之努力。”
一如她的人生格言——“只管努力,靜待花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