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的定義是對真實事物或者過程的虛擬。“模擬清單”是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后,面對有些項目尚未完成施工圖設計時,發包人急于開工建設采取的一種編制工程量清單的權宜性措施。
模擬清單極易出現項目特征描述和工程量計算等與實際施工圖設計不一致的情況,在施工總承包下,發包人對施工圖設計具有控制權,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發包人承擔工程計量的風險,故此時模擬清單的特征描述與實際工程量不一致的風險由發包人承擔,符合邏輯和相關規定。
工程造價的形成必須有與之對應的技術經濟文件作為支撐。例如:投資估算對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方案設計文件,設計概算對應初步設計文件,施工圖預算對應施工圖設計文件,工程結算對應工程合同文件以及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變更和索賠等文件。
正如施工發包以施工圖文件及施工圖預算作為計價計量的依據,實行工程總承包,采用與發包時點相對應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方案設計文件及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文件及設計概算作為計價計量的依據,不是順理成章嗎?既然模擬清單在施工總承包中也僅是權宜之計,對于工程總承包而言,施工圖設計甚至初步設計已由承包人承擔,再由發包人在沒有任何技術文件支撐的情況下編制模擬清單,不符合工程總承包的內在邏輯和權責對等的基本原則。例如在房屋建筑結構方面,發包人模擬決定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梁等項目的鋼筋配置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依據是什么?在我國工程建設中,這是具有資質的設計承包人的權利和責任,由發包人來模擬決定,實質上是對承包人設計權利的剝奪。工程總承包下,設計施工的深度融合將改進設計的可施工性,實現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是工程總承包相較于施工總承包的一大優勢。而模擬清單不是對不同承包人在優化施工設計、優化施工措施、優化施工組織、優化機械配置下充分競爭的一種扼殺嗎?如此還能稱之為工程總承包嗎?
可見,模擬清單由于其虛擬的性質,在實踐中實質上是按施工圖項目據實結算,但因工程總承包項目由承包人負責設計,造成了如下后果:
(1)對承包人過度設計開了綠燈,又回到由發包人承擔計量風險,導致投資失控,挫傷了發包人的積極性。
(2)對承包人的優化設計等措施無法認可,導致虧損嚴重,挫傷了承包人的積極性。
(3)模擬清單與實際施工項目存在差異是大概 率事件,出現爭議的上升也證明了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