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公路的隔離帶上,一輛小米SU7撞上水泥樁后爆燃。車內三名年輕女孩的生命,在火光中化為灰燼。她們原本要去參加一場考試,卻在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神話里永遠缺席。
這一幕的殘酷,像一記重錘砸向對小米汽車懷著憧憬的消費者。
當雷軍站在發布會舞臺上,用“史詩級智能駕駛”、“135km/h剎停”的亮眼數據點燃全場時,沒人能想到,這些精心設計的營銷話術,有一天會成為一種充滿悲劇色彩的反諷。
在小米官方的事故通報中,優秀的公關團隊仍然體現出他們的卓越能力,用簡潔精準的語言重構出充滿畫面感的事故瞬間:車輛以116km/h的速度巡航,NOA系統在檢測到施工路障后發出預警,駕駛員接管后仍以97km/h的速度撞向護欄。
當家屬心如刀割般在控訴:“車門鎖死,三個孩子被活活燒死。”
小米客服的回應仍然非常精彩:“機械把手理論上斷電仍可開啟。”——這種“理論安全”與“現實地獄”的割裂,恰恰是小米營銷哲學的有一個經典范本。
01
雷軍是營銷的天才。他深諳一個真理:在手機這樣的輕工業領域,消費者的忠誠度可以被“參與感”馴化。
從“為發燒而生”到“和用戶做朋友”,小米構建了一套完美的敘事邏輯:
用極致性價比吸引用戶,用MIUI內測培養“共創”幻覺,用社交媒體打造“米粉”信仰。
這種營銷的本質,是價值的選擇性呈現。小米永遠告訴你“跑分第一”,卻不會強調主板燒毀的概率;它高調宣傳“全球首款液態鏡頭”,卻不會解釋良品率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在消費電子領域,這種策略無往不利——畢竟,手機死機可以重啟,但汽車失控只能面對死亡。
02
汽車不是手機。它的重量是手機的5000倍,速度是手機的100倍,而安全容錯率必須是零。
但小米進入汽車領域時,依然帶著濃重的互聯網思維:用營銷定義產品,用流量覆蓋缺陷。
如果你現在回看SU7的發布會,你會發現雷軍花了40分鐘講述“17天量產破萬”的產能神話,卻只用3分鐘帶過電池安全測試。
他反復強調NOA系統“史詩級”的導航能力,卻不會跟你分享“AEB不識別錐桶”的警告藏在用戶手冊第87頁。
這種信息篩選不是疏忽,而是營銷的必然選擇。
當“智能駕駛”成為賣點,誰會主動告訴消費者“系統可能無法識別施工路障”?
更致命的是,小米將手機時代的“用戶共創”邏輯移植到汽車上。
米粉們在論壇里討論“如何優化NOA算法”,仿佛這是一場數字游戲。但一位遇難者朋友的話刺破了這種幻覺:“我們曾經相信小米能重新定義汽車,但現在更希望它先重新定義安全。”
03
小米的營銷策略,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認知稅”。它用三個魔法讓消費者自愿交稅:
第一個魔法,叫做數據崇拜。將復雜的安全問題簡化為“優勢參數“這樣的利于自家產品的數字,尤其吸引現在數字化時代的已經習慣如此接受信息和做產品比較的大部分消費者,卻會在宣傳中隱藏夜間識別率、傳感器盲區等”劣勢參數“這樣的不利于自家產品的數字。
第二個魔法,叫做技術擬人化。它可以將業內普通的L2級輔助駕駛包裝成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生動的營銷話術,讓用戶誤以為可以其中放心托付生命;
第三個魔法,叫做危機公關的話術游戲。每次產品出現問題后,都用一種具有專業感的流程來表現“我們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在這次事件中,也是強調“配合警方調查”,卻對家屬“從未接到慰問電話”的控訴保持沉默。
這種策略在手機領域或許可行,因為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風險有天然的容忍度。但當同樣的邏輯用于汽車,就變成了對生命的褻瀆。
一位前車企工程師的質問振聾發聵:“制動踏板開度僅38%,這是操作失誤還是系統提示延遲?小米敢公布接管瞬間的方向盤扭矩數據嗎?”
04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但汽車工業的風口,不是流量,而是敬畏。
小米SU7從立項到量產僅用3年,76秒下線一臺車的“互聯網速度”,在資本市場是奇跡,在安全領域卻是巨大的隱患。
傳統車企用10年驗證的碰撞測試,小米用算法模擬。
豐田至今不敢全面推廣L3自動駕駛,小米卻將NOA作為核心賣點。
這種速度至上的邏輯,暴露了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的原罪:用軟件迭代的思維對待硬件安全。
更諷刺的是,事故發生后,雷軍仍在社交媒體宣傳SU7的四月促銷政策。而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小米股價兩天蒸發超千億港元。
這印證了一個真理:在重工業領域,信任的崩塌速度遠快于流量的積累速度。
05
小米的這場悲劇,給所有老板和創業者上了三堂帶血的MBA課:
一、輕工業的成功經驗,可能是重工業的死亡陷阱。
手機可以靠“性價比”橫掃市場,但汽車的性價比必須建立在“零死亡率”之上。
二、營銷的本質是價值選擇,但有些價值不容選擇。
當安全與銷量沖突時,選擇前者是企業的道德底線。
三、用戶不是“共創者”,而是生命的托付者。
讓粉絲參與UI設計無傷大雅,但讓消費者為智能駕駛算法試錯,等同于謀殺。
一位遇難者母親的話,值得每個想要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行業、尤其是顛覆安全緊要行業的企業決策者,永遠刻在自己靈魂深處:“你們宣傳時說的‘重新定義汽車’,原來是用我女兒的生命來定義。”
雷軍曾用一場煙花秀慶祝SU7量產破萬。但今天,那場煙花的灰燼正飄落在三個家庭的墳塋上。
小米的這次悲劇事件告訴我們:營銷可以贏得市場,但只有敬畏才能真正造福生命。
當一個企業把“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slogan放在所有產品宣傳和營銷活動上,它必須明白——人心最不能被“價格”標價的,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這一次,小米需要的不止是公關聲明,而是一場徹底的價值觀革命。
(全文完)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前國際4A創意總監,知勝咨詢創始人,曾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并幫助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問題咨詢作者,請后臺私信聯系。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