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后我結束了和一個公司的產品顧問合作,前后總計服務時長有半年多。
從結果來看,老板還是很認可我的貢獻,既幫他們完成了下一階段產品規劃,也進行了產品團隊工作方法升級。
關鍵是,去年底我親自參與設計的方案落地后到現在已經見到了業務回報,而且增長勢頭還不錯。
按理說,我可以繼續服務他們并延續這個合作。
但是,我還是選擇了離開。
這事兒過去一個多月,該做的復盤也做了,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可以拿出來跟你們分享。
至于我的離開,并不是對方給的錢不夠,也不是我從中找不到價值感,而是我不喜歡對方的做事方式。
準確說,是對產品有決策權的幾個高層在意識層面的共識。
具體業務和公司我就不展開了,畢竟留一手日后好相見,如果看到了也可以照照鏡子看我說得對不對。
第一,不要總想著去套路用戶。
我始終認為,做產品的人怎么理解用戶、對待用戶、處理和用戶之間的關系,直接決定了用戶怎么認知產品。
在產品設計上,這個團隊的產品決策者都帶有一種套路用戶的共識,認為可以通過設計去引導行為、提升轉化率、為業務增收。
比如,在一些開屏頁面上植入廣告,但是卻把關閉按鈕設計得非常隱蔽。
甚至,一個原本彈窗 5 秒的廣告需要等到第 3 秒才會在右上角出現一個很小的關閉圖標。
他們覺得,這是一種設計,而且是一種很好的設計。
在我看來,這種設計就是套路用戶,在我的價值觀里,這和強買強賣沒有區別。
可能有讀者會說,這都是公司商業化的手段,也沒辦法,畢竟公司想活著。
這個出發點沒錯,但一定有更體面的方式。
有人覺得體面是裝,不過我覺得體面是一種態度,是對用戶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態度。
第二,產品不只是軟件,更不是魔術棒。
有產品決策權的幾個高層中,絕大多數都是業務和銷售出身,只有一個之前做過產品運營。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具備獨立產品經驗的產品決策者。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因為產品思維和產品認知的缺失,他們對產品會產生一種不切實際的預期。
在他們看來,產品就是軟件,可以實現一切邏輯合理的功能。
另外,也喜歡自己去設計產品,帶著本能的理解和主觀認知去干預產品落地,試圖構建自己心目中的魔術棒。
比如,把業務流程直接翻譯成產品功能。
做產品的讀者都知道,產品落地過程會經歷用戶需求洞察、場景分析、信息架構搭建、功能框架設計、原型和交互設計等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業務需求會被轉化為產品需求。
具體來說,「支持用戶完成在線交易」是一個業務需求,但轉化為產品需求后就包含了一整套包含前后臺和數據邏輯的復雜系統。
這個轉化過程對于做過產品的人來說是清晰的,但對于外行來說可能就覺得只是一個支付組件。
關鍵是,即便你做出了完整的解釋和分析,對方依舊我行我素。
客觀來說,產品的確是軟件,可也不只是軟件。
我希望跟同頻的人合作,并不是排斥外行,不過也希望外行能尊重專業,畢竟我來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做科普。
第三,別把產品經理當工具人。
過去那段時間和他們開了不少會,每次我都能聽到上面對執行層的產品經理提需求。
然而,所謂的需求其實都是被包裝過的解決方案。
比如,我有一個需求,在 A 頁面上要增加一個 X 功能,并且操作起來要和 B 產品里的類似。
你們覺得,這是需求么?
需求不是方案,需求是問題。而大多數需求都被包裝成了一個個具體的解決方案,那并不是需求。
作為產品經理,去執行這種需求就是純純的工具人。
即便如此,現狀也是無法改變的,但凡你們在同類型公司里待過,就知道我說的是什么意思。
說到這,或許一部分讀者都看到了自己公司的影子。的確,很多做產品的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果單看這三個問題,我覺得第一個是人的問題,很難改變。后面兩個是思維和認知的問題,是有救的。
可當這三個問題同時出現時,就不符合我的價值觀了。
所以,我選擇離開。
你可能會問我,有沒有遇到過自己滿意的公司?
當然遇到過,包括我現在還在合作的一家公司就比較滿意,高層是產品技術出身,對用戶、對產品、對商業的洞察十分到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配合起來就非常輕松,互補效應很強。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好公司好領導可遇不可求。
我覺得,不是可遇不可求,而是沒有給自己創造機會去遇見。不跟外界接觸,關起門來自己搞是不行的。
另外,補強自己才是切入點,只有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實踐、方法到位了,你才有機會成為主導者。
以上,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最后預告一下,下周一安排了一場直播,聊聊最近產品經理找工作情況的現狀,包括簡歷和面試如何準備等話題。
怕錯過的,可以提前預約。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昨天給這期產品訓練營的同學進行了作業直播講解,和以往不同,這次他們借助了 AI 去完成,效率相比之前提升很多。
4月19號是北京產品訓練營,如果你也想系統性提升一下自己的產品能力和綜合水平,可以聯系我:tangren05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