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由重慶市渝北區圖書館、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大作家小讀者面對面”文學沙龍在渝北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活動通過圖書捐贈、作家分享、互動交流等形式,為青少年讀者帶來了一場充滿文學魅力和紅色精神的文化盛宴。
捐贈紅色經典,厚植愛國情懷
活動伊始,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向渝北區圖書館捐贈了《八路軍》《太行軍工》《少年之約》等紅色經典圖書,總價值六千余元。這批圖書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和奮斗精神,既是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渝北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批紅色經典圖書的入藏,不僅豐富了館藏資源,更為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提供了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優秀讀本。圖書館將充分發揮這批圖書的教育價值,通過專題展覽、讀書會等形式,引導讀者從紅色經典中汲取精神力量,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分享創作理念,傳承紅色基因
在文學分享環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蔣殊和曾維惠與現場小讀者親切交流。蔣老師在分享《少年之約》創作初心時,動情地說:“80年前,和你們一樣大的孩子,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書寫他們,就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青少年從紅色故事的傾聽者轉變為講述者,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談到《海軍小學》的創作緣起,曾維惠告訴孩子們,從師范畢業后,她便到了一所掛在半山腰的小學任教。后來,這所小學因海軍援建而更名為海軍希望小學。她說,鄉村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渴求知識的眼睛,以及兢兢業業為山村教育奉獻青春和熱血的同事們,都一直是她的牽掛。
活動現場,特邀嘉賓張卓婭老師深情朗誦了《少年之約》中的片段,生動還原了80年前孩子們的革命故事,讓厚重的歷史變得可聽、可感、可對話。隨后,張老師邀請全體小讀者同臺演繹《少年之約》精彩文章。孩子們朗朗的童聲誦讀與歷史文字形成強烈對比,令紅色記憶在聲音中完成代際傳承。
創作源于積累,佳作貴在“走心”
在“大作家小讀者談讀寫”互動環節,小讀者們踴躍提問,兩位作家一一解答。曾維惠老師以自己豐富的閱讀與寫作經驗,圍繞從文章中尋找寫作技巧、掌握學習人物的描寫方法、多積累寫作素材等方面指導孩子們寫作。
針對“如何寫出高分作文”的問題,蔣殊和曾維惠一致認為,真實的情感和樸實的表達往往比華麗的辭藻更能打動人心。她們鼓勵孩子們多觀察生活,從平凡中挖掘寫作靈感。她們的分享讓小讀者們受益匪淺,現場掌聲不斷。
活動最后,蔣殊老師為現場讀者簽名贈書。不少孩子手捧新書,與喜愛的作家合影留念。此次活動不僅拉近了作家與讀者的距離,更激發了青少年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紅色精神的深刻理解。
渝北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此類文化活動,為讀者搭建更多與作家交流的平臺,推動全民閱讀和青少年文學素養的提升,助力“書香渝北”建設。
通訊員 黃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