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成了中國第一人口大省和GDP第一大省。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GDP為14.16萬億元,GDP增速為3.50%,人均GDP為11.11萬元/人,人均GDP增速為3%,其中第一產業占4.10%,第二產業占38.40%,第三產業占57.50%。
廣東連續36年GDP全國第一,這得益于龐大的人口基數。2024年廣東常住人口達到了1.278億人,相比上一年增加了74萬人,成為中國第一人口大省。
廣東是唯一一個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座一線城市的省份,充滿活力的經濟讓廣東連續多年成為凈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2024年凈流入人口27萬,成為很多人理想的生活之地。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在全國人口負增長的大環境下,廣東則成為全國第一的生育大省,2024年出生人口113萬,出生率8.89‰,全省死亡人數66萬,新生人口幾乎是死亡人口的2倍。而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廣東的出生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是如何做到GDP和人口增量雙第一的?廣東到底用什么產業撐起人口第一大省?本文將深入分析。
廣東省為何成了人口第一大省?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生人口954萬人,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負增長139萬人。這不是我國首次人口負增長,我國已經連續3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的情況。2022年我國人口負增長85萬人,2023年人口負增長208萬人。2021年我國總人口14.12億人,2024年則降至14.08億人,三年人口下降432萬人。這一趨勢表明,我國人口增長已進入下行通道,如果按照2024年的人口減少數量計算,預計到2030年總人口將跌破14億人。
2024年,全國僅有7個省份實現了人口正增長,廣東正是其中之一,其他6個省份是浙江、新疆、福建、海南、安徽和陜西,而其余13個省份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7個人口正增長的省份中,新疆以9.40‰的出生率排名第一,海南以9.28‰位居第二,廣東以8.89‰位居第三。
雖然廣東的出生率不是全國第一,但廣東擁有較優質的醫療衛生條件,其死亡率只有5.20‰,在7個人口正增長省份中最低,這導致廣東202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3.70‰,排名第一。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讓廣東人口自然增長了47萬人,新疆和海南因人口基數較小,分別只增長了8.8萬人和0.8萬人,其體量無法和廣東相提并論。
人口凈流入方面,浙江大幅領先,2024年全年凈流入人口45.4萬人,但其人口自然出生率在7個人口正增長省份中和安徽并列倒數第一,自然人口減少2.4萬人,憑借大量外來人口才保持住人口正增長,其-0.36‰的自然增長率在7個人口正增長省份中僅好于安徽的-2.24‰,GDP總量排名第二的江蘇,在2024年人口出生率5.0‰,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2.5‰。
作為傳統人口大省的河南則陷入了人口大量外流的尷尬之中,2024年河南常住人口為9800多萬,而2024年河南戶籍人口約為1.15億,也就是說河南凈流出人口數量達到了1700萬左右,這甚至比一個一線城市的人口數量還要多。
東北和河南類似,都是全國人口外流最多的地區之一。東北在2010年至2020年間,三省常住人口合計減少了1099萬人。東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常年為負。2024年,黑龍江出生率2.9‰,死亡率9.8‰,自然增長率-6.9‰;吉林出生率3.8‰,死亡率9.2‰,自然增長率-5.4‰;遼寧出生率4.3‰,死亡率9.6‰,自然增長率-5.3‰,三省死亡率都遠超全國平均的7.8‰,出生率又遠低于全國的6.77‰。
在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下滑的情況下,廣東3.70‰的自然增長率,就更加難得。
為什么廣東吸引人?
2000年廣東人口為8650萬人,2024年人口為1.278億人,24年廣東人口增加了4130萬人,平均每年凈增人口172萬人,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來人口的凈流入。廣東成為新世紀以來,對外來人口最具吸引力的省份。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擁有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及完善的產業鏈,形成了強大的“就業蓄水池”效應。2024年廣東二三產業單位總量達465.9萬個,過去5年新增就業崗位675萬個,覆蓋制造業、科技、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吸引不同技能層次的外來人口?。
勞動年齡人口占比的高低反映一個地區是否具有朝氣。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40828萬人,其中16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579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0.9%,而2024年廣東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66.38%,以深圳為例,2024年深圳勞動年齡人口占比為79.53%?。根據統計數據,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占比高達79.53%,平均年齡為32.5歲。?年輕化的人口結構進一步支撐了經濟活力和就業需求。
為吸引人才,廣東通過優化戶籍政策降低落戶門檻,例如廣州、深圳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為高學歷、高技能人才提供住房補貼、創業扶持等?。同時,生育支持政策(如托育服務覆蓋、育兒補貼)和醫療保障優化,減輕了家庭負擔,增強了長期定居吸引力?。?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提升了廣東的區位優勢,?區域協同與國家戰略紅利讓珠三角城市群與港澳深度融合,催生跨境就業、貿易和投資機會,不僅依賴傳統制造業,還通過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創造高附加值崗位。例如,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而粵東西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為技能型勞動力提供機會形成人口流入的“強磁場”。
廣州曾是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唯一一個對外通商的口岸,這為廣東注入了開放性和文化包容性的基因,而包容性則為外來人口提供了融入環境。2024年外省凈流入人口達27萬,主要來自廣西、湖南、河南等周邊省份,形成“每8個廣西人、13個湖南人中就有1人在廣東謀生”的密集流動網絡?。
廣東人口凈流入規模的持續領先,源于經濟實力、政策創新、戰略地位及社會包容性的多維度協同作用,使其成為全國人口流動的“核心樞紐”?
深圳的周邊“虹吸效應”
廣東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深圳產生的周邊“虹吸效應”功不可沒。2000年深圳人口為701萬人,2024年人口為1799萬人。24年人口凈增加1098萬人,平均每年增加45.8萬人。
2024年深圳GDP達3.68萬億元,工業總產值5.4萬億元居全國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42%,催生大量如科技、金融、互聯網領域的高附加值崗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領先,獨角獸企業數量達34家,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形成“夢想磁場”,吸引全球頂尖人才。深圳政府為吸引人才也是竭盡所能,為應屆畢業生提供15天免費住宿,杰出人才最高可獲2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落戶政策“包容絲滑”,符合條件即可快速成為“深圳人”。
作為移民城市,深圳以“來了就是深圳人”為核心理念,文化多元、國際化程度高,接納不同背景的年輕人?,深圳成為95后和00后的首選創業城市。同時深圳為保障民生,2024年九大類民生支出3156.7億元,占財政支出近七成,涵蓋住房、教育等領域,這在全國城市的投入位居前列。
BT財經梳理了一線城市的單位產值,雖然深圳在“北上廣深”中排在第四,但其GDP總量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每平方公里GDP產出遙遙領先,深圳2024年GDP總量為3.68萬億元,面積2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產值是18.4億元,是北京每平方公里產出的6倍,是上海的2倍有余,是廣州的4倍多。同期北京、上海和廣州每平方公里的產值為3.04億元、8.5億元和4.3億元。
以深圳福田區為例,福田區2024年生產總值為5948.82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25億元,同比增長81.5%,第二產業增加值607.38億元,同比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5338.19億元,同比增長4.7%。福田區總面積僅為78.6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GDP產值75.6億元,每平方米的產值高達7560元。作為對比,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北京GDP最高的區,2024年GDP1.1萬億元,其面積為430.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產值25.53億元,平均每平米產值2553元,約為福田區的1/3。
深圳以高效的單位產出以及對人才的優厚政策,吸引了無數年輕人,而廣州整體情況和深圳大體類似。
很多網友認為擁有五座萬億城市的江蘇有可能會反超廣東,廣東的外向型經濟比較明顯,外貿和外資企業多,尤其是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廣東有華為、騰訊這樣的行業巨頭,而江蘇則很少有行業獨角獸企業,江蘇的優勢在于均衡發展,但在科技創新領域,江蘇明顯不如廣東,而未來科技創新將決定經濟發展,廣東在科技領域的優勢,或將成為其最大的護城河,江蘇想反超并不容易。
那么各位認為江蘇有沒有可能反超廣東呢?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夢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