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爵UFR就是個LJ”,“都什么年代了,還在用老掉牙的兩氣門發動機”,“豪爵也只剩吹做工了”,“一個破豪爵居然敢比本田賣得還貴,涼定了”,“投屏導航都沒有”......
我想不出來了,還有什么歡迎大家補充,評論區留給大家。
測評結束。
雖然開頭有點土,但是這就是我評論區不少降智評論的一些總結。
你們看完高興了嗎?高興了就趕緊關閉頁面,我下面的內容都是給真正想了解這臺車真實表現的車友們看的。
反正自己也買不起,一門心思就買便宜;要么就是覺得合資一定比國產好,G久了站不起來,自己又懶得到現場試,網上逮著哪個噴子的言論跟“自己以為”的一樣就開始自我臆想;還有一種就是純粹嘴J,吐不出那啥,以惡心人為樂的;最后一類就是競品經銷商或者既得利益者吧,大抵就是這幾類人會說出上述那些言論。
我就直接先說結論了:我的觀點跟我第一次騎UFR的感覺一樣,這車才賣17880!太便宜了!我不是說反話,特別是目前好幾家主流150踏板都陸續公布了價格以后,它的產品力絕不應該才值這點錢。
再說一遍:我說的不是反話!
它除了因為選擇了耐久性而采用高位進氣侵占了座桶空間導致座艙儲物能力不算強,第一視角的豪華感和科技感不如五羊本田NWG150,再加上一點見仁見智的外觀設計,其余你能想到的所有方面,在原廠素車不改裝的情況下,UFR都無愧于當下150踏板的天花板,沒有之一,包括Nmax等你以為的最強車型。
相信我開頭那一段文字應該能過濾掉不少鍵盤俠,歡迎大家跟我一起一點點看細節。
靜態表現
#整體外觀
外觀這個東西我不做過多評價,我也不想念廣告詞里面的話術,喜歡哪個外觀這個事情跟個體的年齡、閱歷、從小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人群和咨詢都有長時間的影響,既然設計出這個樣子了,選擇權就在消費者手中,如果有人真的是“厭惡”這個設計,那他們大概率會成為我文章開頭發的那些評論的主人。
可能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我最早見到UFR是在一年多以前,我第一眼看到實車,說實話我并不覺得丑,只是覺得比較另類。
絕大多數車友第一次見UFR應該就是那張工信部新車照片吧?說實話我看到那照片也覺得丑爆了,甚至我還有點詫異,怎么它跟我一年前見到的樣子變了這么多?????
直到后來在工廠再次見到UFR的實車,我才發現:哦,它沒有變,非但沒有變,而且越來越耐看了。
我們是自己花自己的錢買車,其實關心外觀樣子,那也是別人看到的樣子,他們怎么看重要嗎?做工好、用料足、質感強那才是真。
這一點還真是豪爵的強項,我建議大家著重看一下備選車型們的覆蓋件用料厚度、接縫緊致度、板件工整度、外觀件收口的地方和邊緣有沒有毛刺、塑料件和金屬件表面有沒有暈圈、拉絲或者氧化痕跡,多按壓一下車身各處看有沒有異響,打開座椅或者前儲物格搖晃一下看有沒有異響和松垮,轉下油門看有沒有莫名其妙的曠量,全車螺絲有沒有打正確扭矩而畫好的標記....等等。
現在經濟環境不好,一萬多塊錢我覺得咱們還是要花得值,并不是說做工細節做得好車就一定好,但是做工細節是你作為車主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到感受到的,精致的細節處理一定能給人提供更值錢的情緒價值,這一點沒錯吧?
#儲物能力
UFR的儲物能力和我的UHR幾乎是沒有任何區別。
究其原因共有三個:
1.豪爵一貫的調性就是追求均衡,所以它們當初在設計UHR車架的時候就考慮到了車架剛性,車架剛性能夠很明顯提高車輛操控性以及制動表現,但是鋼管厚、橫向加強桿足夠多,那一定會侵占座艙空間。
像PCX那樣適當放棄極致車架剛性轉而將座艙空間設計到最大,那是另一種設計思路,兩者都沒有問題,所以我一直都在說PCX是真厲害。
2.目前市面上的幾乎所有150車型發動機都是從本田ESP+發動機衍生出來的,包括豪爵的發動機。
但是也只有豪爵、大陽的發動機不同于原版,采用了傳動和發動機雙高位進氣的設計。
UFR的傳動進氣口在車架轉向柱下方大概在儲物盒那個位置,發動機進氣口在座桶打開以后左邊的兩個口。這兩個位置進去的空氣是溫度最低,最干凈的,正常工況下就能大幅延長空濾更換周期以及傳動清理周期。
目前大家知道的,包括本田的車為什么很多騎個大概3千公里起步就感覺會抖?原因就是傳動碗公內側臟了,甩塊外皮材質不行或者磨合不行,導致離合器剛剛結合的時候甩塊抓不穩碗公內壁從而導致抖動。
為什么這里會臟?原因就是本田系的發動機空濾幾乎都是采用低位進氣,只有一個濾網過濾大顆粒灰塵,如果傳動進水進灰,加上離合器油封滲油漏油等原因,出現很多顆粒狀污垢就會造成這種抖動。
不少所謂的維修工最喜歡的就是拿著砂紙一通狂砂,殊不知剛砂完到你騎走后的10公里內當然會很爽,但是第二天你再啟動你就會發現比以前還要抖,原因就是砂紙砂了以后碗公內壁摩擦力更低了,起步甩塊更抓不住,那不更抖?正確的做法就留給評論區的老讀者給大家解釋了。
3.UFR為了將座高設置得別太高,座艙深度是不夠的,其實我自己L碼的SHOEI Z8和RX7X都能正常放進去,關不上座椅就是因為座艙淺了。
不過UFR這次原廠設計了一個尾箱
為什么不用UFR的夏德39了?我其實一年多前看到UFR時還沒有決定用這個尾箱,這一年時間里,豪爵重新設計了這個尾箱,除了空間更大,他們還充分考慮到裝了這個尾箱以后車輛在高速情況下的空氣動力學影響,同時還因為這個尾箱重新匹配了前后避震器設置。
沒想到吧?為了這個尾箱豪爵付出的代價大了去了,你們看官方宣傳提過嗎?
更別說這個尾箱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跟車身本體完全一致了,個人建議要買UFR一定要選它的尾箱版,護杠要不要隨便大家,反正我不要。
前儲物盒跟我UHR沒啥區別,也不算大,里面有一個USB快充口。
這里差評,新本NS150GX人家里面可是一個U口一個C口共計20W的充電功率哦。
#騎行三角
UFR的騎行三角明顯比UHR有巨大改變,現在更完美了。
首先UFR的座椅內部填充物的形狀一定跟UHR有所改變,我正常落腳時大腿內側的承托感會更小。
如果雙腳放到平腳踏上,發動機傳來的震動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了,比UHR震動更小,要是你有心可以翻開這個腳墊,就會發現這個腳墊更厚更軟了,難怪幾乎完全沒有震動。
坐在座椅上也完全沒有往前滑的感覺。
斜腳踏坡度也很舒緩,并且在不裝護杠的情況下,斜腳踏的寬度也更寬了,能夠完全容納下整個腳面,不止于一半腳底在車外了。
同時最大的改變還在手把位置上,UFR的手把高度和加高版的UHR幾乎一致,但是傾角變大,要更靠近駕駛人位置了。
所以整個騎行三角,你無論在UHR上怎么改也改不出UFR的效果。目前UFR這個騎行三角是極度舒適,沒有任何一點會讓人介意,口說無憑大家自己去試。
#按鍵及儀表
要說UFR我個人能挑出點不足的,就是坐上去的第一視角。
包括儀表設置和手把造型。
先說按鍵,UFR這個按鍵設置和質感我可太熟悉了,跟我的ADX一模一樣,非常好用和好上手,這套手把設置幾乎沒有任何學習成本,左手短按OK鍵就是確認,長按OK鍵就是退出,每個菜單幾乎只有兩級的二級菜單,上下鍵我就不說了,按鍵前方食指位置按鍵往里摳就是超車燈,往外摳就是遠光燈常亮。
這個日精儀表網上大多數聲音都說好,好確實好,極度可靠,極度流暢,極度清晰,但是我個人還是能挑出點毛病。
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第一視角看上去確實屏占比比較小,而且手把和儀表兩側的覆蓋件紋理比較普通,沒有特別強的高級感。
全包車把這個東西我不想說什么仁者見仁,我覺得這類車就是為了通勤和實用,加上儀表又沒有投屏功能,手機支架就成為了剛需,不是裸把的話只有把手機支架裝在后視鏡上,我自己的手機支架又是無線充電又有多重減震,本身就比較重,這一點會比直接裝在車把上影響車把配重。
不過今年上市的這么多150踏板,除了無極SR150S,無一例外全部都用了全包車把,要不要這樣?
還有一個槽點就是UFR的儀表雖然有原廠胎壓檢測功能,但是顯示數值沒有放在儀表首頁,首頁只有一個提示功能,要看具體數值還要進入二級菜單。
我放一個優秀的儀表UI界面,大家對比一下。(春風675nk)
#燈光表現
第一次見到UFR時確實沒想到這個燈效如此勁爆。
要知道我買的第一批UHR這個燈我是騎了一天就因為受不了拿去改燈了。
首先看UFR這個轉向燈,好家伙我們在工廠的時候工程師直接把它下來了,我一看簡直驚了,這燈壁厚度起碼有5公分,我沒打錯字,就是5“公分”。
后尾燈這燦若繁星一樣的璀璨感,也是通過巨厚的燈壁傳遞出來的。
遠光燈透鏡也是厚度驚人(借用下摩托派別老師拍攝的照片)
這恐怖的用料呈現出來的效果自然也是相當強悍的。
下圖是UFR的近光燈效:
下圖是UFR的遠光燈效:
這燈效妥妥的原廠天花板,跟我自己UHR花3000塊錢改的四透鏡效果我覺得都在一個水平線上。
要不我為啥說UFR太便宜了?改件不要錢嗎?
動態表現
#動力表現
又到了鍵盤大俠們最最喜聞樂見的環節。
“老掉牙的兩氣門發動機”哈哈,“消費者們”(當然只負責用嘴消費,車是不會摸的)只需要氣門多,氣門多就牛逼,至于什么質感、出力是否線性、常用速度區間真實加速表現、震動表現、怠速表現、油耗表現、傳動表現等等都是不用管的。
所以看你,你如果也想口嗨一下顯示你很懂車,那這就是“老掉牙的兩氣門發動機”;但如果你是真心想選車,UFR的發動機上述幾乎所有的點都是目前市面上150發動機的天花板頂端的表現,沒有之一。
先說怠速,雖然我覺得怠速,特別是對這類有自動啟停的車型,怠速抖動根本沒有必要討論,但是事實就是兩氣門發動機的怠速抖動通常都不會太難受,UFR這個發動機更是如此,甚至我覺得它比UHR的怠速抖動還要優秀。
無論你是一把大油門起步,還是緩給油起步,UFR離合器結合的表現可謂天衣無縫,完全沒有任何異常抖動,這一表現依然是目前在售頂級表現沒有之一。
過去我的UHR在20公里左右,也就是低速行駛時,傳動會有輕微闖動,我專門在UFR上慢速多次嘗試,這一表現完全不存在了。
我買的第一批UHR,我那臺車在58公里-62公里時速時會有圈震,UFR同樣完全不存在了。
我不清楚是UFR針對ECU是否有什么調整,但只要是同場對比,就能發現UFR的低扭起步表現是要比UHR更好一些的,但這種好不光只是像新本NS150GX那種可以稱之為“竄”的足,而是很線性的“足”,這個“足”能和UFR的中段提速完美融合在一起。
以上這些表現,讓UFR在日常最為常用的0-80公里時速范圍內的質感堪稱頂級。
對,就是頂級
這個頂級能碾壓的對手包括Nmax,但是我認為稍遜于2025款PCX160。
然后就是喜聞樂見的量化加速表現:
平時根本不會有人像我這樣趴著身體埋著頭全油門起步,主要還是加速質感實在太好了。
極速方面,排名依然跟0-80加速排名一致,UFR的表顯能跑到121公里,GPS時速113公里。當然如果有什么下坡那些特殊情況我就不說了。
油耗表現的話,UFR我確實沒有長測,我的好朋友何白白老師正在用UFR跑318,他返程后會給出準確油耗,我暫時用我自己UHR這2萬多公里2.3升/百公里的油耗來舉例,UFR不可能會偏差太多。
(何白白老師從然烏到波密居然跑出了表顯1.5升/百公里的油耗,即使算上0.3的誤差也相當夸張)
#操控表現
UFR的車架、避震、胎型、配重的綜合表現可以代表它的操控表現。
UFR的前避震表現遠超UHR,過去UHR的前避震表現我是很不滿意的,UFR的前避震特別是回彈要比過去細膩多了。
后避震更是大好評,這么說,即使算上我試過的換上了歐老師的UHR,整體表現(激烈駕駛、帶人駕駛、鋪裝路面駕駛、爛路駕駛)這個渝安氣囊后避震表現都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整臺車的操控,舒適和激烈操控比例為6:4,整車高速行駛時很穩,激烈駕駛時翻身的速度和平順性在這種通勤踏板里絕對是天花板。
整車調校水平異常高,無論是傾倒還是回正,車輛的傾角和前后輪的位置都能感覺得清清楚楚,車身幾乎沒有什么異常扭動,后輪也沒有什么彈跳,整車的指向性和循跡性無懈可擊。
我真的有點替豪爵擔心,這樣的水準,換代車型還能優化什么地方?
#制動表現
過去UHR的制動表現確實不算好,UFR這次可謂幾乎一步到頂。
前后上泵,后下泵全部換成了日信。
制動手感極其細膩,制動力給多少來多少,幾乎沒有惱人的空行程,制動力釋放和回收的過程也是極其絲滑。
博世雙通道ABS調校也堪稱教科書般,每次緊急制動都會出現明顯的響胎聲,說明ABS介入時機剛好在車輪抱死的臨界點,不早不晚;ABS介入時彈手感是那種連續輕柔的提示感,而不是亂七八糟輕重不一的打手感,那只會讓人覺得恐慌;每次只要輪胎重新獲得抓地力以后馬上ABS就重新關閉了。
60-0制動距離如下:
UFR如果前卡鉗換成PCX160那樣的日信卡鉗,肯定制動成績更好,因為PCX160的前卡鉗制動力就相當出色;并且UFR的輪胎還是UHR上的正新輪胎。
老朋友都知道小排量車的TCS我從來就不喜歡用,但是UFR的TCS我也是服氣了....
電裝的TCS不像其它這些斷油TCS一樣是和ABS泵公用一套ECU的,而是直連UFR本身的ECU,介入時機極準,同時輪胎在獲得抓地力的瞬間TCS的效果就消失了。
我實測在開啟和關閉TCS時測加速成績是一模一樣,車輛在快速通過減速帶顛起來車輪騰空時動力也沒有忽然消失。
這套TCS的感受我只在過去Z900那些高級別拉線油門自帶的TCS上感受到過,這個表現小踏板上面世界第一,不接受爭辯,歡迎哪位列舉一臺表現更好的小踏板出來。
我是真不喜歡拉線油門的TCS,但我是真不會故意去關UFR的TCS。
總結
我覺得我應該把UFR的每一點都說清楚了,這應該比我文章開頭那些無腦言論要有理有據得多了吧?
不過我還是更希望各位能在跟其它競品對比試駕后,再來看我說得對不對。
一句話,UFR目前純從駕駛層面上說,整體表現均衡性絕對的世界第一,整車你完全無法刻意挑出任何一個“缺陷”,你可以說某一點它不是最強,但整體表現它就是世界第一。
以往我都會總結每臺車的優缺點,不好意思UFR如果要說優點那真的是說不完,我干脆只說缺點算了。
1.前卡鉗不是日信。
2.第一視角看上去比較樸素。
3.胎壓檢測的具體數值在儀表首頁不顯示,要看只能進二級菜單。
4.后輪尺寸為14寸,想要升級輪胎的話似乎只有瑪吉斯S98可以選擇。
#購買建議
我知道鍵盤俠看著我的結論就忍不住那個X嘴,不過我還是要說,我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就是如果只看市場整體消費水平,UFR合適;如果要帶上任何競品,UFR就是超值,太便宜了,這個產品力表現2萬+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你預算能夠給到1.8萬,放心閉眼UFR。
請你明白“一分錢一分貨”,你愿意付出多少錢就能獲得多少錢的產品力;也請你明白廠家不是傻子,在品牌力不是世界頂級的情況下,價格敢定到頂級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差不多了,老規矩,如果您覺得我的測評對您選車有所參考,那真的非常榮幸,可以的話,能夠點贊、評論、收藏、轉發那就更加感激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內容輸出:探覓
圖文整理:張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