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午上下班高峰期,章貢區客家大道與飛龍大橋交叉路口新增的兩處遮陽雨棚成為城市靚麗風景線,這一惠民工程不僅讓等待紅綠燈的市民不再畏懼日曬雨淋,更成為了章貢區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的暖心舉措。
遮陽雨棚下,騎電動車的市民穿梭期間,感受著城市管理的溫馨與關懷。市民賴建香說:“遮陽雨棚非常便民,如今等紅燈反而成了‘休息時間’。”
今年年初,章貢區政協委員劉世芳聯合余席新、陳歡提交的提案《關于信號燈路口設置惠民遮雨棚的建議》,如同一顆種子,在市民的期待中悄然生根發芽。
提案中提到,贛州夏季酷熱難耐,梅雨季節綿長,部分路口缺乏遮蔭設施,行人焦躁、非機動車搶行等現象頻發,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而這一痛點,在客家大道與飛龍大橋交叉路口的兩處試點遮陽雨棚建成后,得到了立竿見影的緩解。
“遮陽雨棚采用立柱式鋼架結構,頂棚為軟膜材質,不占用非機動車道路面,同時預留了無障礙的通行空間。”章貢區城管局市政管理負責人朱貴園介紹道。
“以前下雨天,一只手打著傘、一只手扶著車,還要盯著紅綠燈,提心吊膽。”“我們這邊梅雨季,雨水特別多,上下班等紅綠燈太鬧心了,現在終于舒心了。”“夏天太陽大,春天雨水多,這雨棚對我們騎車上班的人太友好啦!”……
遮陽雨棚帶來的變化,路過的市民的感受最為真切。午間時分,烈日當空,外賣騎手小楊將車停在遮雨棚的陰影里,掏出手機查看訂單。
“以前為了躲太陽,有些同行會提前加速沖過路口,現在大家都愿意多等幾十秒。”小楊指了指棚柱上印著的“安全守護每一步 溫暖相伴行路人”標語,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隨著首批試點的成功,章貢區的遮陽雨棚工程正向著更廣闊的街巷延伸。
朱貴園表示,下一步,章貢區將對城區內的城市主干道進行分析研判,未來市民等紅綠燈時,抬頭就能看見贛州的文化符號。
車聲漸歇,晚風拂過遮雨棚的軟膜頂篷,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贛州這座城市,因為這獨特的庇護所,少了些焦灼,多了份從容。(來源 | 章貢區融媒體中心 全媒體記者 方宣鳴/圖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