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函 -
謹定于2025年4月13日(星期天)上午10:00,在太倉佛教文化藝術展覽館(同覺寺毗盧殿)舉辦
翰墨供養
熊岱平?魏晉雙人展 開幕式
誠邀諸位蒞臨!
主辦 | 太倉市佛教協會
承辦 | 同覺寺 太佛書畫院
協辦 | 玄武藝術館 蒼潤齋
荷香居 萊斯文化
創作者 | 熊岱平?魏晉
展覽處 | 太倉佛教文化藝術展覽館
展期 | 4月13日至4月25日
秋爽大和尚題賀
隆相大和尚題賀
傳靜大和尚題賀
理海大和尚題賀
曙提大和尚題賀
熊岱平,號有竹居士,曾任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藝術館副館長,國畫創作室主任,2011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高研班,2018年就讀于中國美院第五屆山水創作研修班,2019年就讀于中國美院首屆山水重大題材班,現為玄武藝術館館長,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理事,南京大學終身教育學院校外教師,南京師范大學文化藝術研究院特聘教師,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美育導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魏晉,字晉之,江蘇沛縣人。南京林業大學書法教師、研究生書法協會指導老師,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美育導師,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行草委員會委員,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玄武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翰墨供養二人展在同覺展出之際,魏老師給我安了個策展之名,又命我寫一段文附在作品集中,說這是慣例、規矩。我是后學又外行,本不該也不敢妄言。但既然魏老師要求,那姑且斗膽直陳幾句我自己的認識,以向魏老師請益。
佛教有見地與功夫一說,天臺也講從圓解起圓行。見解高、格局大,待因圓果滿時成就也能廣大。即便一時行不透徹,也能常處大道,只是趣果遠近之分,而無出偏墮小之過。反之,眼光低、見識窄,縱使用了功夫,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我想書畫之事大略也該如此,首當不住情見,而能于歷史大觀中,真切認準何等為高妙、何等落俗套,這即是擇法眼目。眼目打開,才有后話。
至于行之遠近,關乎筆墨基礎,更關乎心性涵養,所謂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性相不二、本末平等,心地有幾分功夫,就能在筆端展現幾分氣象。然而,此二事本來無有二途,并非在筆墨之外別有涵養可尋。我們對書畫的認識,研習書畫的方法,對待寫字的態度等等,這些看似關乎技術的東西,本身就是自我心性的一部分,最終也會在筆墨當中顯露無疑。所謂道在平常,既不著一法,也不舍一法。
根據我對兩位老師作品的學習,以及對他們藝術實踐的了解,似乎也印證了我的這些認識。正如熊老師所講,在他畫畫生涯的現今階段,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習古人方面,而不急于去表現自己的東西。他說創作需要松弛,但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每天認認真真對待書寫,久而久之的自然養成。兩位老師以古為師,去機巧、存本分,息妄想、勤耕耘的藝術品質,實乃藝林楷模、處世良箴。這不僅是我往后習字所要堅持的方向,也是我做人做事應當遵循的準則。
那些更專業的書畫語言我也寫不來,最后再附一首打油詩以為展記:
雙毫對展墨生香,供養心田字字光。
覺處不須夸妙相,一痕一色即真章。
冠名策展人妙性后學急就
乙巳天清地明時于樨廬北
作品欣賞
清影含香 熊岱平畫 魏晉書 68cm×28cm
吳梅村清涼山贊佛 熊岱平畫 魏晉書 103cm×106cm
擬四王山水冊(其一) 熊岱平畫 魏晉書 33cm×40cm
翠影搖風 熊岱平畫 魏晉書 30cm×68cm
空色難分,真如不動
空色何須分兩志,幽窗長對水溶溶
熊岱平畫 魏晉書 24cm×107cm
《心經》 魏晉書 62cm×14cm
《心經》 魏晉書 28cm×44cm
普度·一心聯 魏晉書 138cm×35cm×2
吳梅村詩四首 魏晉書 88cm×50cm
家山何處欲追尋 熊岱平畫 117cm×27cm
新篁清幽圖 熊岱平畫 138cm×70cm
溪山入夢山水四條屏 熊岱平畫 138cm×70cm
林岫問舟 熊岱平畫 18cm×70cm
更多作品請至線下展廳觀看
-FIN-
責編 | 妙 性
編輯 | 種 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