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文明國家有一個好處,
那便是歷史足夠悠久,發生的故事足夠豐富。
幾千年以來科技發展很快,但人性的變化并不大。現實中的每個重大事件往往都能在歷史中找到鏡像。
比如曾經叱咤風云的美帝國,越來越像大明帝國的晚期。而上躥下跳的特朗普,則像極了明末的崇禎帝。
崇禎帝朱由檢是大明最后一個皇帝。在位16年,最后吊死在北京煤山,自縊殉國,年僅33歲。
崇禎帝亡,大一統的明朝也就此滅亡,結束了277年的歷史。
而2026年,美國將迎來建國250周年的紀念日。
不幸福的國家都是相似的。
特朗普與崇禎一樣,上任伊始便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
崇禎即位時,國庫空虛,內憂外患。國家不僅要養活數十萬朱氏皇親,還要支付龐大的軍費。
特朗普亦然。
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就任總統時,美國國債規模約為20萬億美元。到了2024年12月已經增加到了26萬億美元。
短短7年,幾乎翻了一倍。
然而美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僅為4萬億美元。而每年要償付的國債利息便高達近萬億美元。
作為立志做出一番事業的崇禎帝,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對內縮減內廷開支,裁撤官職。收獲最大的便是裁掉了全國不少驛站,節省了數十萬兩的預算。期中一名被裁掉的驛卒便是李自成。
特朗普上任后亦然。
他先是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接著對CIA、FBI大裁員,接著計劃關閉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以便節省每年2300億美元的開支。
在外事方面,崇禎先是重用了袁崇煥抵御建虜。可遼東每年超過600萬兩的龐大的軍事開支成為帝國無法承受之重。
于是崇禎派出兵部尚書陳新甲悄悄去與后金議和。
可在當時,天子守國門絕不退縮,是大明的政治正確。陳新甲議和的事情不慎泄露,在朝堂引發軒然大波。
崇禎被迫殺了陳新甲,以掩悠悠眾口。與后金議和的大門就此關上。
而帝國流血的傷口從此汩汩不停,直流到盡。
特朗普不想當崇禎,于是俄烏戰爭他想議和。
而他為達目的急不可耐的樣子,真讓人覺得丑陋。
他一邊恭維普京,一邊指責澤連斯基為獨裁者,要求其盡快投降。
而副總統萬斯、國務卿盧比奧、護國公馬斯克更是上躥下跳,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澤連斯基認罪投降。
毫無疑問,這嚴重違反了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確。
壓迫被侵略者向侵略者道歉,這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無法容忍的。
于是萬斯被罵成了小丑,馬斯克的特斯拉銷量斷崖式下滑,這都成了他們應得的報應。
只因崇禎時向后金妥協是無奈之舉,與如今美國主動示弱俄國不可同日而語。
后金每年給大明造成的財務窟窿高達600萬兩白銀,超過朝廷歲入的三成。
而俄烏戰爭打了三年,美國援烏的支出不過1500億美元,還不到每年財政收入的一成。
更不用說援烏的支出,大多數都以軍工訂單的方式回流至美國本土,重振了美帝的軍工制造業。
特朗普的妥協,只能進一步佐證了其是大帝臥底的傳聞。
無論崇禎還是特朗普,在刀口向內,清除既得利益集團方面遠遠不到位。
而這,才是帝國中興的核心!
某種程度來說,大明和美國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國的絲綢、瓷器源源不斷地出口全球,但受益者僅僅是富裕的江南豪紳。
他們將賺取的大量白銀窖藏起來,卻不愿給朝廷交一絲稅款。
崇禎帝查遍北京城都收不到錢,可李自成破城后拷掠百官獲銀7000萬兩,足夠朝廷10年的軍費。
全球化以來的美帝也是獲益者。
以蘋果、微軟、臉書、谷歌等為代表的IT巨頭,在世界呼風喚雨,獲得了超額收益。
然而美國的工人階級,卻沒有從這場全球化的盛宴中獲得多少。
他們得到了質優價廉的海外制造產品,但卻付出了失去工作的代價。
這批失落的“紅脖子”,也正是現在MAGA的主力。是這批人,將特朗普兩度送上了總統寶座。
而以克林頓、奧巴馬為代表的民主黨高層,才是貪腐的真正主力。他們當政時成立各種各樣的基金會,將國家的財政支出化為自家的收入,富可敵國。
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美國政府高調宣布撥付44億美元用于救災。
而實際上只有2%的資金用于救災和重建,其余大部分資金都流入了華盛頓州、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的基金會。
殺一和珅,可救嘉慶。
可川普敢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