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白宮甩出一枚“關稅核彈”,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34%新關稅,疊加原有20%稅率,綜合對華關稅飆至54%,同時25%的汽車關稅正式生效。
僅僅兩天后,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迅速發布稅委會公告,明確自4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這一果斷且有力的反制措施,被外媒稱為“21世紀最重磅關稅戰”,標志著中美貿易對抗進入一個全新的、更為激烈的階段。
實際上,這場持續八年的貿易對抗,早已演變為一場新舊秩序轉換的全球性事件。從特朗普的關稅突襲,到拜登時代的科技封鎖,從芯片斷供到稀土反制,中美博弈呈現出體系對抗的復雜圖景。
此時此刻,我們重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不僅在于尋找歷史經驗的映射,更在于激活其蘊含的唯物辯證法智慧——在“危與機同生并存”的戰略環境中,中國要如何以制度優勢破解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戰略定力:超越線性思維的動態博弈觀
《論持久戰》超越時空的價值,在于其揭示的普遍的運動的矛盾規律。中美貿易戰表面是經濟摩擦,實質是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戰略遏制。美國加征關稅、以“國家安全"為名的301調查、實體清單等手段,本質是維系技術壟斷、金融霸權的舊秩序。這種逆全球化潮流的倒行逆施,恰似日本侵華時的“速戰速決”的妄想,終將陷入“戰略目標與實力不匹配”的困境。
而中國展現的戰略定力,是對矛盾轉化規律的深刻把握。當美國在關稅領域瘋狂加碼時,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已經實現了超過90%的目標。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積極戰術,使得貿易戰從商品維度升級到體系博弈。美國對中國5200多億美元商品加征54%的關稅,必將全面引發國內通脹壓力,中國則通過“一帶一路”市場替代,實現動態平衡。如同八路軍在華北開辟敵后根據地,中國現代版的“持久戰”正以空間換時間,重塑全球經貿格局。
二、多維破局:體系對抗中的創新突圍
美國對華的科技戰,同樣陷入了“技術封鎖反噬自身”的悖論。禁止ASML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反而加速上海微電子28nm制程突破;切斷華為5G供應鏈,倒逼出鴻蒙系統和星鏈計劃。這種“壓力-突破”的辯證轉化,印證了毛主席“防御中有進攻”的戰爭哲學。中國采取“非對稱競爭”策略: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等前沿領域突破“技術奇點”,迫使美國在多個戰場分散資源。
面對美國組建的“芯片四方聯盟”,中國啟動“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構建“基礎研究-產業轉化-市場應用”的創新閉環。這種“戰略需求導向+市場資源配置”的協同模式,創造了長江存儲市占率從3%到12%的逆襲。相較于美國“軍工復合體-華爾街資本”的利益集團掣肘,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已經在高鐵、特高壓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示范效應。
當美國強推“印太經濟框架”構筑排華供應鏈時,中國以RCEP為支點構建新規則:將原產地規則中區域價值成分標準降至35%,促成東盟對華中間品出口增長23%;通過“碳中和原產地認證”,推動新能源產品形成綠色貿易壁壘。這種“以規則對規則”的博弈,正在改寫WTO改革議程——2025年發展中國家聯合起訴美國關稅政策的案件激增,標志著單邊主義正遭遇系統性反制。
三、道義制勝:文明形態的終極較量
美國推行的“新殖民主義”金融霸權正遭遇歷史性挫敗:美聯儲激進加息引發全球債務危機,SWIFT武器化加速“去美元化”進程。反觀中國正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中老鐵路帶動老撾GDP增長5.2%,“新冠疫苗全球供應26億劑”彰顯大國擔當。通過我們持之以恒構筑的“國際統一戰線”,終將驗證毛主席強調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歷史定律。
近年來,美國政治日益陷入“否決政體”的極端困局,美國兩黨之間的政策不僅缺乏延續性,而且一黨上臺,就會徹底改變另一黨的政策,造成極大混亂。中國則通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政策連續性,構建起抵御外部沖擊的社會穩定器。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邏輯,在應對貿易戰沖擊時,轉化為強大的社會凝聚力。
在海外,TikTok全球月活用戶突破20億、Shein重塑快時尚供應鏈,這些數字經濟平臺不僅帶來商業成功,更在解構西方文化霸權。中國通過“數字絲綢之路”“全球發展倡議”,將發展實踐轉化為可復制的全球公共產品。這種“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選擇。
中美博弈的深層邏輯,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體系的“歷史性對話”。中國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宿命論,而是將以《論持久戰》的智慧開辟新路:用科技自立突破圍堵,以內需戰略消化壓力,以制度創新激活潛能,以文明價值贏得人心。
這場世紀博弈終將證明:毛主席“戰爭的偉力存在于民眾之中”的論斷具有永恒價值。14億人民的創造偉力、五千年文明的治理智慧、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三者融合產生的制度優勢,必將在歷史長河中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的道路不是對西方模式的追趕,而是為人類探索更優越的社會制度提供可能——這將是東方智慧對世界的歷史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