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策劃學創始人、文旅部“十四五”規劃咨詢專家、北京創意江山旅游設計規劃院院長陳放一行受邀對珠江夜游調研。晚上乘坐“金禧號”沿珠江黃金水道考察夜景規劃、文化演藝及水岸經濟模式,并與重慶嘉陵江、哈爾濱松花江、蘭州黃河等國內知名江河夜游項目展開橫向對比,為城市文旅融合提供新思路。
珠江夜游:現代都市與嶺南文化的立體展演
珠江夜游航線以廣州城市中軸線為核心,串聯起珠江新城CBD、廣州塔(“小蠻腰”)、海心沙亞運公園等標志性景觀。夜幕降臨時,廣州塔塔身動態燈光以紅、藍、綠等色調輪換,與珠江新城摩天樓群的“金色琴鍵”燈光交相輝映,形成“現代建筑燈光交響曲”。獵德大橋的橋體光影如星河垂落,倒映江面形成“水天雙幕”的視覺效果,被游客稱為“科技與自然的共舞”。
珠江夜景(1)
游船上的演藝項目成為亮點。該表演是以傳統與流行樂相結合為內核,將表演與江水夜色結合,打造出“移動的水上劇場”。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期間,珠江夜游單日接待游客超4萬人次,其中97%為外地游客,文化體驗成為核心吸引力。
國內江河夜游差異化競爭圖譜
- 重慶嘉陵江:立體山城與魔幻夜景
重慶兩江游以“8D立體夜景”著稱,洪崖洞吊腳樓燈光如“空中閣樓”,解放碑商圈高樓燈光勾勒出山城輪廓。2024年1-8月累計接待游客262.6萬人次,但文化演繹相對薄弱,依賴自然景觀優勢。
重慶嘉陵江夜景(1)
重慶嘉陵江夜景(2)
- 哈爾濱松花江:冰雪主題與季節限定
冬季的松花江夜游以冰燈藝術為核心,太陽島雪雕與江面冰燈長廊形成“冰雪童話世界”,但季節性特征顯著,夏季客流銳減。
哈爾濱松花江夜景(1)
哈爾濱松花江夜景(2)
- 蘭州黃河:絲路文化與歷史敘事
黃河四十里風景線依托中山橋、水車博覽園等節點,突出絲路文化與西北豪情,夜間通過光影技術再現“黃河古渡”場景,但商業配套尚待完善。
蘭州黃河夜景(1)
蘭州黃河夜景(2)
蘭州黃河夜景(1)
相較而言,珠江夜游憑借“全季候文旅生態”脫穎而出:其“燈光+演藝+美食”組合模式,既包含現代都市景觀,又融入粵劇、廣彩等非遺元素,形成“登船前碼頭市集—游覽中文化體驗—離船后商業消費”的完整鏈條。
珠江夜景(2)
珠江夜游的成功,源于其對“水岸經濟生態圈”的深度開發。天字碼頭非遺市集的廣彩瓷器、大沙頭文旅綜合體的艇仔粥香氣、廣州塔下的露天音樂會,將文化體驗延伸至岸上。這種“水陸聯動”模式,使珠江夜游不僅是觀光項目,更成為城市生活美學的載體。對比重慶兩江游的火鍋主題游船、蘭州黃河的羊皮筏子體驗,珠江夜游在商業化與文化性的平衡上更具優勢。
珠江夜景(3)
數據顯示,2024年珠江夜游接待游客超370萬人次,其中外國游客占比0.8%,印證其“國際會客廳”定位。廣交會期間,游船更成為商務洽談與文化展示平臺,粵劇表演、民樂演奏讓外賓直觀感受嶺南藝術精髓。
此次調研揭示,江河夜游的競爭力已從單一景觀競爭轉向“文化敘事能力”比拼。珠江夜游通過中軸線燈光敘事、紅船演藝IP、碼頭經濟生態,將城市歷史、當代活力與未來愿景融入水路,形成獨特的“珠江敘事體系”。陳放老師建議,未來可進一步開發“紅色珠江”“美食珠江”等主題航線,串聯沙面建筑群、黃埔古港等節點,拓展文化表達空間。
珠江夜景(4)
珠江夜景(5)
隨著智慧海事系統、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應用,珠江夜游正從傳統觀光向智慧文旅升級。這場“以水為脈、以光為媒、以文為魂”的實踐,不僅重塑了廣州夜間經濟格局,更為中國城市打造世界級水岸文旅IP提供了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