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可
內卷的根源,在于市場飽和。所以,對于當前的白酒行業,人們用“存量競爭”來形容,很形象地道出了市場內卷的本質。
在產量逐年降低的背景下,白酒已經開啟全方位內卷模式:卷價格,卷香型,卷產區,卷渠道,卷模式,卷電商……目前,在白酒行業似乎已經找不到哪怕一小塊還沒陷入內卷的云彩。
現在,請大家開啟智慧大腦算一算,看看在2025年里,誰才是白酒行業的內卷之王?
存量競爭,資本入局,白酒全面內卷
存量競爭,是指白酒行業的蛋糕并沒有變大,但是前來分食的人卻越來越多。咱們可以回顧一下,前幾年搞煤炭的,搞藥的,搞礦的,搞房地產的,搞航運的,搞互聯網的……是不是都進來了?是不是很讓人眼花繚亂?
業外資本快手揮刀,在入局白酒后,一方面讓得到助力的企業變得更有底氣,另一方面卻又讓那些本就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小企業,逐漸無路可走,獨自在風中凌亂。
2025年,在國家層面上,已經開始把“反內卷”上升到政策高度,相關內容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面對這種背景,中國酒業協會利用春季全國糖酒會3月份在成都召開的機會,召集酒行業的頭部企業,聯合發布了《中國酒業防內卷式競爭倡議書》,開始主動尋求“反內卷”方案。
價格帶內卷,百元以下成“死亡賽道”
當前的白酒市場,價格帶內卷已經近乎殘酷——價格戰成為常態,在渠道利潤近乎歸零壓力下,百元以下的白酒品質底線失守。
價格戰常態化,10-50元價格帶成為中小酒企的“絞肉機”。例如,河南某光瓶酒企業為爭奪鄉鎮市場,將500ml純糧酒終端價壓至9.9元,毛利率不足15%,而頭部企業通過規模化生產可將成本控制在5元以內,導致中小品牌生存空間被大幅擠壓。
在百元以下戰區,渠道利潤近乎歸零。經銷商賣一箱百元以下白酒,你能想象得到賺多少錢嗎?少的只賺3-5元,難怪人們把賣酒形容為“搬磚”!在部分區域,甚至出現了“買酒送電動車”的極端促銷。山東某縣級市場,經銷商為完成廠家任務,甚至在以每箱倒貼10元的價格甩貨跑量。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消費者圖了便宜就不能圖品質。實際上,在低價白酒中,很多產品的品質底線早已失守。根據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的抽檢顯示,百元以下白酒合格率僅78%,部分產品甲醇超標2倍,塑化劑檢出率達12%。
在這一領域,年銷超8億瓶,號稱“光瓶酒之王”的牛欄山陳釀,通過“百億補貼+壟斷包材”策略,將52度陳釀的終端價穩定在15元左右,迫使競品陷入“不降價等死,降價找死”的困境,成為白酒價格內卷的典型案例。
香型內卷,讓醬酒從“風口”墜落
曾經,醬酒熱成為行業一景,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各路資本爭相涌入貴州茅臺鎮,市面上的各種醬酒品牌紛紛叫嚷著要“對標貴州茅臺”,怎一個亂子了得。
誰知,被口罩捂了三年,白酒市場并沒有迎來報復性消費和爆發式增長,卻在大環境影響下陷入行業調整和消費降級。持續多年的“醬酒熱”,突然就開始降溫了。
以前,資本大量涌入并落戶茅臺鎮,導致產能激增,最終走向嚴重過剩,也讓狂飆中的醬酒市場從“風口”跌落。數據顯示,2024年茅臺鎮醬酒的產能突破50萬千升,而來自于消費端的實際需求不足30萬千升,相比之下,茅臺鎮醬酒產能已處于嚴重供過于求狀態,導致大量中小型酒企陷入停產。
產能泡沫,帶來的是醬酒價格一路向下,熱銷品牌的價格體系陷入崩塌。比如習酒窖藏1988,價格從2023年的600元/瓶跌至當前的378元/瓶;茅臺1935,則從1188元腰斬至700多元。
區域內卷,地產酒展開“省內絞殺戰”
區域市場,既是地產酒的天下,也是地產酒的戰場。受制于“存量競爭”這一天花板,內卷的地產酒無奈開始進入“省內絞殺戰”模式,這主要表現在酒企瘋搶宴席市場,為了擠走競品,強勢酒企選擇了與渠道進行深度綁定。
在安徽,古井貢酒為搶占婚宴市場,推出“買十箱送一桌菜”活動后,直接導致口子窖宴席渠道銷量下滑20%;在江蘇,今世緣通過“1+1”廠商合作模式,要求經銷商繳納百萬級保證金,在擠壓之下,一些區域中小品牌因資金鏈斷裂,甚至選擇退出市場。
河南的仰韶彩陶坊,與宋河糧液在300-500元價格帶展開了貼身肉搏,2024年雙方毛利率均下滑5個百分點;在山西市場年銷超1億瓶,終端價28元/瓶的汾酒玻汾,將本土品牌“梨花春”從百元以下市場強勢逼退。
種種案例顯示,區域內卷,也已經進入白熱化。
渠道內卷,直播電商的“低價狂歡”
直播電商的興起,帶火了“9.9元白酒”,在其蠻力沖擊下,低端白酒的品質底線悄然失守。在一些頭部主播的直播間里,名酒產品的價格底線頻頻被突破,嚴重沖擊著線下渠道體系,導致經銷商庫存積壓,不斷激化著廠商矛盾。
直播電商亂象頻生,源自于高昂的成本。據悉,酒企自播的場均投入超10萬元,轉化率卻不足1%,而達人抽成則高達30%。壓力之下,中小酒企被迫選擇“以價換量”,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在直播電商的“低價狂歡”中,帶來的是品質亂象頻發。根據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的通報,在針對電商平臺白酒的抽檢中,不合格率高達22%,其中9.9元白酒檢出甜蜜素的比例超50%。
曾經,某醬酒品牌通過“9.9元秒殺”吸引流量,實際發貨的卻是10元/斤的散酒,由此引發了大量消費者投訴,投訴率達40%。
品類內卷,健康酒陷入“概念混戰”
面對內卷,有不少白酒企業,希望通過創新來博取出圈機會,比如以“草本醬香”為噱頭構建的健康酒賽道。但是,白酒的創新,往往會陷入困境,從剛剛結束的春季全國糖酒會上反饋的信息看,健康酒賽道,已經開始陷入“概念混戰”。
首先,低技術門檻,讓競爭者可以輕易入局。一些“健康酒”僅添加枸杞、紅棗等普通食材,單瓶成本僅幾元錢,卻大肆宣稱“護肝養胃”,為后續市場埋下了風險。
其次,行業標準缺失,導致“功能宣稱”泛濫。目前,業內尚無統一的健康酒認證體系,這就導致在這一領域亂象頻生。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總共立案調查了123起涉及這一領域的虛假宣傳案件。某“人參酒”被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后,引發消費信任崩塌,直接導致健康酒品類銷售額同比下滑35%。
反內卷,“品質+場景”成為首選
當前白酒行業的內卷已從單一維度升級為“全產業鏈絞殺”,其本質是產能過剩、需求萎縮、創新乏力的綜合體現。
酒行業的破局之路,或許要從品質升級、品類創新、渠道重構等多方面入手。而白酒反內卷,“品質+場景”或許將成為走出重圍的首選。
未來,行業將加速洗牌,真正的“內卷之王”不是某個企業或品類,而是無法適應存量競爭規則的落后產能。業內企業只有回歸品質本質、聚焦核心消費場景,才能在行業調整中實現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