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在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成功舉辦了以“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集體備課研究”為主題的教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深化新課程改革,提升教師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能力,促進區域內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七年級英語備課組進行了單元集體備課展示,武侯區各校英語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七年級下冊《Unit4 Eat Well》的單元主題意義與教學實施策略。
活動伊始,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副校長王軍代表學校向與會老師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本次教研活動提出高要求,致以高期待。車蘭老師簡要介紹了本次教研活動的背景與目標,強調單元主題意義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邀請石室雙楠實驗學校七年級英語備課組成員依次分享備課成果。
易嬋娟老師從單元主題“人與社會”出發,深入剖析了Unit4的核心主題意義。她指出,本單元通過多樣化的語篇和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行為規范,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易嬋娟結合新課標要求,提出了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思路,強調語言學習與思維發展的深度融合。張玲老師詳細闡述了Section A的聽說及語法部分的教學設計,以“情境創設”為核心,分享了如何通過真實語境引導學生掌握目標語言結構,并結合聽力材料設計分層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譚紅玉老師聚焦語音教學,提出了“以聽帶讀、以讀促說”的教學思路,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語音練習幫助學生提升發音的準確性和語言的流暢度。田紀茹老師針對2a-2c部分的教學內容,分享了如何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特別強調課堂活動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并展示了如何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聚焦Section B 閱讀部分備課思路,董丹老師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她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萬虹老師圍繞寫作教學,分享了如何通過“支架式教學”幫助學生從語言輸入到輸出。她詳細介紹了寫作任務的設計思路,并展示了如何通過評價反饋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備課組成員分享結束后,組內老師圍繞各環節的教學設計展開討論,就教學目標的設定、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評價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問題與建議?,F場觀摩的老師們積極參與互動,針對備課內容提出了疑問與建議。
成都市武侯區英語教研員唐紅梅老師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點評與總結。她高度肯定了學校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成果,認為其教學設計緊扣單元主題意義,體現了新課標的核心理念?!皢卧w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整合與遷移,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需求?!碧萍t梅鼓勵全區英語教師繼續深化單元主題意義研究,推動武侯區英語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本次教研活動不僅為武侯區英語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參考,也為區域內的教學研究搭建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武侯區的英語教學必將邁上新的臺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圖/文 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