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燕云十六聲》開啟了河西主章「問月長安」第一篇章「麻布袋」,思鄉、歸家的主題讓人久久難以忘懷。其實,在各個場景的音樂中,《燕云十六聲》早已潤物細無聲地將情感傳遞。
河西的主題是“思鄉”,《河西》的主旋律亦是如此。在這里,《燕云十六聲》
的音樂團隊有不少巧思,比如樂器篳篥的使用。從寫實的角度出發,篳篥源于西域,在唐代已盛行中原,出現在此處合情合理。從情感的角度出發,用篳篥呈現中原的節拍和調子與故事主題相得益彰。在河西的不同地點、不同篇章,這段音樂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這段旋律的基礎上,河西的故事緩緩開啟。
步入《玉門關》的樂篇,二胡、塤、簫、篳篥、羌笛、鋼琴等樂器撲面而來,它們并不嘈雜,只是在渲染著環境。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仿佛這些音樂在陪伴著游俠們進行大世界的探索。進入《俠跡-問渠幾許》,長笛帶來溫馨的感觸;勇闖《鎮守-白頭城》,馬頭琴、管弦樂勾勒出軍中曲的威嚴。樂曲也是故事的一部分,隨著探索的不斷推進,音樂也會愈發完整。
聽完玉門關的音樂之后,大批玩家不禁對后續涼州、秦川的音樂和冒險浮想聯翩。與此同時,一個與音律相關的新奇術也即將現世。河西「望安屯」,有一僧人臨風弄簫,沉渾之聲仿佛武道暗涌,奇術「簫吟千浪」的線索便隱藏在其中。據說,該奇術可兼顧輸出和輔助之能,在切換其他奇術后不僅能持續輸出,更可以提供可觀的遠程輸出增傷。同時,在《燕云十六聲》更新了功能「背景音樂自定義」之后,游俠們還能以別的音頻替換該奇術原本的簫曲,并在施放奇術時同步播放給其他游俠。光靠這個,新奇術就有希望和太極炸魚等經典項目在趣味性上競爭一番。
武樂結合,是《燕云十六聲》一貫的主張。音樂也是“武”的表現之一,或凌厲,或恣意,或沉穩。當場景中的音樂與首領BOSS的攻擊合鳴時,玩家或許也能驚喜地發現這些巧思。在聲音中,《燕云十六聲》傾注了很多,大漠之聲會將故事緩緩講述。河西之旅有聲為伴,步步皆是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