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再次來襲,在關稅戰陰云之下,全球股市暴跌!
今天的大A和港股跌幅加劇,主要由兩條因素影響:
第一條,上周五全球股市暴跌,我們因為放清明假,躲過了一劫,今天有補跌的成分在。
第二條,清明節期間,除了中國鐵骨錚錚,堅決表示對美反擊,打出34%的反制關稅以外。
大家驚訝的發現,各國政府竟然沒有一個跟隨!
除了歐盟還在嘴硬,表示要和老美繼續協商以外,其余國家已經全部跪倒!
它們全部表示,不會報復,甚至還要將美國進口關稅降至0,祈求老美能夠可憐一下,降低一點點關稅。
于是部分資金開始恐慌了:
萬一各國都迫于美國的淫威,與美國組成一個較低的關稅同盟,唯獨將中國排斥在外,怎么辦?
比如目前有傳言,越南領導人已經赴美交投名狀,不但對美商品降至零關稅,甚至可能對華商品大幅提升關稅。
這當然是一種可怕的負面預期。
但實際上,君臨認為,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畢竟特朗普這次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刀切的將全球進口關稅提升至史無前例的高水平。
目的很清楚,就是要促進制造業回流,用高關稅實現進口替代。
在特朗普1.0時代,老美單方面對華加征關稅,來來回回打了幾個回合。
事實已經證明:這是行不通的。
單方面對華實施高關稅,只會便宜了盟友,對美國制造業回流這個大目標毫無助益。
這才使得特朗普二次上臺后,如此狠下決心,一個都不放過。
基于這個總目標,可以肯定,這次無論誰來求情,特朗普應該都不會心軟。
因此,今天中國資產的大幅殺跌,實際是陰謀論發酵的結果。
這里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錯殺成份。
當然,從中長期來看,如果各國政府的政策不改變,繼續維持高關稅的話,未來的風險確實也不少。
我們參考一下1930年代,美國胡佛政府推出高關稅政策后,世界經濟的變化:
1,全球貿易體系的崩潰。
當時美國實施單邊加稅后,歐洲各國迅速采取報復措施,導致全球貿易額在1929-1934年間,從350億美元暴跌至120億美元,降幅達65%。
1929年的股市崩盤,疊加貿易萎縮、工廠倒閉,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崩潰狀態,1931年美股道瓊斯指數單年跌幅達52.67%。
2,美股陷入長期熊市。
整個1930年代,美股都處于谷底,毫無起色。
眾所周知,美股龍頭企業基本上都是全球化紅利的受益者。
一方面,美股龍頭的海外市場收入通常占比很大,失去海外市場就是在自掘墳墓;
另一方面,美股龍頭的工廠很多在海外,長期享受著全球資源配置帶來的低成本紅利。
高關稅之下,無論是將工廠遷回國內,還是留在國外,都將要面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飆升,從而蠶食掉利潤。
以福特汽車為例,這是全球第一代汽車工業革命的龍頭,曾經在1920年代的經濟奇跡中被視為是“全球化”的扛旗者。
在1930年,福特是歐洲的汽車銷量冠軍,當年歐洲市場規模約50萬輛,其中福特一家就賣了34萬輛,份額接近70%。
在日本市場,1930年福特和通用汽車的合計份額高達95%。
但隨著高關稅政策的實施,一切都結束了。
1931年4月,福特位于德國柏林的工廠關閉,歐洲銷量在接下來的幾年大幅下降至6.8萬輛。
在日本市場,福特的銷量也逐漸歸零。
這場打擊對福特,以及整個美國汽車工業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也由此成為了德國、日本汽車產業崛起的轉折點。
總體來看,美股企業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旦開啟逆全球化進程,美股企業也將成為最大的受傷者。
3,美元影響力的退潮。
眾所周知,美元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世界主導貨幣。
關鍵原因就是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
幾十年來,美國大量從世界各國進口商品,用美元來支付,才讓世界各地擁有了充沛的美元。
如果美國不進口商品了,世界上的美元,必定越來越少,直至最終失去世界貨幣的地位。
1930年代,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一次。
有研究數據顯示,1930年的美國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實施后,稅率從當年的15%飆升至接近100%。
此后幾年,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立即出現大幅下降,1931年仍然接近70%,但是到1933年就下降到了20%!
4,經濟的“加拉帕戈斯化”。
美國歷史上,有過兩次高關稅時代。
一次是1930年代,從1930-1934年,4年之后就搞不下去了,被迫重新降低關稅。
另一次則是一戰之前,19世紀至麥金萊總統當政時期,共和黨政府主導下的美國一直維持著高關稅。
這一次卻是成功的,堪稱是美國崛起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關鍵。
為什么唯獨這一次獲得了巨大成功呢?
這里面的核心前提有兩個:
第一,19世紀時,各國之間的貿易規模還不大,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著內循環發展起來的。
第二,當時的美國,是早期資本主義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單一市場規模比德日英法都要大。
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高關稅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一方面,幫他抵御了英國進口商品的沖擊;
另一方面,又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內循環統一大市場里,獲得了超越其它各國的規模成本優勢。
但,這個優勢在進入20世紀后,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全球化洪流的影響,各國的貿易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融入全球化的規模效應遠遠比單一市場的收益要高。
這種靠高關稅保護+進口替代的策略,便再無成功的機會了。
1930-1970年代,曾經有一大批國家執行過高關稅戰略,以實現工業的獨立自主,包括蘇聯、印度、拉美、中東等數十個國家。
事實證明,它們最終都失敗了。
蘇聯崩潰了,印度長期貧困,阿根廷從發達國家退回到發展中國家,無一例外都是拜高關稅政策所致。
高關稅壁壘下,外國商品進不來,自家商品也因為缺乏規模效應變成了“低劣”的代名詞,逐漸走向“加拉帕戈斯化”。
一個經濟走向加拉帕戈斯化,美元失去國際地位、美股陷入長期熊市的美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這不正是中國崛起之路上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推出34%的關稅反制措施后,很明顯,中美兩國已經是攤牌了。
短期內,兩國互毆,受傷肯定難免。
但中長期來看,這將成為中國超越美國,實現經濟自主自強之路上最重要的轉折點。
就在清明節期間,中國第二個海外“軍事基地”——柬埔寨云壤港的中柬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官宣亮相了。
接下來可以預見,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遠洋艦隊的建立,將一步步開始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