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浦東房價最離譜的地方。
一路之隔,房價斷崖式下降,單套便宜三百萬。
唐鎮,可以稱之為上海外環外的最強板塊。
作為張江中產的外溢首選,唐鎮的標桿社區唐鎮三兄弟,是浦東第一個在外環外房價第一個達到十萬量級的片區。
但是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同屬于唐鎮、只和唐鎮三兄弟一路之隔的王港,房價、房子的流通性相比于唐鎮都是斷崖式下跌。
唐鎮三兄弟目前基本還維持在8萬左右的成交價,越是大戶型單價賣的越高。
近期唐鎮三兄弟成交的大三房戶型,單價仍然在8.5萬左右,幾乎冠絕外環外。
但是只是一路之隔的王港次新房價格就是斷崖式下跌。
金融家的單價僅需4.5-5.5萬一平,和唐鎮的次新房價格幾乎差了50%。
保集瀾灣的洋房,成交單價僅5-6萬的水平。
很多朋友會吐槽王港無地鐵,不像唐鎮核心區有2號線這種高能級的線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唐鎮賣的比較貴的綠城、唐鎮三兄弟系列,都談不上地鐵房,距離大部分都很遠。
王港的幾個次新社區,金融家、保集瀾灣都是低密度的次新房社區,品質肯定不算差。
理論上,即便沒有學校的加持,憑借著低密度和不算老的房齡,王港的房價也應該只比三兄弟的房價有序下降。
比如唐鎮三兄弟賣個8萬五,王港賣個7萬,7萬5。
但是實際的結果肯定是大相徑庭,房價過了高架就是斷崖式下跌。
那么,為什么只是一路之隔,王港相比于唐鎮的房價斷崖式下跌?
王港相比于唐鎮房價斷崖式下降的第一個肉眼可見的原因,就是城市界面太差了,配套充滿鄉鎮感。
雖然王港也屬于唐鎮,但是板塊的發展過程卻和唐鎮核心區大不相同。
唐鎮核心區的規劃啟動于2005-2006年,在當時浦東還未合并南匯,發展方向一路向東。
唐鎮作為四大新市鎮之一,是要對標森蘭打造國際社區的,板塊的規劃起點很高。
唐鎮板塊的首先開發的就是金爵別墅,白金瀚宮和棕櫚泉花園這幾個純粹的別墅社區,直接奠定了板塊偏高端的基礎。
雖然后面國際社區不搞了,但是之前的高定位規劃有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讓唐鎮的土地資源沒有浪費:
唐鎮的土地沒有安排建設動遷房,也沒有建設一堆低品質的剛需商品房,而是接過別墅的改善大旗。
后續開發了綠城系列、唐鎮三兄弟這些定位改善、面積偏大的高品質社區。
開發過程中,學校商場等資源相繼補齊,加上優秀的、整體規劃的城市界面,讓唐鎮在2020年成功靠著張江的購買力爆發快速崛起。
房價抬升到9-10萬,唐鎮因此成為外環外第一中產社區。
但是王港的開發之路一直沿用的還是之前遠郊小鎮的思路。
片區內建設了大量的動遷房,直到現在還在建。
安置房棠清雅苑(建成于2023年)
板塊內的商品房區域,僅是夾在大量動遷房和卡園之間的一小部分。
圖源唐鎮找房
商品房片區的小環境還可以,但是走過一個路口就變成了動遷基地的質感。
這種落差感很明顯,周圍的商店明顯也是匹配本地動遷居民圈層的類型,和高收入群體完全不搭邊。
板塊內也沒有優質的學校、成體量的商場,王港幾乎就是一個純粹的近郊小鎮。
我們經常講:
一個板塊的價格層次,由其主要吸引的購買力的水平來決定。
王港和唐鎮的房價產生較大差距,深層次原因就是王港和唐鎮吸引的購買力層次完全不同。
王港套均比唐鎮低了300萬,差距不僅僅是距離、地鐵、學校的差距,而是購房者階層的差距。
不同總價的購房者對于生活配套、社區環境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才造成了王港和唐鎮價格細節上巨大的落差。
如果走在三兄弟片區的街道上,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里的改善氛圍。
開篇曾經提到一個問題,同樣是沒地鐵,為什么對于三兄弟和王港完全不同?
唐鎮主要吸引中產里改善購買力:
這樣的家庭大多開車出行,地鐵不是剛需,因此遠離地鐵對于唐鎮三兄弟并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但是主打剛需改善的王港,主要吸引的就是300-600萬的剛需購房者。
對于這些購房者來說,王港沒有地鐵站就是巨大的缺點。
而實際上,唐鎮本身的能級還要更高,不僅僅是只比王港高一個檔次的近郊首次改善板塊。
唐鎮是張江的一線外溢板塊,直接競品不再是那些近郊剛需社區,而是北蔡、御橋、甚至聯洋這些地方的中產改善購買力,可以視為高級中產。
唐鎮的次新房社區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產品定位比較高端、面積比較大,規劃了很多120-160的大三房、四房戶型。
很多拿著1000-1500萬的改善家庭,北蔡、御橋、唐鎮都看了一圈,最終在預算、房齡、品質、面積多維度考量之后會選擇唐鎮。
上海這輪樓市行情由改善購買力驅動,因此唐鎮依然是香餑餑,尤其是大戶型。
從價格層面也看得出,唐鎮的大戶型相對更堅挺,價格依然維持在八萬多,小戶型倒是出現了不少七萬多的成交。
而王港的層次,比徐涇這一類主打近郊上車的區域能級還要低一檔次,整體比唐鎮核心區幾乎是低了兩個檔次,因此才會單平方比唐鎮核心區少賣三萬塊。
如果把王港放在張江外溢的鄙視鏈中,就會發現王港連2梯隊都進不去。
唐鎮核心區屬于是特殊的一梯隊,直接和中環甚至內環的板塊pk。
如果是正常外溢的第二梯隊,是周康的次新房,比如康城親水灣、明天華城,直接占據了500-700萬這個檔次。
這些地方要么是張江南拓后直線外溢(康橋),要么是低配版的中產社區(周浦)。
而王港甚至很難在周康手里搶到客戶,只能說是擇機撿漏,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算是張江外溢的2.5梯隊——實際上就是撈不到什么張江溢出來的購房者。
王港沒有地鐵,因此就沒有市區的直線外溢購買力;
隔壁的卡園里,賺的多的購房者一般都去買了唐鎮核心區,賺的少的也買不起王港的次新房。
因此實際上王港的商品房二手基本只有王港本地人改善在買,購買力的基數非常小,自然房價起不來,成交量也不太好。
雖然最近傳說浦發虹灣的學校也會高配,但是這也很難直接拉平王港和唐鎮的價值差距——
區別的不僅僅是學校,而是購買力的層次問題。
這種情況下,買入王港的新房就要十分謹慎了。
拉上行市場數據的時候,會發現王港的房價漲的也很好,甚至和唐鎮核心區漲幅比肩。
但是千萬不要認為,王港的潛力和唐鎮核心區一樣大。
市場熱度高的時候,總有一兩組不明真相的客戶,為了“唐鎮”二字買單。
而王港的新房,更是如此。
靠著自媒體廣告、靠著中介分銷,吸引了一堆不明真相的朋友上車“唐鎮”。
大家抱著和唐鎮核心區一樣的預期,但是實際上買入的是差兩個檔次的資產,等到后面發現才是悔之晚矣。
上海樓市中,這樣靠著“蹭”的騙局還有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