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OPPO Find X8s即將全球首發,為全球科技圈掀起了一場“視覺革命”——Find X8s搭載的6.3英寸AMOLED屏幕以1.25mm的極窄邊框刷新行業紀錄,近乎“無界”的沉浸體驗讓消費者直呼“未來已來”。
圖源:雷科技攝制
不過,我們今天想聊的并不是Find X8s,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1.25mm窄邊框背后的技術提供者——天馬微電子。
天馬微電子,也就是與京東方、維信諾一起稱為移動顯示三巨頭的天馬顯示,為了探尋1.25mm邊框背后的制造工藝,4月3日,雷科技受天馬邀請,來到了天馬微電子廈門TM18工廠,探尋全球最窄四等邊顯示屏的制造秘密。
走進天馬工廠:一條產線背后的中國制造“升維密碼”
這幾年來,天馬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顯示界的比亞迪,這點從入廠參觀前的企業高管宣講就能看得出來,即把對技術的尊重放在了第一位。客觀來說有利也有弊,利是自己多年打造了無數的技術魚塘,弊是外界消費者對天馬的認知可能有些片面。
天馬的高管向雷科技表示:這是天馬繼武漢G6產業基地探訪過后,又一次公開邀請媒體參觀工廠的生產過程,也是希望多與媒體深度打交道。以前只是想著把產品做好,但如今行業競爭之激烈,倒逼著供應商們也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因此,天馬邀請我們參觀工廠這事,我認為是天馬自身改變的開始。
圖源:雷科技攝制
天馬是雷科技為數不多,參觀完覺得不開放工廠旅游有點可惜的企業,大家應該都看過雷軍介紹小米汽車工廠,天馬的整體環境,就跟小米汽車工廠差不多,整潔,高效、自動化程度高。
為確保精密設備的最佳運行環境,整個車間的潔凈度超越了醫院手術室的標準。空氣中的顆粒物必須小于3微米,且每立方米數量不超過100個。進入這個充滿未來感的車間,需穿上特制的無塵服,經過風淋室,體現了天馬對極致潔凈的追求。
在工廠里面,“活人”屈指可數,一切都是自動化運行,只有為數不多的測試監督崗,才有一兩位工人在做屏幕的“暴力測試”。
圖源:天馬微電子
其余部分,都是我們普通人“不明覺厲”的高科技設備,雖然不懂,但大受震撼。
置身于產線中,我們目睹了玻璃基板如何在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的協同作用下,化身為高精尖的顯示屏幕。這里不僅匯集了價值連城的投影式曝光機等高精尖設備,更處處彰顯著天馬對品質和技術的執著追求。
在中控室,一面巨大的藍色屏幕實時展示著工廠的全貌和關鍵數據。這里仿佛是智能化生產的作戰中心,讓人感受到科技與生產的完美融合。
從TM18工廠的每一塊屏幕中,都能窺見中國制造業從“跟跑”到“領跑”的蛻變。42年專注中小顯示領域的戰略定力、480億元重注技術革新的魄力,以及將科幻場景變為生產日常的執行力,共同鑄就了這座“屏”定天下的智造堡壘。這里沒有喧囂的流水線,只有靜默中迸發的科技力量。
1.25mm是手機屏幕極限,但不是天馬的極限
天馬是中國目前生存下來的歷史最悠久的顯示企業,企業史比大家熟知的京東方(成立于1993年)還要長10年。
天馬的故事是從一段使命開始的。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百業待興,引進一家現代成衣加工廠都算先進產業,更不要說是代表著現代高科技結晶的液晶顯示產業了。天馬的成立,無疑就是那個時代中國奮力追趕世界科技潮流的歷史縮影。
與主要做電視大屏的京東方、TCL華星不同,天馬專注做中小屏,比如從最早的女士手表屏,到90年代的電子寵物屏、游戲機屏、傳呼機屏、汽車儀表屏,再到00年代的功能手機屏、工業應用屏,以及現在主推的手機折疊屏、車載屏和專業顯示屏等。
圖源:雷科技攝制
其中,手機顯示業務方面,天馬LTPS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連續七年全球第一,柔性AMOLED智能手機業務快速增長,2024年實現柔性AMOLED手機主屏幕出貨量全球第三。
除此之外,天馬在顯示技術沉淀上,還擁有目前市面上未出現的神秘技術,1.25mm是目前手機最窄邊框,但遠遠不是天馬的極限,據天馬透露,還有更窄的邊框正在工廠中待命。
雷科技還在工廠展示區看到了一款與華為不同的三折疊方案,目前天馬已實現了多形態折疊技術,在模組堆疊輕薄化基礎上,該技術實現了二折、三折G形態、Z形態,抽拉等多種折疊方案。前段時間,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傳音旗下TECNO首款三折疊產品——PHANTOM ULTIMATE 2概念機震撼亮相,該款概念機搭載的三折疊屏便是來源于天馬此項技術。
圖源:雷科技攝制
而在車載顯示方面,天馬是幾家屏廠里最早布局車載顯示的,從 80 年代末開始布局,基于過去 30多年的技術積淀與研發創新,天馬已實現了各個應用場景的產品技術全覆蓋,構建了涵蓋 a-Si、LTPS、Oxide、OLED、Micro-LED 的全技術版圖,以及實現了從傳統的儀表、中控、抬頭顯示、后座娛樂,再到副駕、扶手、后視鏡、吸頂顯示等多元化的場景應用,全面滿足用戶多元化應用需求。
根據Omdia數據,目前天馬車規顯示與儀表顯示出貨量已連續五年全球第一,2024年車載抬頭顯示(HUD)首次登頂全球第一。另外,客戶方面也已實現全球汽車品牌覆蓋95%,新能源汽車品牌覆蓋92%。
圖源:雷科技攝制
事實上,小屏比大屏更難做,因為小屏的像素密度更高,外形更多變,技術規格更高,產品迭代更快,并且對產線的靈活運營度要求更高。
中國顯示產業之所以能實現華麗轉身,是因為以天馬為代表的顯示領域龍頭企業一直在堅持走艱難而正確的路。在雷科技與天馬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感受到天馬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首先,在這個喧囂浮躁、急功近利的年代,天馬人身上擁有難能可貴的定力。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涌現了煤炭、房地產等暴富風口。很多公司都禁不住誘惑,投身其中賺快錢。
但天馬卻不為所動,始終堅守主業,用40多年時間把一塊小小的屏幕做到極致。最終向世界證明:中國不僅能“造屏”,更能“定義屏”。
從幕后功臣到臺前英雄:天馬為何要撕掉“隱形”標簽?
長期以來,天馬如同屏幕行業的“影子武士”,其產品隱身于各大終端品牌的光環之后。然而,4月3日的這場工廠開放日,卻釋放出強烈信號:這家供應鏈巨頭正主動走向臺前。
坦率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作為供應商的天馬走向臺前的主要原因,是想通過不斷強化終端市場認知,去反向推動在B端市場的銷量。好比如今的汽車行業,動力電池方面大家都認寧德時代,如果再把時間指針往前撥動,高通、英特爾等,也都是這樣的策略。
圖源:天馬微電子
首先,技術話語權需要品牌背書。在OLED領域,三星曾憑借“自研自產自用”的模式壟斷高端市場。天馬若想突破“供應商”的身份局限,必須通過品牌曝光建立消費者認知,進而倒逼終端廠商采用更高規格的國產屏幕。
目前產業鏈競爭正進入生態博弈階段。 隨著新能源汽車、AI智能設備等新場景爆發,屏幕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天馬需要通過與媒體、公眾的直接對話,傳遞其“顯示+”戰略——從手機屏到車載巨幕再到智能醫療領域,天馬正以屏幕為支點,撬動萬億級智能生態。
更深層的邏輯在于“價值認同”的重塑。 過去,中國制造常被貼上“低價代工”的標簽。而天馬通過開放工廠、展示核心技術,試圖向世界證明:中國不僅能“造屏”,更能“定義屏”。這種敘事轉變,恰與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同頻共振。正如天馬高管在媒體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讓全球消費者看到,最好的屏幕可以來自中國。”
從天馬40多年的歷程回望,中國制造的蛻變軌跡清晰可見:80年代引進日本生產線時的“學徒”姿態,90年代CRT時代的艱難追趕,到如今OLED賽道的全面領跑,每一次技術迭代都是一次生死突圍。而Find X8s的“無界”屏幕,恰是這場突圍戰的最新注腳。
當我們走出天馬工廠時,夕陽正將金輝灑向的天馬微電子廈門工廠。這片土地上,每天有數十萬塊屏幕流向全球,它們不僅是科技產品的“眼睛”,更是一個國家制造業攀登價值鏈高端的刻度尺。
雷科技評論:“天馬的故事證明,中國創新不是‘彎道超車’,而是一場厚積薄發的‘耐力賽’。”在這場賽事中,天馬已從跟跑者變為領跑者,而它的下一步,或許將重新定義人類與屏幕交互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