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車的徐天才
有意思,二手車商家不干二手車,專門干新車了。
新舊車價格倒掛的現象,去年已經開始有跡象了,今年格外明顯,特別是原來的一些保值神車,準新的二手車價格,已經高于客戶買新車的價格了,這個時候其實作為二手車商家就很無力了,特別專門做準新車的商家,收車價格差太大不好收,賣車價格差太小不好賣,兩頭為難。
昨天回來武漢比較早,就去老張店里坐了一會兒,發現一展廳都是新車,連牌都沒上,實屬好奇,轉行了?
這得一套究竟。
汽車行業有兩個這種周期,一個是2020年,因為芯片短缺,新車交付時間較長,消費者為了現車,溢價提車,那會兒一車難求,資源緊張,二手車收車價格也相對應提高了,等平緩后,就出現了價格倒掛的情況。
第二次就是現在了,從廠家搶占市場份額的政策,到各種內卷,到政策補貼層層疊加,特別是很多準新高配二手車和低配的新車,價格差距特別明顯,再加上各種補貼。
總結一下:
1.利潤空間下降:大部分商家交易量下降,大環境交易量1-2月份同比下降,3月份同比上漲,交易量上漲的人,也并沒有因為交易量上漲而利潤上漲,利潤空間嚴重下降。
2.市場信心受挫:二手車雖然越來越透明,但是不好的新聞天天都在發生,再加上選擇性更多了,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選擇性多了購車決策周期就會變長,據相關數據來看,純二手車購買用戶群體同比去年下降了15%。
3.庫存風險提高:以前大家關心比較多的是新車的庫存情況,現在都在關心二手車商家的庫存情況,不管是新能源還是傳統燃油車,現在各種一口價,一天一個行情,可能每周的價格都不一樣了。
老張估計也是看不到希望,換了個小賽道,以前看二手車商家經營新車,大多都是帶牌新車,我看老張他們家都是純新車,然后批量拿車,拿的也是一些主機廠的庫存車。
問到這里還是沒搞明白,怎么掙錢,那怎么能不搞明白呢,一探究竟。
拿回來的車我看了下車型,嵐圖、紅旗、捷途、哈弗皮卡、各種法系車,真實的拿車的價格我沒有詳細問,賣價差不多是新車指導價的6-7折左右,另外一個點是這種車可以享受各種國補省補地方補,老張跟我講他這里很多車型,加上國補或者省補,客戶拿到手的價格,比買一輛準新的二手車價格還要便宜。
這里我又好奇了一個問題,購置稅怎么搞,仔細看才知道,有一部分是新能源車型,本來就是免購置稅的,另外一部分燃油車,在采購的時候,也算算過總賬的,對比客戶來說絕對是劃得來的。
問了我兩個問題:
1.同樣的價格你會買一臺新車還是二手車?
2.可以享受補貼,到手價格比二手車還便宜,你會怎么選?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思考了一下,確實沒得選,還是挺有市場的,這個是關于市場端的,老張還在跟我聊的是做新車太輕松了,以前收一臺車到處跑,大部分還都是空跑,如果是渠道介紹過來的,還得跟個爹一樣供著,一聲哥一聲姐的喊著,現在拿車,打錢,等板車就行。另外一個節省了超級多的解釋成本,側重點沒有人關心車況的問題了,一句話就是新車,公里數都不帶有的,以前不停的解釋,不停的保證車況太累了。
這么一說,再來總結一下:
1.收車成本降低;
2.解釋成本降低;
3.獲客成本降低;
4.人力成本降低;
能不能理解為降低的部分可能就是利潤了?
我看展廳里,二手車占比不到30%了,這30%老張也有研究,還真不是隨便收了什么車就擺什么車,之前也是經營準新車的,現在確實覺得沒搞頭了,把重心都放在10-20萬這個價格區間了,車齡盡量控制在3-6年這個區間,公里數大多都是6-10萬公里左右,選擇性的避開了與新車的直接競爭,主打性價比車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