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待久了,去過不少地方,發現山西的早餐也各有特色,各地之間有很大不同。
網絡上流傳著“晉城人早上吃甚飯,肉丸方便面荷包蛋”的段子,在實際中,方便面確實是山西很多早餐店的標配之一,但卻并不能以偏蓋全,以為山西人早上都吃方便面。事實上,山西是個縱向距離遠大于橫向距離的省份,從晉北的大同天鎮縣到晉南的運城芮城縣,開車走高速約800多公里,如此長的距離,讓山西在飲食文化上,南北差異不小。
下面我挑幾個我自己去過的地方,講講我比較喜歡的地方特色早餐。
晉北地區:大同的稠粥、羊雜
我在晉北地區吃過一家賣稠粥的自助餐廳。稠粥這個東西,在晉北地區比較流行,其他地方很少見到。所謂稠粥,實際就是將小米粥熬成小米飯,非常瓷實的那種,有的里面也會摻入其他一些谷物或豆類,總之會做成固體狀的食物。
稠粥里不添加佐料,這樣的食物吃起來當然是比較無味的,因此吃稠粥會配著一些小菜或咸菜來吃。將小菜夾入稠粥的碗中,拌著稠粥吃,會別有一番風味,這樣就比較好吃了。
由于主要食料是小米,因此吃起來很健康。早上吃一碗稠粥,會感覺非常瓷實,很能頂餓。我吃了一碗,那天一上午都不餓。
晉北地區早上還有一直比較特色的早餐,是羊雜湯。這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晉北靠近內蒙,羊肉質量很好,因此有關于羊的吃法也頗多,最常見的是各種羊肉湯、羊雜湯。
相比其他關于羊的美食,羊雜湯的價格便宜,普通百姓每天吃都能負擔得起,因此羊雜成為最具大眾化的早餐之一。晉北地區不同的縣域之間,羊雜湯里粉條的類型略有不同,但口味基本近似,加一勺紅油是底色也是靈魂,吃起來比較咸辣。
我吃過兩次,晉北的羊雜湯跟太原的羊雜湯有非常大的區別。太原的羊雜湯,一碗里面湯特別多,重在喝湯。而晉北地區的一碗羊雜,里面湯不是主角,湯一般比較淺,重在吃里面的粉條。
太原地區:太原的丸子湯、烙餅、羊湯、頭腦
太原最大眾化的早餐店是丸子湯,太原街頭有非常多標著“南肖墻丸子湯”的店,這種店主打經營早晚餐,或者干脆只賣早餐。一般這種店里也會配備有方便面和小米粥等選項,但主打的一定是丸子湯。
基本上,大部分丸子湯店里,湯都是骨湯,舀起來帶著點白色,喝起來很香。一般一個碗里有十幾個小丸子和幾塊干豆腐。我覺得這種丸子湯里的干豆腐是真好吃,但量非常少,主要還是喝湯。
喝丸子湯通常要配上烙餅,我自己便經常是一碗丸子湯,再來半斤烙餅,自己再夾一小碟免費小菜,這樣有吃有喝,花費不到十塊錢便覺得非常滿足。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包菜制成的小菜很重要,起到了吃幾口餅后,爽口解膩的作用。太原的蔥花烙餅也挺香的,時間長了就會想念這一口。
除此之外,太原人的早餐里,也有羊湯,一般是羊肉湯或者羊雜割。太原有幾家頗有名氣的老店,專門賣羊湯。相比街頭巷尾的丸子湯,羊湯的價格要高不少,因此大眾化程度不如丸子湯。但羊湯這種東西早中晚皆宜,無論哪個時段都可以開門做生意。
我還是很喜歡喝太原的羊湯的,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偶爾獎勵自己一頓羊湯,喝完身體熱乎乎的,別提有多帶勁了。太原的羊湯,更重羊肉羊骨的原味,而非辣椒味。碗里的食料也比較優質,主打一個好吃又好喝。
最后就是頭腦,其實我至今沒吃過頭腦,希望等哪天涼快的時候去嘗試一下。據很多人說這東西不好吃,但大補,因為里面有藥膳、羊肉跟黃酒,老年人會比較喜歡。頭腦在太原很有歷史,據傳是傅山先生發明的,賣頭腦的“清和元”老店有幾百年歷史,很多比較好奇的外地人會去嘗試,但本地的年輕人,很多都從未吃過。
另外我感覺,青年人也確實不大適合早上喝頭腦,因為頭腦里面有黃酒,喝完肯定不能開車,假如酒量不好,有可能上班也暈暈乎乎的。
晉中地區:祁縣太谷的谷壘,豆腐腦
專門講一下晉中地區,其實是我的私心,畢竟我自己是晉中人。想來想去,除了常見的早餐之外,我覺得我自己最喜歡這兩樣食物。
谷壘這個東西,是山藥或者豆角之類的切成小塊,和面粉混合而成,蒸熟后再進行炒制,吃起來非常香。谷壘還有個名字叫不爛子,太原一般叫這名字,但太原的不爛子跟我們祁縣太谷的谷壘形狀不同,我們制作的是粒粒小塊狀的,而且炒得比較干,一般配著稀飯當早晚餐。太原的不爛子通常是條葉狀的,而且更加濕潤一些,炒的時候里面還會加入一些配菜。
雖然二者原理近似,但我還是更偏愛谷壘,太好吃了,我唯一能像動畫片里一樣,舉起碗來埋頭快速扒拉去吃東西,就是谷壘。
豆腐腦,我所講的這東西不是老豆腐。在其他一些地方,很多人把豆花、老豆腐之類的也叫豆腐腦。但在我們祁縣,豆腐腦其實更接近于加了豆腐與海帶等食材的蛋花湯,一碗豆腐腦中的食料非常豐富,主要有豆腐、海帶、木耳、雞蛋等等,也可能會配有其他一些蔬菜,非常好喝。
這個東西,我們通常過年或者趕廟會的時候,會準備一鍋。就著餡餅一起吃。這是因為過年或者過廟會時,家家戶戶都準備一大桌子菜,吃了那么多盤盤碟碟里的菜,肯定沒肚子再吃頂飽的面條或米飯了。因此,喝完豆腐腦湯剛剛好,太舒服了。
晉南地區:運城的饃夾菜
晉南一般指臨汾、運城、晉城等地。晉城的肉丸方便面荷包蛋就不說了。我相對而言,覺得很有趣的一種食物是運城的饃夾菜。
我在運城,第一次見到油饃這種東西,像個空心的大面包一樣,非常大的一個,上面還撒著芝麻粒,看起來很可愛。饃夾菜顧名思義,就是將菜夾進油饃里,然后一起咬著吃。有點類似于素食版本的肉夾饃和漢堡包。
饃夾菜里可夾入的菜類非常豐富,主要就是各種小涼菜和小咸菜,以及豆制品之類的。我很喜歡吃綠色菜,所以我在運城吃的時候,加了很多黃瓜片,又加了一些蘿卜片和豆皮之類的,最后夾了七八種。但實際上,一些專門賣饃夾菜的店里,可選的菜類能有一二十種。
滿滿一大個饃,一口咬下去,感覺特別滿足。首先這個油饃本身的口感就很好,酥脆而不硬,我真好奇它怎樣做到口感又脆又軟。它比面包要更家常,比饅頭薄而且味道層次豐富,比餅子有韌性,不會掉渣。
再吃上里面的菜,真是一種絕妙體驗,而且營養均衡。價錢是固定的,顧客拿著饃自己夾菜,如果這算是自助餐話,那估計是全國最便宜的自助餐之一了。因為我這一個饃夾菜,我記得當時好像只花了2塊5還是3塊錢。
另外我有個大膽的想法,早餐店受制于價格,所以無法提供更多優質的小菜。但我卻覺得這種油饃適宜于夾入一切下酒菜,如果提高預算,將油炸花生米、蘸醬黃瓜、醋拌豬頭肉之類的通通夾進一個油饃里,那咬一口的滋味,哎呀,估計能上天。
由于本人見識短淺,所以這次就說這么多了。我知道實際每個人家鄉都會有獨一無二的特色美食,也一定有非常多我所不認識的特色早餐。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自己喜歡的特色美食,我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去品嘗。
如果你能關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