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稅這個詞,突然出現在幾乎所有人面前,也影響了幾乎所有的中國人。
這個詞之所以讓大家感覺到陌生,可能與關稅在我國財政收入中的比重有關系:2024年全國財政收入21.92萬億元,其中關稅收入2443億元,占比1.1%。
這個詞之所以變得重要,可能是因為關稅增加,外貿客戶成本增加,要求降價或尋找更便宜的供貨源,或許是最主要的兩種選擇。
于是,外貿這件事開始變得困難,宏觀經濟表明了這一趨勢:
國庫司2025年1-2月的財政收入數據顯示,當期4.38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中,關稅316億元,占比0.7%,同比下降16%。
企業經營是件持續的事,當客戶流失、這件事不可持續時,企業主要么選擇降低成本,要么選擇關閉企業。不幸的是,不管哪種選擇,裁員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于是,新的現象在持續更新:回家路上網約車師傅抱怨說,今年的公里單價都降了兩次,仍然有很多人涌進這個行業。
不管是否啟動了關稅這個武器,外貿這條路,看起來都越來越難走了。
但真的如此嗎?在世界上某些地方,正有大量的企業主涌入,一如大量人涌入網約車這個行業一樣。
這表明,外貿變得困難,不是普遍出現的現象,而是某些國家獨有的現象,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意仍然興旺。
選擇跟誰做生意,這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所以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如何從更宏觀的層面,來衡量這件事?我們選取了各國最終消費數據,作為衡量的基準。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二強的消費,來自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國家。
不過,這些國家合計只占有世界17%的人口。
考慮到我國工業能力的強大,這三分之二的國家,無論如何都應該是我們的客戶。
這是第一個選擇,龐大的工業能力,需要龐大的消費市場。
世界銀行規定,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4萬美元,則屬于高收入國家。有網友會問,人均國民收入是什么?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是多少?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均國民收入等于人均GDP。所以按照這個標準,我國仍屬于中高收入國家,距離高收入國家門檻尚有一定的差距。
以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為典型的發達國家,以及卡塔爾、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典型的資源型國家,均屬于高收入國家。
跟這些國家做生意(部分國家例外),你只需要保質保量并按時完成訂單,你就能獲得預期的收入,不需要或極少需要支付其他額外的成本。對于有過外貿經歷的網友而言,相信這是一條共識。
相反,跟一部分低收入、中低收入及少數中高收入國家做生意,你的預期收入,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你可以將其理解為火耗(火耗這個詞,相信熟讀歷史的網友并不陌生)。
火耗到底有多高?工程界的網友,尤其是包過工程的網友,不妨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所以,第二個選擇,跟誰做生意,同樣重要。
2025年的今天,我們似乎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如何選擇,或許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