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于實現國家現代化、縮小城鄉差距、推動產業升級等具有關鍵作用。深入分析縣域經濟“十五五”發展方向,提出科學合理且具有前瞻性與實踐指導意義的建議,對于促進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以下將基于產業轉移趨勢、縣域經濟定位及高質量發展路徑,構建分析框架并給出相關建議。
一、戰略定位:強化縣域作為國家現代化基石的功能
縣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需要對其基礎性作用進行再定義,推動縣域從“被動承接者”向“主動支撐者”轉型。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近90%的糧食生產大縣位于縣域,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用顯著;在工業標準化生產領域,如服裝、集成電路等產業,縣域承擔著重要任務;同時,在能源保障等國家戰略功能方面,縣域也有重要貢獻。然而,目前縣域人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為推動國家整體發展,應秉持“無縣不穩”與“無縣不興”并重的理念,通過提升縣域人均GDP,縮小城鄉發展鴻溝。
另一方面,縣域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差異化發展路徑。對于經濟強縣,如百強縣,要強化高端制造與技術創新能力,打造成為區域增長極,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而對于農業主導縣,面臨“一產占比超25%”的低效困局,可通過推動“接二連三”產業鏈延伸,實現農業、加工與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來破解難題。
二、產業升級:精準承接產業轉移與新興動能培育
產業升級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可從梯度轉移和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兩方面著手。
在梯度轉移方面,可借鑒服裝產業“南向北、東向西”轉移的成功經驗,例如新疆在服裝產業轉移過程中,出口額10年增長3.5倍。通過建立“飛地園區 + 鏈主企業”模式,引導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縣域轉移,并配套建設物流樞紐,降低運輸成本劣勢。在戰略產業上,聚焦集成電路等產業,鼓勵縣域承接封裝測試等中下游環節,山東在此方面成效顯著,出口額增長17.4倍,形成與中心城市“研發 - 制造”的協同分工。
在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方面,要依托縣域自身的資源稟賦,發展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比如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涵蓋預制菜、生物提取等領域;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像分布式光伏與儲能的結合;打造縣域文旅IP等。發展特色產業能夠有效規避同質化競爭。
三、城鄉融合:以縣城為載體推動新型城鎮化
城鄉融合是實現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可從基礎設施與服務補短板以及人口流動與土地制度改革聯動兩方面推進。
目前,縣域存在“縣域資金凈流出16.4個百分點”的要素流失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應優先建設縣域冷鏈物流、5G基站、職業教育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推廣“縣域醫共體”“城鄉教育聯合體”等公共服務創新模式,增強縣域對人口的吸附力。
此外,要建立“人口流出縣 - 承接縣”結對機制,并推動宅基地使用權跨縣流轉試點,激活閑置土地資源,促進人口合理流動與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要素配置:構建市場化與政策扶持雙輪驅動機制
要素配置對于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可從金融與土地制度突破以及行政資源配置優化兩方面發力。
在金融與土地制度方面,創新“縣域發展專項債 + 產業基金”融資工具,引導國有大行設立縣域科技支行,以緩解目前縣域貸款僅占全國20.1%的融資難題。推行“標準地 + 彈性年限”供地模式,優先保障新興產業用地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要素支持。
在行政資源配置方面,當前僅15%的國家級經開區位于縣域,應推動國家級經開區、自貿試驗區與縣域的聯動發展,試點“省直管縣”事權改革,擴大縣域自主決策空間,提高行政效率。
五、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
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是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可從數字化與低碳化融合以及人才引育新模式兩方面進行。
在數字化與低碳化融合方面,建設縣域產業大腦,如紡織云平臺、農業物聯網等,推動傳統產業的“數智改造”。同時,發展縣域碳匯交易、分布式能源項目,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數字化與低碳化的融合發展。
在人才引育方面,實施“縣域首席科學家”計劃,建立“周末專家”“候鳥型人才”柔性引進機制,破解縣域高端人才短缺的難題,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六、實施保障建議
為確保上述發展方向和措施能夠有效實施,需要從政策和監測體系兩方面提供保障。
在政策層面,將縣域產業承接能力納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考核指標,建立東中西部縣域結對共建機制,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縣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在監測體系方面,構建縣域高質量發展指數,動態評估產業轉移成效與民生改善水平,為政策調整和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綜上所述,我國縣域經濟“十五五”發展需要在戰略定位、產業升級、城鄉融合、要素配置以及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等多個方面協同推進。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評估方法,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縣域的特點制定更加精準的發展策略,以更好地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