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4月10日電 題:南寧“花婆節”:一碗“福粥”里的文化傳承
作者 黃艷梅 湯細藜 吳昕
“花婆粥,滾碌碌。慢慢食,都有福……”4月9日,伴著朗朗上口的白話(粵語)歌謠《花婆粥》,一年一度的“花婆節”民俗活動在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熱鬧上演。
4月9日,在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舉行的“花婆節”活動吸引民眾參與。圖為“花婆送粥”現場。陳冠言 攝
一大早,蒲廟鎮五圣宮門前人頭攢動,當地民眾及游客排起長龍等待“花婆”派粥。“聽說當地有‘吃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的傳說,我特地從南寧市區驅車20余公里來品嘗花婆粥,沾沾福氣。”南寧市民陳蕾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蒲廟鎮五圣宮對面的大眾碼頭,有一位賣粥阿婆,她善良熱心,總會送給路人一碗熱粥喝。很多人喝過阿婆的粥后,不僅能消除疲勞、祛病健身,還能沾上福氣。人們不知道阿婆叫什么名字,見她愛戴花,因此尊稱她為花婆。
4月9日,在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舉行的“花婆節”活動吸引民眾參與。圖為活動現場。陳冠言 攝
為了紀念花婆,發揚其積德行善、樂善好施的精神,民眾在每年中國農歷三月十二日舉行紀念活動,逐漸形成了當地特有的“花婆節”。節慶期間,來到蒲廟鎮的八方賓客都能喝上一碗免費的“福粥”。
“‘花婆送粥’是集百家米,祈千家福。”蒲廟鎮“花婆節”傳承文化協會會長張月珍說,在“花婆節”前半個月,社會各界自發捐贈大米。活動當天5時起,20名工作人員開始煮粥。“我們希望大家都來喝粥沾福氣,共同傳承花婆文化。”她說。
花婆祈福儀式、民俗巡游、文藝演出、粵劇折子戲晚會、百家宴、吃生榨米粉大賽、放水燈……當天,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蒲廟鎮舉行,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領略當地民俗文化魅力。
南寧市邕寧區第一小學把花婆文化全方位融入課程體系。圖為該校學生制作的花婆系列手工藝品。中新網記者 黃艷梅 攝
在26支隊伍參加的民俗巡游中,“花婆送福”方陣格外吸睛。南寧市邕寧區第一小學的學生變身“小花婆”參與其中,大家手持“善”字手牌,純真的笑容感染著現場的人們。
蒲廟花婆節習俗至今已有294年歷史。“花婆的故事很打動我。學校有花婆文化課程,我會唱花婆民謠,我還在英語表演劇中演繹花婆的故事,希望把花婆的溫暖和美德傳遞給更多人。”南寧市邕寧區第一小學學生朱紫昀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蒲廟花婆節已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當地設立傳承保護基地,開展花婆系列道具、服飾、展品等手工藝品的制作培訓,開發系列文創產品和農特產品。融入時尚潮流元素的“花婆節”習俗不斷煥新,受到年輕人喜歡。
如今,在蒲廟鎮,有一群現代“花婆”。她們經常到社區、學校、機關等開展非遺宣傳、廚藝大賽、百家宴、敬老活動等。她們還深入居民之中開展“花婆說法”,傾聽訴求、宣講法律、排憂解難,受到歡迎。(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