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場聚焦“蜀道三國文旅走廊調研會”在成都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舉行。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旅游學院文旅傳媒研究院執行院長晉超、四川省政府參事趙川榮、四川省政協副秘書長向東、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張亮等專家學者,以及金牛區文體旅局副局長陳瑤瑤、易園博物館館長易文清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文旅發展大計。
此次會議主要從西部旅游大局、蜀道三國文化走廊對標巴蜀文明走廊、成都是鏈接西部這兩大主題的最重要城市,談到了四川蜀道三國文旅資源大融合、沿線節點怎樣發展和推動、蜀道三國文旅融合的產業發展、對蜀道三國發展的建議等,以及省市層面在成都對金牛蜀道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發展,要求區各相關部門支持蜀道三國文化的發展。
古蜀道的重要歷史坐標——金牛壩地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史料記載,金牛壩是古蜀道首段金牛道的發源地,不僅是古代中原與巴蜀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通道,更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易園集團總經理蘇聯科在會上表示,易園正全力推進“蜀道金牛壩文化旅游區”規劃建設。該項目以“古—今”旅游軸線為核心,致力于打造集遺址保護、文化體驗、研學旅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有望成為蜀道三國文化旅游的新亮點。
四川省政府參事趙川榮在發言中強調,深入挖掘“蜀道重要節點”歷史價值對文旅發展至關重要。他建議建立多學科聯合研究機制,運用文物恢復、文獻考證等技術手段,系統梳理金牛道文化基因。同時,他指出,易園博物館作為金牛道文化重要載體,應創新展覽展示方式,生動講述古蜀道故事,吸引更多游客。
專家學者圍繞易園在古金牛壩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表示易園憑借川西古典園林特色,通過科學文物保護與精心景觀布局,生動再現了古蜀道歷史風貌。易園博物館館長易文清表示,易園將持續履行蜀道文化守護者責任,深化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全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究和文旅開發等工作,助力蜀道三國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邁向新高度。
此次調研會的舉行,為蜀道三國文化旅游發展明確了方向。參會各方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整合資源,加強合作,推動古老蜀道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實現蜀道三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李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