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之前,俄軍編制以旅營制為主,一個集團軍下轄若干個摩步旅,一個摩步旅下轄若干個營級戰斗群(BTG)。編制為“集團軍-摩步旅-BTG”,俄烏沖突爆發以后,特別是隨著戰爭的深入,俄軍把旅改回師,每個集團軍都將擁有3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摩步師下轄5個摩步團和一個炮兵團。即改回了傳統的“集團軍-摩步師-作戰團”體系。
之所以會有這種旅改師的出現,自然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經驗與教訓密不可分。不少實戰案例和分析均證明,俄羅斯陸軍營戰斗群和摩托化步兵旅旅難以滿足長時間、大規模且高烈度作戰所需,由于俄軍部隊在戰場上表現很拉胯,所以俄軍被迫把旅恢復為師。
俄軍已經把旅改回師,有82個合成旅的解放軍需要效仿嗎?答案是否定的。
俄軍之所以表現拉胯,2個主要的問題就在于,俄軍信息化程度較低,和后勤保障能力較弱。俄軍的BTG,不是合成營,而是加強營,只是單純加強火力單元,并未在合成化和信息化方面,展現其靚點。其信息化水平低就算了,后勤保障能力還非常差。俄軍也不存在合成旅,俄羅斯陸軍的合成化部隊,空有其表,只是注重加強部隊火力,俄軍的合成旅就是加強旅,合成營就是加強營,原本要配備給BTG或者旅級部隊的現代化、信息化單兵裝備,以及遠程精確打擊武器、電子對抗設備,要么是沒列裝、要么就是缺編嚴重。
因此,俄軍開始把旅改回師,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之舉。而解放軍陸軍則是標準的合成化部隊,根本用不著,也不可能效仿俄軍搞旅改師。
本輪軍改過程中,解放軍設立了聯勤保障部隊,專職負責五大戰區的聯勤保障任務,足見我軍對聯勤保障的重視。即便是合成旅、合成營層面,我軍也有專門的后勤輔助單元。除此之外,我軍還有戰略支援部隊,為部隊提供信息戰、情報偵察、太空偵察等服務。師改旅的核心,不是把師縮編為旅,而是合成化建設。而建設合成化部隊,并不是陸軍單個軍種孤軍奮戰,而是有一個整體的作戰體系在伴隨支持,這種“多軍種、信息化協同作戰”的待遇在解放軍是很常見的。這是俄羅斯陸軍很難享受到的,因此俄軍旅級部隊表現比較差,之后實行旅改師。
解放軍的82個合成旅,完全不是俄軍摩步旅能相提并論的。早在2018年中俄聯合軍演時,解放軍合成旅的一個合成營,2個小時就“殲滅”了俄軍一個團,展現出了強大的戰斗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