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家電影局發言人公開發布聲明,明確表示將減少引進美國影片。
作為美國對我們加征關稅的重要時刻,又是恰逢國產電影市場連創佳績的關鍵節點。
很難讓我不懷疑,后半年的電影市場格局,可能會發生大變化!
政策風向標背后的市場邏輯
據悉,是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波及電影產業的事件,有記者提問會不會影響美國電影進口。
對此,國家電影局發言人直言不諱:
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我們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引進世界更多國家優秀影片,滿足市場需求。
雖然發言人的話,是說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
但明眼人都能感受到美方的行為正在消解中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好感度。
以后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可能在我們這里,越來越不吃香了。
好萊塢電影“大片”的地位,也早該讓了。
好萊塢光環褪色:從霸主到陪跑
回望幾年前,《速度與激情7》《復仇者聯盟4》接連打破中國影史紀錄的景象,真的是四個字——恍如隔世。
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片曾占據年度票房51%份額,但2023年該比例已萎縮至16%。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數據沒什么體驗或者體會。
但只要是經常關注電影票房的人,肯定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當年影院排片表像美國票房榜,只要去電影院,看的必定是美國電影。
而如今,某些宣稱“大制片”的好萊塢大片,都賣不過中小成本國產片。
《尚氣》因文化爭議未映先涼,《奇異博士2》豆瓣6.3分創漫威最差,《閃電俠》耗資2億全球慘敗。
不是我們太強,而是對手太不行了。
就像是網友總結的,好萊塢電影就像是在流水線生產塑料英雄,基本都是一樣的套路,完全沒有故事感。
國產電影逆襲之路:從跟跑到領跑
反觀本土創作,多類型突破令人振奮: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2》斬獲40億,網友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2.0"
史詩巨制:《封神》三部曲首部26億收官,這才是東方神話的正確打開方式
情感共鳴:《你好,李煥英》54億票房印證真誠才是必殺技
動畫奇跡:《哪吒》上百億的票房,打破動畫片低幼魔咒。
甚至連一部賈玲自己“減肥”的每一刻《熱辣滾燙》,都能單片狂攬34億。
30多億啊,對比原作《百元之戀》的1.5億日元(約合700萬人民幣)票房。
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真不怪網友調侃,說當我們的市場能孕育單地區50億量級作品時,產業話語權必然轉移。
所以這次國家電影局能發布這樣的聲明,能作出這樣的回應。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美國電影是真不行了。
二是我們的電影市場,絕對大有可為!
好萊塢還能不能拿出我們想看的作品,這是一方面,
我們要不要看美國的電影,又是一方面。
以前我們可能沒得選,如今我們絕對能叉著腰理直氣壯地說,美國電影也就那樣了。
中國銀幕數達8.6萬塊全球第一,年度票房連續5年穩居600億量級。
減少美國電影的引進,絕對是他們的損失。
最后容我說句不好聽的。
作為觀眾,在這個節骨眼上,哪怕是想看美國電影,我都覺得沒必要去看了。
少看幾部電影,少不了幾兩肉,讓人白白看輕了骨氣,才是最難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