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霖,編輯|伊凡
扭轉貿易逆差并不會使美國制造業回流
特朗普的關稅劇本越發離譜。
4月10日,特朗普將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提高到125%,暫停向其他各國加征關稅90天,將所有炮火對準中國。
而4月11日,一位白宮官員向媒體CNBC證實,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將躍升至145%。
過往40年,特朗普一直在鼓吹貿易逆差的惡。
他說,貿易逆差導致美國人喪失制造業工作,順差國吞掉了美國外流的財富。
特朗普支持者也視貿易逆差為貶義詞,用“惡化”描述貿易逆差擴大。在其眼中,全世界都欠美國的,尤其是中國,應該用高關稅歸還。
然而,這只是特朗普事先張揚的敘事邏輯,如果你以此為前提考慮問題,就掉進他的陷阱里了。
因為現實是:貿易逆差只是一個現象,貿易逆差本身不是壞事,需要依情況而判斷。
在美國的例子中,貿易逆差恰恰代表了美國強盛的經濟,各國對美國的旺盛投資及對美元資產的高需求,反而是特朗普想趁兩屆任期逆勢打破這一切。
同時,貿易逆差不是制造業工作消失的原因,不會拖累美國經濟;關稅與貿易逆差沒有相關性,更不可能“糾正”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美國飯碗被搶走?No!
下圖展示了1975年以來美國凈出口占GDP比重(黃線)和實際GDP(藍線)的增長情況,可清晰看出,貿易順差/逆差與GDP增速之間沒有關聯性。
圖片來源:卡托研究所;數據來源:美聯儲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布的一篇文章研究了自1890年至2024年間的美國經濟,也發現美國貿易平衡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統計學上顯著的相關性。
也就是說,貿易逆差不會抑制增長,貿易順差也不會促進增長。
二戰結束后的近30年間,美國幾乎壟斷了重工業,并經常保持貿易順差,實際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2.1%。
而在接下來的近30年里,從1976年到2004年,美國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實際人均GDP年均增長率幾乎保持不變:2.2%。
以下這張圖進一步駁斥了特朗普的說法。
特朗普聲稱更高的貿易逆差帶來失業,但在美國的情況中,更高的貿易逆差不僅和失業率沒有相關性,反而其凈進口占GDP比重越高(黃線),失業率越低(藍線)。
圖片來源:卡托研究所;數據來源:美聯儲
關于美國制造業的真實情況是什么呢?在過去20多年美國持續商品貿易逆差情況下,美國實際制造業附加值在不斷攀升。
圖片來源:Infogram;數據來源:美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如今美國制造業的產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只是用了更少的人力來實現,這是因為工廠自動化和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幾天前在博客上發文表示,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進入貿易逆差的同時,德國進入了巨大的貿易順差。然而,雖然德國的貿易順差占GDP比重比中國高得多,德國制造業就業份額依然大幅下降。
克魯格曼得出結論:如果德國巨大的貿易順差還不足以避免制造業大規模轉移,那么即使消除美國貿易逆差,也無法讓美國再次成為以制造業為中心的經濟體。
“世界對制造業工人的需求比過去少,就像不再需要大量農民一樣,即使是制造業貿易順差巨大的國家也無法逆轉這一趨勢,美國會主要成為一個服務型經濟。”克魯格曼認為。
真相:美國受益于本國貿易逆差
從金本位時代起,美國主導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美國購買全球商品,輸出美元,其他國家儲備美元資產或對美投資,美元回流美國。
這一循環雖然有其缺陷,但客觀情況是,美國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獲利一:從全球采購具有性價比的中低端制造業產品,騰出力氣專注于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保持在高科技、高附加值領域的領先地位,比如AI、芯片、生物醫藥等。這是比較優勢在發揮作用,如果特朗普執意讓大批美國人去生產鞋襪、組裝蘋果手機,那美國生產飛機、芯片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工作就會減少。
獲利二:貿易逆差給予了美元世界中心貨幣地位。實際上美國不僅向世界出口實物商品和服務,還大量“出口”美元和以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僅讓美國獲得來自世界各國的性價比商品,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花出的錢,還能以外商直接投資、國債、企業債、股票、房地產投資等形式回流美國。
下圖展示了美國政府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國際收支平衡情況:
圖片來源:中金研究部;數據來源:BEA,IMF
經常賬戶衡量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收入流動,金融賬戶涵蓋外國投資、國債、股票等。
可以看出,雖然自80年代以來,美國經常賬戶呈現逆差態勢,但金融賬戶保持盈余,長期經常賬戶逆差和長期金融賬戶順差幾乎可以抵消掉,美國花出去的錢又回流美國。
長期金融賬戶中最值得提的是美國獲得的外商直接投資,這些投資讓美國一直處于技術研發和創富能力最前沿,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IMF在2025年2月發布的最新報告統計了2023年外商直接投資情況,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直接投資目的地。
數據及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金融是美國的巨大優勢,其作用絲毫不遜于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出口的產品。但在特朗普及一些保守派口中,美國僅僅是為了為全球提供流通貨幣和外匯避風港,從來閉口不談從中獲得的收益。
在特朗普試圖編織的信息繭房之外,實際上,大多數靠譜經濟學家都能得出結論:
美國的貿易逆差是良性的,美國比其他西方國家人口結構更年輕,購買力更強,因此儲蓄率較低。其高科技、服務型企業,以及教育、科研領先,不斷吸引人才進入,房地產市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糾正貿易逆差的最佳做法
如果美國非要扭轉其貿易逆差,最應該做的是從其財政赤字下手,而非對中國及全世界征收關稅,征稅并不會改變貿易平衡。
對一個國家或產品征收更高的關稅會將貿易轉移到其他國家或產品,改變原本的消費路徑,但貿易平衡基本保持不變。
對所有國家征收更高的關稅將減少進口,但也會減少出口,該國貿易和收入萎縮,但貿易平衡基本保持不變。
所以貿易逆差與關稅并不相關。與什么相關呢?儲蓄。
造成貿易逆差的是一國出口大于進口,再往深里說,是一國的支出(包括投資及消費)大于儲蓄。
所以,如果特朗普覺得有必要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向其政府財政赤字開刀,加強財政紀律,降低投資和消費,增加儲蓄,才是最優解。
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是美國的聯邦預算赤字(2024年:1.8萬億美元),其規模是貿易逆差(2024年:9184萬億元)的兩倍,是巨大的借貸來源。美國政府也可以引導國民少花點錢。
實際上,美國政府長期缺乏財政紀律。全球對流動性美元資產的需求使其比其他國家更有空間放松宏觀經濟政策,美國還能動不動對別國進行金融制裁。
但現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及全面關稅還在加大美國濫用其特權的風險,不但不會縮小其財政赤字,反而會造成更大赤字。
看多了特朗普團隊的各種表演,會發現其政策與政策之間,政策與目標之間充滿矛盾。特朗普釋放了太多煙霧彈,他的核心訴求到底是什么,或許只有他自己清楚。
參考資料:
- Trump’s Myth of the Trade Deficit(WSJ)
- Trump Hates the Trade Deficit. Most Economists Don’t.(NYTimes)
- Trump’s populist policies and the Triffin dilemma(Nomura)
- Things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Trade Deficits(Cato)
- Do Import Tariffs Help Reduce Trade Deficits?(Liberty Street Economics)
- Lessons from the U.S. Trade Deficit Review Commission(NTU)
- Three Ways to Reduce a Trade Deficit(PIIE)
本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硅兔君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