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世紀70年代,毛主席發出號召,要求全國的農村建設向著大寨學習。大家學的不僅僅是大寨的生產和生活模式,還要學習刻在大寨人骨子里的大寨精神。
而這份大寨精神的領頭人,正是家喻戶曉的大寨鐵姑娘郭鳳蓮。她以一己之力,帶動大寨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邁入更好的方向。
如今60年過去了,大寨鐵姑娘也不再年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體系之下,她從基層干部搖身一變,成為了引領大寨經濟發展的董事長。
她是大寨最好的代言人,是全國的時代楷模,也是女性的榜樣。
幾十年的光陰荏苒,昔日的鐵姑娘如今成了什么模樣?她的人生觀念和思想態度又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呢?
- 領頭人物,突破困境
說到山西昔陽縣大寨村的發展,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就是家喻戶曉的大寨鐵姑娘,郭鳳蓮。
她并不是在這里出生的孩子,但卻是在這里成長的孩子。三歲那年,她被姥姥帶著來到大寨定居,從此與這座貧窮但是溫暖的村子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由于家庭貧困,她沒有辦法繼續讀書,所以在小學畢業之后就投入到了村子的生產勞動和建設當中。別看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但她力氣特別大,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后。
還在讀初中的年紀,她就已經可以跟著村子里的長輩一起下地勞作。一百多斤的扁擔,她說挑就挑,絕不含糊。
村子里的長輩總是心疼她,有人說:“你一個小姑娘,為什么總是要把自己搞得這么累?你就是偷懶,也沒人會說三道四?!?/strong>
可她卻回答:“小姑娘又怎么了?我這個小姑娘,干起活兒來可不比那些小伙子差。
而且,我也是這個村子里的一份子,建設村莊是我的責任。要是人人都偷懶,我們村子還怎么發展起來?而且,男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姑娘家一樣能做到?!?/p>
才十幾歲的年紀,郭鳳蓮就已經有了如此先進的思想覺悟。在那個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年代,她真是大有作為。
在郭鳳蓮的感召之下,許多女性都走出家門,與男人一樣投入到社會生產勞動當中。正因如此,大寨村還成立了一支鐵姑娘隊。
在挑選隊長時,有人提議:“咱們都是受到了郭鳳蓮的影響,才能自己掙工分的。我看啊,就她是最厲害的鐵姑娘,咱們這個隊長,由她來擔任也是最合適的。”
這個時候的郭鳳蓮也才只有17歲,隊伍當中許多姐姐其實比她的生活經驗更為豐富。
不過,她相信自己能夠給這個村子帶來更大的力量。所以她當仁不讓,成為了鐵姑娘的領頭人。
上世紀60年代,國家進入經濟困難時期。全國各地的農民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看不見未來,干起活來更是興致缺缺。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大寨村的村民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這一惰性思潮的影響。有一段時間,村子里下地勞作的農民越來越少,荒地也越來越多。
郭鳳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身為鐵姑娘隊的隊長,身為受到村民們信任的勞動模范,她一定要帶著大家扭轉這種思潮,把更加積極的能量帶到村子里。
她先是從女性同胞入手,召開了一次又一次的鐵姑娘隊伍會議,把女性的思想扭轉到正道上來。而后,女性又可以帶動男性。
村子里的不少男人們都說:
“家里的老婆姑娘都下地干活,我們這些大男人怎么好意思再繼續待在家?”
運用這種巧妙的辦法,郭鳳蓮重新把村民們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在全國農村建設的困難時期,大寨村仍然突破了時代條件的限制,不僅開墾荒地,還在家鄉改造水利設施,促進農業發展。
短短一年里,大寨村的收成就恢復到了經濟困難時期以前的水平?!耙幻嫫隆焙汀昂>d地”的建設,更是讓大寨村被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所包圍。
眼前的一切給予村民更多的生活動力,大寨村取得的勞動成果,也讓郭鳳連成為了這個村莊當之無愧的領頭人。
上世紀70年代,大寨村的農業建設已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全國橫向對比,村莊的經濟建設產量位于數一數二的地位。
毛主席在開會的時候還說:“全國各地搞農業生產,都要向大寨村學習?!?/strong>
黨中央領導人的指示,讓大寨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模范村莊和先進村莊。一時之間,不少其他農村建設領頭人紛紛來到大寨,前來參觀學習,還點名要與郭鳳蓮交流經驗。
每到這時,她總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在她看來,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結合村莊實際情況,自然而然做出的行為。她從來沒有總結過經驗,也不知道該怎樣把心得體會告訴給其他人。
全國上下掀起的參觀交流熱潮,給了她一個啟示。作為農村基層建設的領頭人,她不僅需要具備先進的實踐能力,還需要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
只有這樣,她才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告訴給更多的人,才能夠讓更多的村莊變得像大寨村這樣溫暖美好的家園。
所以,小學畢業的郭鳳蓮開始自己看書,自主學習。她總是這樣,認準了一個方向,便會毫不猶豫地一頭扎下去,直到實現目標,才肯松一口氣。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郭鳳蓮這個名字將會與大寨村永遠綁定的時候,她卻受到了上級的調派,被派去了別的地方。
重回家鄉
1980年,郭鳳蓮被調離了大寨村。離開那天,村民們簇擁著她來到村口,往她的懷里塞著為數不多的農產品。
鐵姑娘隊的隊員說:
“就算你因為工作關系離開了這里,咱們這兒也永遠都是你的家,我們鐵姑娘隊更是你的娘家。只要你想回來,村民們隨時歡迎。”
看著所有人牽掛的神情,一向堅強的鐵姑娘,也忍不住淚濕眼眶。
她舍不得這片把自己養大的土地,舍不得凝聚了她萬千心血的大寨,舍不得,熱情淳樸的親人們。
可是,她是一名黨員,必須要隨時服從黨的號召,前往那些需要她的地方。
在之后十年里,她把自己過去建設農村的經驗和方法運用到了其他貧困的鄉村,帶領其他地方摘掉貧困的帽子,一步步走向共同富裕。
可令她難過的是,她用自己的雙手幫助其他貧困村莊,卻沒有辦法再幫助自己的家鄉。
在郭鳳蓮離開的這些年里,大寨村換了五位村領導,經濟建設停滯不前,村民們整體陷入了迷惘的狀態當中。
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浪潮之下,村民無法適應急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便顯得與社會有些脫軌。
沒有一個領路人的指引,許多村民甚至找不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也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91年,郭鳳蓮又重新回到了這片讓她魂牽夢繞的土地。
面對鐵姑娘的回歸,村民們當然是歡欣鼓舞的。可是,鐵姑娘能帶著他們走回正軌嗎?這一點,誰也無法確認。
回來以后,郭鳳蓮實在是感到了莫大的震驚。
她還記得,在她離開之前,村民們的家庭收入已經處于中國農村家庭收入的前列,村子里的環境也干凈整潔,村民之間的感情也相當深厚,大家真正像家人一樣相處著。
可是現在,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村民們的實際收入卻沒有得到明顯的增長。而且,農村小路也變得破落不堪,人與人之間冷漠的情緒正在不斷蔓延,令她十分揪心。
既然重回大寨村,那她就一定要發起改造,帶領所有的村民突破目前的困境。
她與丈夫商量:
“現在我們村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固步自封,大家的思想都比較閉塞。所以我想自己掏一些錢,帶著村民代表一起走出去,看看那些經濟建設的模范村莊是怎樣發展的?!?br/>
對于妻子的設想,丈夫自然全力支持。
所以接下來,郭鳳蓮從本就不多的家庭積蓄當中抽出了大部分存款,自發帶領著村民們前往河北等地學習。
出發之前,她對大家說:“每家每戶都必須派出一個代表跟我走,咱們一起去學習,一起看看別人是怎么搞建設的。
回來之后,代表們必須跟我一起開會,每個人都得提出自己的想法,咱們這一趟不能白走?!?/p>
在外出交流的過程中,她發現,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引領了經濟發展潮流。
許多村莊都在艱難轉型,過去傳統的計劃經濟生產模式正在逐漸向商業制造的方式發展。
而回到大寨以后,不少村民也建議說:
“要不咱們也自己開公司吧,自己搞經濟,把咱們村子里的農業資源全部都利用起來,改變過去那種等著國家統一分配的想法。”
村民們的建議,也正是郭鳳蓮自己想說的話。
所以1992年,大寨村成立了經濟發展的總公司,由過去的鐵姑娘親自擔任董事長。而在總公司之下,村子里還設有水泥廠、草編廠、水果種植園……
利用村子現存的自然資源,郭鳳蓮向外打開市場銷路,完成了資本的積累。
在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第二階段的轉型之路又正式開始。
現在,大寨村的環境已經遠不如從前。所以她決定,經濟發展必須以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前提。目前村子當中經濟利益較高的煤炭工廠和造紙等企業,都必須要接受整改。不符合環境保護指標的工廠,也必須要關閉。
這樣的舉動無異于壯士斷腕,可為了長遠之計,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第三階段的旅游規劃目標,她不得不這么做。
轉變概念,生態大寨
在完成了第二階段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之后,第三階段的發展規劃又正式開始。
此時此刻的郭鳳蓮已經完全轉變了思維概念,她不再把自己當成村官,也不在意政治從業者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她開始學著做一位商人,以商業化發展的視角去推動大寨的生產建設。
在大寨村的經濟規劃會議上,她說:“農產品是我們的優勢,所以我們要做出更具特色的農產品,打造咱們大寨的農業生產和銷售品牌。
另外,我們村子的生態環境目前也做了起來。之后,我們也可以把這里打造為一個生態旅游景點。”
兩步規劃,同時進行,大寨村迎來了轉型之后的黃金發展階段。
為了發展農產品品牌,她專門建設了一家農業公司,專業種植綠色蔬果,并且利用新時代銷售技術來發展擴大市場。
尤其是在新媒體技術和直播帶貨行業興起之后,她更是積極融入到時代潮流當中,成為了大寨村的農業主播,成為這里的農業形象代言人。
直播帶貨的銷售渠道更為直接,也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利用直播的形式,她帶著大寨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翻倍增長。
2020年,大寨村集體經濟組織總產值達2.6億元,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多達2.4萬元。
在建設農業經濟品牌之外,她還大力挖掘在地旅游資源。
她組織村民們共同挖掘歷史,引進外來資源,在村子里成立了一座大寨博物館。博物館當中陳列著幾十年的大寨村歷史軌跡的見證,還有當年周總理來到大寨村時,親手寫下的字。
說起來,當時負責接待周總理的,正是這位家喻戶曉的鐵姑娘。
大寨博物館成為了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也成為了吸引游客前來打卡的網紅景點之一。隨著農業生產園區的建立,大寨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生態旅游發展模式。
從進入村莊到走出村莊,一整條旅游路線都已經被規劃好。游客們來到大寨,除了能夠感受到上世紀農村建設的痕跡之外,還能夠體驗到新時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區的魅力。
隨著大寨經濟產量的成倍增長,郭鳳蓮這位董事長也逐漸成為了全國先進的農村建設模范。
她走出村莊,走向全國各地,像從前的鐵姑娘一樣,把引領時代前沿的經驗方法帶到更多的村莊。
2021年,75歲的大寨村黨總支書記、大寨村最得人心的董事長郭鳳蓮,也受邀來到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特別活動。
她帶著新的時代理念,把更新鮮的血液注入到未來大寨村更為長久的建設當中。
結語:
鐵姑娘郭鳳蓮,是計劃經濟時代大寨村農業建設的一張名片。
她帶著大寨實現了飛躍發展,也讓自己成為了更有價值的女性。
重回大寨以后,她轉變觀念,在市場經濟的建設模式下,帶領大寨村積極融入全國發展潮流。
而今,她依然是一張熠熠生輝的時代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