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1日,王光美的追悼會正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正當所有人沉浸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時,忽然有兩位特殊客人走進了現場。
除了王光美的幾位子女,其余人看到他們難免有一些吃驚,但是很快臉上又泛起了一種悲辛交加的復雜表情。
原來,走進來的這二人,分別是劉少奇、王光美的“特型演員”郭法曾與劉袖杰。因為太過于神似逝者,所以當人們看到二人時,理智與情感馬上就打了一架。
理智分明在告訴所有人的大腦“他不是那個人”,可是情感卻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對所有人說“他就是那個人”,因此在場的人反應才會這么奇怪。
“特型演員”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電影制片方為了拍攝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劇,專門挑選出來的和國家領導人、歷史名人長相相似的演員。
毛主席、周總理、陳毅等人,在過去都有不少對應的“特型演員”。一位國家領導人,往往會有多個對應的“特型演員”,人數并不固定。
對于這些“特型”演員來說,扮演國家領導人只不過是他們的一份工作。因此當他所扮演的國家領導人或者名人去世時,演員本身很少會以親友的身份,出現在追悼會現場。
但是郭法曾的情況又與別的演員有一點不一樣,這不僅僅因為劉少奇在影視劇中的“特型演員”只有他一個,也是因為王光美和她的子女們,早已經把他視如“家人”。
王光美的女兒劉平平只比郭法曾小四歲,但是因為后者扮演劉少奇太像了,所以劉平平曾經坦然地稱呼他為“爸爸”。
以郭法曾和王光美一家的關系,他出現在追悼會上,實在是太正常了。那么,郭法曾又是怎么認識王光美一家人的呢?這件事,還是得從他學習表演和從業的過程說起。
郭法曾1945年出生在天津,因為受地方文化影響,他從小就熱愛曲藝。六十年代,他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當時學的是最時髦的話劇,用的教材是斯坦尼著名的《演員的自我修養》。
六十年代初,國家正提倡“樣板戲”,于是領導把郭法曾從學校調到京劇團,讓他唱“大花臉”。郭法曾找到領導討說法,表示自己根本不懂京劇,怎么唱呢?
領導說:組織讓你唱京劇是對你的信任,你要再不識好歹,就下放到農場去改造。郭法曾沒有辦法,就收拾鋪蓋卷去京劇院學習了。
結果沒想到,郭法曾去了沒幾年就有兩派學生打起來了,他不小心得罪了其中一派的人,被關了幾天小黑屋,最終還是被趕去京郊一個農場。
后來到了七十年代,郭法曾又陰差陽錯被人“發配”到了廣西一家話劇團。到了廣西以后,郭法曾的日子才開始好過起來。因為是中戲畢業的人才,地方劇團當他是寶貝,還讓他演主角。
郭法曾在劇團演了幾年的戲,八十年代初在電影《千古風流》中演了一個小配角。眼看自己馬上四十了,他想著這也不是個法子,得趕緊轉型啊。
但是要怎么轉型呢?正好當時有一部叫《新星》的電視劇,要找劉少奇的“特型演員”,于是郭法曾就去了。后來,他連著拍了好幾部關于劉少奇的劇。
1984年,王光美第一次把郭法曾請到自己家中做客。當時他正在拍《少奇同志在東北》,考慮到革命戰爭年代生活條件差,照片上的劉少奇面容清瘦,所以他花了半個月,減肥十幾斤。
王光美見到郭法曾嚇了一跳,馬上就關心他的健康狀況。郭法曾為了扮演好劉少奇,經常到王光美家中拜訪。王光美全家人總是很有耐心地向他介紹劉少奇的生平,以及個人生活習慣。
有一次王光美和女兒劉平平,還把劉少奇生前穿的衣服全拿出來,讓郭法曾隨便挑幾件去穿。郭法曾也不客氣,就真的挑走了兩套春秋裝,和一件劉少奇出訪印尼時穿過的大衣。
王光美之所以對郭法曾這么好,自然是因為一看到他,就想起了劉少奇。王光美出生在民國一個高官家庭里,父親曾經任北洋工商司司長,兼代理農商部長,母親也是一個富商的千金。
王光美從小就聰慧過人,高中時期就成為了北平當時著名的“數學三王”之一。后來留學美國斯坦福,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
四十年代的王光美因為向往革命參加中國共產黨,被北平地下黨推薦去了圣地延安,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生中的摯愛劉少奇。
王光美和劉少奇相知相愛,共育有四位子女,感情是相當深厚的,可是沒想到劉少奇卻在1969年離她而去。王光美在牢獄中度過了十二年,直到1978年12月底才重新獲得自由。
1979年,上面決定拍一批關于劉少奇的歷史劇。那個時候王光美已經有十五、六年沒有見過劉少奇的樣子了,突然看到郭法曾,心中怎能不百感交集。
郭法曾原來只是劇團里一個小演員,后來因為演劉少奇,事業才出現了轉機。而他之所以能把劉少奇扮演得惟妙惟肖,也和王光美一家人的幫助與指導分不開。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2009年,郭法曾至少在十三、四部電視劇中扮演過劉少奇。因為演的次數多了,劉平平有時候還開玩笑直接叫他“爸”。
劉平平是劉少奇的三女兒,1949年出生。劉少奇離世的時候她剛好二十歲,因此她對父親的長相記憶很深。
八十年代的時候,有一次郭法曾從北京回石家莊,剛到車站就聽到背后有一個聲音在叫他的名字。郭法曾回頭發現是劉平平,她剛好要去石家莊出差,于是二人結伴上了車。
只是因為外貌太像了,再加上經年刻意地模仿與學習,讓劉少奇的家人有時也分不清真假了。葬禮上另一位“特型演員”劉袖杰扮演王光美時,也曾經得到過同等的待遇。
不過這些事情,當時只有比較親近的人才知曉。王光美葬禮舉行的時候,前來吊唁的賓客很多并不知情,驟然看到郭法曾和劉袖杰同時出現時,就很難不吃驚了。
郭法曾遇到的事情,其實毛主席的特型演員古月也遇到過多次。據說有一次李訥看到古月時,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一聲“爸爸”。
親人去世以后,活在世上的人才是最難過的。很多時候,人們在驟然失去親人的時候,并不會嚎啕大哭。
他們只是默默地流著淚,心中卻盼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場夢。然后他們就會開始期待,在將來的某一天,那個已經逝去的親人,還會重新回來。
在這個時候,他們看到一個酷似逝者的人,自然就會對他(她)產生“移情”。王光美、劉平平看到郭法曾、劉袖杰也會產生“移情”,這是基于情感與血緣的關系。
不過當時在追悼會現場的人們,大多和劉少奇、王光美沒有血緣關系,他們為什么在看到兩個“特型演員”出現時,心中也產生了復雜的情緒呢?
其實這是因為劉少奇和王光美的一言一行,都給后人做了模范榜樣,大家自然而然地對他們產生了一種不似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這一點,其實在毛主席特型演員的經歷中體現得更加明顯。
事實上,毛主席“特型演員”古月在世時,就有很多人因為他扮演過毛主席,直接把對毛主席的感情投射到他的身上,所以他所經之處,無不受到人們熱烈地歡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