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則實名舉報引爆輿論場。該院健康管理科主任葉新萍被下屬在網絡公開舉報:葉新萍被指個人持有巨額基金,曾向女兒轉賬超800萬元,隱匿科室6000萬元資金去向,安排體育專業的外甥違規入職……
根據舉報材料現實,葉新萍的財產版圖令人咋舌:2015-2024年間,其向女兒單筆轉賬最高達180萬元,名下基金賬戶金額高達3000萬元,母女在長沙、北京擁有4套房產;更觸目驚心的是科室財務數據:2023年業務收入1.3億元,但醫院《收支明細表》僅顯示5964萬元,逾6000萬元資金“蒸發”。
4月11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情況通報:針對網絡平臺反映我院健康管理科主任葉新萍有關問題,我院高度重視,醫院紀委第一時間啟動調查。葉新萍現已停職,配合調查。后續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關于葉新萍的舉報情況如果屬實,則該起案件反映出醫療腐敗的典型特征:科室自主權異化為“獨立王國”。健康管理科作為體檢中心,年營收過億卻存在獨立賬戶,資金流向由科主任直接掌控。這種“科室小金庫”現象并非孤例,此前國家衛健委專項檢查發現,全國三級醫院中大范圍存在科室違規設立賬戶問題,涉及金額超百億元。
從設備采購到藥品回扣,從績效分配到人事任免,科室主任的權力滲透到醫療服務的每個環節。舉報者揭露的“心腹月發數萬獎金”“體育生親戚未畢業入職”等細節,暴露出科室內部管理的隨意性。這種“一言堂”模式在全國醫療系統普遍存在,2024年某省衛健委調研顯示,82%的科室主任擁有完全自主的績效分配權。
醫療行業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使得外部監督難以穿透。葉某隱匿6000萬元資金三年未被發現,顯然是利用了醫院財務監管的漏洞。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公立醫院設備采購、耗材使用等關鍵環節的審計覆蓋率不高,部分醫院甚至數年未接受專項審計。
而整個醫療腐敗的根源在于“以藥養醫”的體制性矛盾。當前,醫療領域政府財政投入不足10%,醫院90%的運營成本依賴自主創收,這種畸形機制催生了各種“灰色收入”。北大教授李玲指出:“當醫生收入與科室創收掛鉤,腐敗就成了必然選項。”一份調查顯示,部分醫院醫生灰色收入占比平均達42%,個別科室甚至超過70%。
醫療領域的反腐行動,也面臨著“運動式治理”困境。醫療反腐以來,全國醫藥領域腐敗案件立案5.2萬人,但2025年一季度仍有不少醫院院長落馬,顯示出醫療腐敗的頑固性。更值得警惕的是,腐敗手段不斷升級:從“現金回扣”到“影子公司”,從“學術會議”到“股權代持”,新型腐敗案件在不斷增長。
此次事件中,舉報者陳女士長期遭受職場霸凌卻難以通過內部渠道維權,反映出基層監督的缺位。調查顯示,對于相關腐敗案件,絕大部分醫務人員不敢實名舉報,擔心遭到打擊報復。這種“沉默的共謀”使得許多腐敗問題長期潛伏,直到“內部人士”的極端舉報才浮出水面。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醫療反腐領域的一些新動向和新希望:國家醫保局啟動的“春雷行動”,利用大數據篩查醫保基金違規使用,已覆蓋所有省份。醫藥企業信用評價制度的實施,讓行賄企業付出市場禁入的代價,2024年已有數百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逐步落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有效遏制“一言堂。
醫療反腐的終極目標,是讓白衣天使回歸治病救人的初心。正如李玲教授所言:“醫療反腐的治本之策,在于讓醫務人員有陽光體面的收入,同時讓腐敗行為付出高昂代價?!边@場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不僅關乎醫療行業的未來,更關乎14億人民的健康福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