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再次做SoC芯片的新聞幾乎每年都要傳一次。但今年“這頭狼”可能真要來了。根據許多所謂“舅舅黨”收集的信息,采用代號為“玄戒”芯片的xiaomi 15S Pro將在5月內發布。這款處理器經歷了約3年的打磨,核心團隊據傳來自原OPPO,華為等一線品牌的芯片開發人員。
一、 “玄戒”到底是什么?
“玄戒”這個代號的具體含義暫時還沒判明,但是它所具備的基礎規格,以及對應終端產品的配置已經被披露得差不多了,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
近期發布的xiaomi 15 Ultra旗艦手機
網傳小米“玄戒”芯片規格:
1) 基于臺積電N4P 4nm工藝
2) 基于ARM公版設計,核心架構為1+3+4
3) 大核Cortex-X925 3.2GHz;中核A725 2.5GHz;小核A55 2.0GHz
4) GPU為IMG DXT72-2304 1.3GHz
5) 整體性能約相當于高通驍龍8Gen1與8Gen2之間
網傳Xiaomi 15s Pro規格:
1) 約6.8英寸,2K全等深4微曲面屏
2) 搭配15系同級LYT-900主攝
3) 搭載6100mAh電池,90W快充
4) 售價3999元起
如果上述傳聞為真,那么這款芯片是十分期待的。雖然它的表現在如今市場上只能位于中端。但芯片研發難度之高,投入之大,即便如小米這樣的公司再次入局,也很難一蹴而就,成為行業首席。不過小米將其用于15s Pro,也可見品牌對該處理器的重視,希望使用最高產品序列來體現其價值。
二、芯片國產化勢在必行
很多時候,我們討論“自研”,僅僅是因為“一腔熱血,愛國情懷”么?當然不是,最近這幾天關稅戰大家都看到了。俗話說得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如果國內品牌能掌握芯片的設計、研發、測試、生產全流程,會有多爽呢?
1) 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有針對性得增強應用場景(影像,游戲等)
2) 更方便控制產品規格,以達成“人無我有”的比較優勢
3) 將定價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用看他人臉色
4) 國際市場出現波動時,彼可“波瀾不驚”,少受影響
從發展角度來看,如果國內解決了高端芯片的生產工藝,將利好整個行業。手機廠商可大幅降低研發成本,可惠及更多需要芯片的產品。這其中就包括,車載芯片(座艙,智駕),移動終端,游戲主機或掌機乃至個人電腦等等。
三、 國產品牌在努力
其實,包括小米在內,所有國產手機品牌都在努力,或曾經努力過,其中就包括OPPO。2023年他們關停了旗下的芯片研發公司——哲庫。當初,許多分析師認為正是因為投入過大且移動市場逐漸下滑,OPPO最終放棄了自研芯片。但也有信息源指出,OPPO也受到了極大的來自國際上的壓力,因此最后決定放棄。
而小米在2017年就發布過首款自研芯片“松果”,它搭載在小米5C手機上。根據了解,該SoC與大唐合作研發,采用28nm制程,核心架構為4xA53大核+4xA53小核。但因為其效能一般,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之后,除了OPPO的“哲庫”之外,幾大手機品牌的芯片研發主要以影像、電源等輔助處理器為主。
而這里,小E就不得不提一下華為了。雖然慘遭美帝迫害,但華為并未放棄自研芯片,甚至于去努力打通上下游。讓手機廠商不但要設計研發,還得參與生產。從Mate 60上搭載的麒麟9000到如今的麒麟9020,乃至在最新Pura X上出現的3D堆疊工藝(將運存與SoC疊層處理),都體現了即便工藝老舊,但華為仍在利用超前的設計水平,增強封裝等手段來提升性能,功耗與良品率表現。
四、 該有自己的旗艦芯
3月27的SEMICON CHINA展會上,一家首次參會的企業“新凱來”,突然展示了包括“峨眉山”EPI,“武夷山”EPI等半導體產品制造、測試相關的設備。雖然還不能確認它是否預示著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突破7nm大關。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先進制程落地應該就是這兩年。眾所周知,如今高端處理器/SoC研發不難,難在測試、流片與生產。受某西方大國遏制,我們很難使用先進芯片生產技術,或使用相關代工企業。
新凱來展示芯片生產設備
而小米如果能利用到臺積電的代工,哪怕只是4nm,也給整體芯片國產化帶來了新的希望。一部分的海內外代工,一部分來自自研體系,日積月累,必然能快速推動國產芯片的整體發展之路。小E還是愿意相信,國產旗艦芯片已不再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