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馬集團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數據顯示:1-3月,寶馬集團在全球市場累計交付了586149輛汽車,同比小幅下滑1.4%。
具體來看,中國市場和德國市場是寶馬集團在全球唯二失守的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累計交付155195輛,同比下滑了17.2%,成為寶馬全球銷量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寶馬首次在中國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
早在2022年,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79.2萬輛,同比下滑了6.4%。經歷2023年短暫的銷量回春后,2024年寶馬在華銷量顯著下滑了13.4%至71.45萬輛,成為BBA當中跌幅最大的一個豪華品牌。
當下的中國車市,“價格戰”打的火熱,各大車企都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紛紛直接拿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降價策略。
寶馬也不例外。多家4S店顯示,5系入門車型525Li M運動套裝分期裸車價已低至29.3萬元,與官方指導價(43.99萬元)優惠近15萬元,相比三年前落地價更是直接腰斬。
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平均降價幅度為12%,燃油車為10.1%。然而,寶馬的降價力度普遍超過20%,部分車型甚至接近50%,遠超行業水平。
這對經銷商來說,降價等同于賠本為廠家賺吆喝,銷量越高虧損越多,不賣又無法完成銷售任務,門店、人員等多方面成本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面臨巨額虧損時,很多經銷商在只能退出市場。過去的一年,很多寶馬經銷商閉店,就連寶馬5S店星德寶也關門了。
寶馬不惜損害經銷商利益也要降價的背后,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環境發生了巨變。
近年來,汽車電動化成了中國車市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一眾本土車企乘著新能源的東風體量不斷壯大。這其中,以吉利的極氪和長城魏牌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斷向上突破,全力沖擊高端領域,對寶馬形成了不小的挑戰。同時,理想、問界和蔚來等新勢力品牌本就定位高端豪華,它們的迅速崛起也進一步擠壓了寶馬的生存空間。
在本土新能源車企的強勢沖擊下,寶馬的電動化轉型節奏明顯滯后。
有業內人士表示,寶馬現有產品和自主競品存在“技術代際差”。數據顯示:寶馬在華銷售的純電車型僅占總銷量的15%,且主力車型如iX3、i3仍基于燃油車平臺改造,續航與智能座艙表現被本土對手超出太多。不僅如此,當國內競品車型上的華為ADS 3.0已實現城市高階智駕量產時,寶馬主力車型仍停留在基礎L2級輔助駕駛,缺乏本土化智能生態整合能力。
這位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技術落差讓寶馬在年輕消費者眼中從‘駕駛機器’淪為‘電動古董’。
競爭的加劇和電動化轉型的困境,讓寶馬在中國汽車市場轉型中失去銷量增長的支撐。
不過,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市場,寶馬也在不斷做出調整。
2025年,寶馬將正式發布全新的Neue Klasse平臺架構,同時計劃推出10款重磅新車型。除了已經上市的全新BMW X3長軸距版,全新BMW M235L四門轎跑、新世代車型等也將陸續和消費者見面。
不僅如此,寶馬近期還官宣了與華為的合作。據了解,寶馬將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推出包括BMW數字鑰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內的數字化服務,開發更多HarmonyOS NEXT多元化智能應用與功能。其中,基于HarmonyOS NEXT開發的BMW數字鑰匙功能將于年內上市,深度集成的HUAWEI HiCar將于2026年率先搭載在本土生產BMW新世代車型上。
除和華為合作,寶馬還牽手阿里巴巴集團,雙方將基于阿里通義大模型技術,共同開發智能座艙系統,并計劃于2026年率先搭載于中國生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
顯而易見,寶馬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短板。不過,即使其在智能化領域里拿到“入場卷”,也不代表沒有挑戰。畢竟,曾經高高在上的豪華品牌已經逐漸失去了號召力,其電動化產品甚至成了消費者眼中的“雜牌”。如何打破消費者的固有印象,成了寶馬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寶馬的新車型能否助其扭轉頹勢,還是個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