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碩博科研-時問桫欏”,從“嗯啊,收到”少年深處喊出“為什么”。—— 一個山河四省出來的小鎮(zhèn)做題家;一個多讀了幾年書的985博士;一個關注學術科研樂子普通研究生!讀研讀博已經夠苦了,不如笑著回收學術垃圾!
您的互動是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燃料[1]
朱老師-博士畢業(yè)論文獲取
本碩博科研-時問桫欏
朱祺祺0414
4月11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高性能空間計算智能實驗室
發(fā)布喜報?
生于1993年的博士生導師、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正教授
朱祺琪
入選2025年度
“空間數據智能新星學者”?
排名第一
31歲正教授
1993出生的她
去年破格晉升正教授
本碩博-武漢大學
朱祺琪生于1993年?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地大學者”青年拔尖人才
為何如此牛逼?聽朱老師自己講
- 朱祺琪說,當時自己才21歲,“對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從此看待很多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 問及如何在31歲時就擁有超越同齡人的學術成就,朱祺琪謙遜地說,一方面是運氣好,遇到了三位學術造詣高、教會自己做人做事的導師。另外就是自己的效率比較高,能夠同時干幾件事情。
- 朱祺琪說:“我個人比較喜歡自由自在,可以想我所想,做我想做的。做科研意味著很多時候你就得跟別人不一樣,但獨自一人在做科研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發(fā)現和成就感,讓我覺得是快樂的。”
當然離不開導師的幫助:李德仁院士-武漢大學繞不開的人物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蘇泰縣,籍貫江蘇鎮(zhèn)江,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五年:4篇2區(qū),一篇3區(qū):翻閱了下朱老師的博士畢業(yè)論文
在7年前,也已經是非常好的成果了
讀博期間,獲獎無數,真的是非常優(yōu)秀:國獎獲得者
讀研期間能獲得如此多的獎學金,真的是屬于學生打不敗老板了。
女神也會遇到各種難題:五雷轟頂
五年前的我絕不會想到,這時候的我正經歷著人生中最為慘痛的一個遭遇,儲存著我多年工作和記憶的移動硬盤摔壞了,接近1T的寶貴數據和資源難以恢復也沒有備份,而博士答辯和畢業(yè)已提上日程,此刻的我才體會到什么是五雷轟頂。最終,不服輸的我還是憑著頑強的意志經過若干個日夜的廢寢忘食挺了過來,完成了這博士生涯的最后一頁。
只知道武漢大學碩轉博-本科不清楚-有評論說中國礦業(yè)大學-不過已經如此優(yōu)秀,也不重要了
參考資料
文獻[1]:左下角關注“時問桫欏”,拒絕做“嗯啊”牛馬,大聲喊出為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