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0年,西門豹在河北鄴城(今邯鄲臨漳)破除“河伯娶妻”迷信時,或許想不到,兩千多年后,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仍在為“這片土地”而掙扎。
那時的百姓被迫將少女投入漳河以求風調雨順,如今的三河商戶則被要求將紅色招牌刷成綠色,只因“城市規劃需要”,讓城市更美好。
兩千多年過去,文明看似進步,但某些荒誕的東西卻在歷史的輪回中,仍然令人唏噓不已。
2025年4月,河北三河市因“招牌禁用紅藍黑三色”登上熱搜。蜜雪冰城的紅色招牌被刷成灰綠色,醫院的紅十字標志變為“綠十字”,商戶們被迫自費更換門頭,甚至有人連夜拆除招牌。城管一句“不怕花錢可以改回來”的回應,讓這場鬧劇顯得更令人產生一種無力感。
但這種無力感的背后,藏著中國人品牌意識不斷覺醒的深層陣痛。
01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城鎮的街頭充斥著各種簡陋的招牌。這些招牌往往由鐵皮、塑料布拼湊而成,風吹日曬后褪色、卷邊,像一塊塊城市補丁。
更糟糕的是,后來許多商鋪將招牌“出租”給廣告商,誰給錢多就掛誰的logo,導致一條街上可能同時出現許多“婦科醫院”、“白酒廣告”和“牛奶促銷”的重復而又混亂的招牌組合。
這種情況源于那個年代對貧困的記憶,與某些原因造成的文化斷層。
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時,生存是唯一目標,“審美”是奢侈品。
地方政府對招牌的強制統一,本質是一種混雜著“理想化、傲慢、懶惰和粗暴的美學整頓”。
這種事其實在這些年屢見不鮮。2022年成都某區強推漢語拼音招牌,2023年沈陽某街道要求所有店鋪使用黑底金字招牌,再到今天三河的“綠色崇拜”,都是用簡單粗暴的“整齊劃一”替代真正的城市治理。
但問題在于,這種管理并未解決根源矛盾。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而街邊那塊不起眼的招牌,恰恰是小商戶們創造顧客的第一個機會。
我常跟做餐飲的朋友說:"你家招牌要是能活過三年,生意至少不會差。"
這話不是玩笑,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店鋪招牌的平均壽命僅11個月,而日本這個數字是7.8年,是中國的8倍多。招牌的短命,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商業的浮躁,以及背后隱藏的諸多問題。
記得2018年在義烏調研,整個商貿城的招牌都在比誰家LED屏更大更閃更先進,卻沒有人去比較品牌傳播和轉化的效率。
這種"燈箱設備競賽",恰恰體現了在很多小老板和創業者心目中,簡單粗暴的物理功能對比,決定著他們的生意和產品是否成功。
科特勒在《營銷管理》里說的"惡性競爭陷阱":當企業陷入功能屬性比拼,就會忘記品牌才是最重要的護城河。正是這種現象。
這種現象有它的歷史根源。我一個發小的父親是80年代第一批個體戶,記得他說當年工商局發執照時,會附贈三塊鐵牌:"經營范圍"、"衛生許可"、"價格表"。至于招牌?自己找塊木板隨便寫寫就行。
這種改革初期適應政令化的商業環境,造就了今天無數中小企業老板和草根創業者"缺乏理念,缺少想法,輕視品牌,不懂傳播"的商業基因,以及很容易走向同質化內卷的市場氛圍。
02
1955年,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力排眾議,將招牌改為紅黃雙色。他說:“我要讓饑餓的人在一公里外就看到希望。”
這種色彩戰略,讓麥當勞成為全球認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而蜜雪冰城,其標志性的紅色不僅是品牌基因,更是下沉市場“高性價比”的視覺承諾。
當三河強行將其改為灰綠色時,相當于抹殺了這種情感聯結。
尤其是一個好的招牌,能“偷走”顧客的注意力。
日本學者研究發現,行人注視招牌的平均時間僅1.7秒,但優秀的招牌設計可將記憶留存率提升300%。
杭州西湖邊的“外婆家”餐廳,用暖黃色燈光與原木招牌營造“家的溫度”,使其客流量比同地段餐廳高出40%。
而河北某商戶將紅色招牌改為淺咖色后,營業額當月下跌15%,直到恢復原色才回暖。
小招牌,大戰場。對個體品牌來說,它的第一個廣告甚至是唯一的廣告就是招牌,這就像它能去更廣闊的世界發展壯大前的一次“諾曼底登陸”,甚至事關生死。
在流量稀缺的時代,門店招牌更是中小商家“最低成本的獲客入口”。
重慶珮姐老火鍋用復古燈籠招牌在洪崖洞殺出重圍。
長沙文和友憑借霓虹燈牌打造“賽博朋克”懷舊風,單日排隊超2萬號。
這些案例證明:一塊有靈魂的招牌,勝過千萬廣告費。
科特勒在《營銷管理》里講“品牌接觸點”,說顧客在每個接觸品牌的瞬間都在投票。
我家樓下的水果攤老板娘是位農學院的大專畢業生,和傳統小商販相比自然更能接受專業營銷知識。
她一聽就懂我的建議,堅持用芒果黃做招牌,配合個性又精致的設計,每到晚上她就打開暖光燈,遠遠看去就像陽光下的水果屋。
她跟我說:“這條街三家水果店,大家進的貨都差不多,但我的燈光讓水果看起來更甜,大家心情也更好”
果然,她用五年時間從三輪車攤做到了三家連鎖店。
反觀某些被統一招牌的街道,清一色的黑白灰像集體戴孝。
上海大學跟蹤研究發現,這類街道商戶的平均存活周期比特色街區短1.8年。
云南麗江某古鎮強制換裝仿古招牌后,游客停留時長從52分鐘降到37分鐘。
當所有店鋪都變成“流水線美人”,逛街就成了逛流水線車間。
我在山東一個城市,見過讓我最痛心的一個案例:一家三代人經營的老點心鋪,非常好吃也很有特色,但門口掛著政府統一定制的藍底白字招牌,遠看就像一個公共廁所。
如果不是我當時偶然經過又偶然尿急,又偶然看錯走進去,誰能知道這個粗糙的小點心鋪子,是家百年老店呢?而這種情況相信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
現在店里的第三代老板苦笑著跟我說:"生意越來越差,兒子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會回來,過幾年干不動就關門了。"
03
招牌本質是品牌資產的視覺儲蓄罐。麥當勞的黃金M拱門價值380億美元,占其品牌估值32%,這不是偶然。
科特勒提出的“顧客感知價值”模型里,視覺符號能直接觸發“瞬間識別-情感連接-消費沖動”的神經鏈條。
就像你深夜看見紅白配色的招牌,不用看字就知道是肯德基——這種條件反射,是企業用數十年時間在消費者大腦里構造的“品牌建筑”。
三河事件最可惜的,是粗暴打斷了這種積累過程。
蜜雪冰城的紅色招牌不僅是顏色,更是下沉市場“6元冰淇淋自由”的承諾。
日本色彩研究所做過實驗:把便利店招牌從橙紅色換成冷灰色,20-30歲客群進店率下降19%,因為暖色系自帶“平價親切”的心理暗示。
當我們批評三河政府的粗暴管理時,更需要看清一個商業真相:招牌本質是店鋪的"視覺資產"。
臺灣商業研究院2016年的實驗就顯示,優化招牌可使進店率提升23%,記憶留存率增加41%。
在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三條成功招牌的黃金法則,正在創業或者想要創業的朋友可以收藏,并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條法則:7秒黃金視覺窗?
人類處理視覺信息的速度是13毫秒/件,而優質招牌必須在7秒內完成"定位-認知-記憶"三重傳遞。
也正因為如此,優衣庫招牌的紅色飽和度被嚴格控制在潘通185C,這個色值即便在霧天也能保證200米外被消費者清晰識別。
?第二條法則:色彩有情緒編碼?
蜜雪冰城被迫更換的"玫紅色"其實大有玄機:色彩研究所(Color Research Institute)證實,該色相能在0.3秒內激發多巴胺分泌,特別吸引18-24歲女性客群。
這也是為什么日本711便利店堅持使用橘綠撞色——該組合可以讓街上悠閑的路人,產生一種類似干凈的家的清爽而又溫暖的熟悉感,視覺停留時間比普通配色長2.7倍。
?第三條法則:字體的個性就是品牌的個性
尤其當你的品牌以文字為主,或者更突出時候。這一法則會特別重要。
西貝莜面村花重金設計的"莜"字,故意保留手寫體瑕疵,成功將品牌認知度大幅提升。
東京銀座百年文具店"伊東屋"的哥特體招牌,每個筆畫轉折都藏著工匠對"書寫儀式感"的理解。
04
上世紀60年代,日本政府也曾強推"招牌統制令",結果商戶們集體發明了"のれん"(暖簾)。
這是一種可拆卸的布質招牌,既符合規定又保留個性,更催生了日本商戶獨特的"暖簾文化"。
今天的中國商戶和個體創業者,其實站在更好的起跑線上。
95后創業者已經開始研究《營造法式》里的匾額規制,長沙的“文和友”用霓虹燈招牌重構城市記憶,就連蜜雪冰城也在新招牌里藏了"雪王"的輪廓剪影。
這些嘗試,都在印證科特勒的那句話:"每一次市場動蕩,都是品牌進化的催化劑。"
若你正在為門店流量焦慮,或苦惱于品牌辨識度,不妨從今晚開始重新你那塊過于沉默的招牌。
它或許不夠時尚有設計感,但至少你可以先賦予它你的靈魂。
因為所有偉大的生意,都是從“我是誰”和“我能為他人做什么”開始的。
德魯克強調“企業要清晰自己的生存假設”。街邊夫妻店也需要這種思考:
如果你想要讓你的招牌更上一層樓,那么就想清楚你的招牌傳遞什么生存假設。
是“我家涼皮最便宜”,還是“這里能吃到外婆的味道”?
杭州菊英面館把“片兒川要豬油渣才地道”寫在招牌上,結果成為《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
好的招牌會說話,而且只說目標顧客最想聽的話。
豆腐攤永遠掛著“當日現做”四個毛筆字,這就是最小單位的品牌承諾。
你可以試試,把你的核心優勢濃縮成招牌上的幾個字,加上去。
講了這么多,如果你還是為小店招牌發愁,可以在公眾號私信回復“招牌診斷”,這里先送你三個最簡單入門的改進方法:
1、站在馬路對面用手機拍招牌發給朋友,如果對方3秒內看不出賣什么,趕緊改!
2、問五個老顧客:我家招牌讓你想起什么?答案里出現兩次以上的詞可以放大。
3、晚上關燈后去看招牌,亮不過隔壁就別怪客人走錯門。
做生意,有時候就是把別人看不上的細節,做得比別人多用半分心。
2004年,星巴克在故宮開店的招牌引發爭議時,沒人想到那么多的中國品牌也會在二十年后站上世界舞臺,引發更多的關注和評論。
今天,三河拆下的每一塊招牌,都可能埋著下一個喜茶、蜜雪冰城甚至中國版星巴克的種子。
作為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中國人,我們既要理解城市治理的現實困境,更要珍惜正在覺醒的品牌意識。
畢竟,最好的城市景觀不是整齊劃一的模板,而是萬千商戶用匠心點亮的人間煙火。
(全文完)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資深品牌營銷人,10萬+爆款文案創作導師,知勝咨詢創始人。曾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并幫助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問題咨詢作者,請后臺私信。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