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風陵渡之駐征鞍
落日孤城古渡寒,行人何處駐征鞍。
風陵此去無多路,猶有濤聲咽晉山。
這首詩開篇便營造出了一種蒼茫、孤寂的意境。“落日孤城古渡寒”,“落日” 這一意象常常帶有日暮途窮、時光流逝的意味,同時也渲染出一種黯淡、低沉的氛圍。“孤城” 突出了風陵渡的荒僻與寂寥,一座孤獨的城池矗立在那里,給人以孤立無援之感。“古渡” 點明了地點的歷史悠久,歲月的滄桑感撲面而來。而 “寒” 字不僅從觸覺上給人以寒冷的感受,更從心理上傳遞出一種凄清、冷落的情緒,為全詩奠定了悲涼的基調。
“行人何處駐征鞍” 一句,通過對行人的發問,表達了一種漂泊無依的迷茫。“行人” 代表著那些在旅途上奔波的人,“征鞍” 象征著他們的漂泊生涯。“何處駐” 體現出他們不知道該在哪里停下腳步,何處才是歸宿,蘊含著一種對未來的困惑和對羈旅生活的無奈,也引發讀者對人生漂泊的共鳴。
“風陵此去無多路,猶有濤聲咽晉山”,從空間上看,“風陵此去無多路” 表明從風陵渡再往前走,路程已不多了,似乎暗示著即將到達某個目的地。然而,“猶有濤聲咽晉山”,那滔滔的江水聲在晉山之間嗚咽,“濤聲” 在這里既是實寫江水的聲音,又像是一種情感的傾訴,“咽” 字用得極為精妙,將濤聲擬人化,仿佛它也在為某種情感而哽咽,或許是對過往的追憶,或許是對未來的擔憂。晉山的存在又增添了空間的厚重感,與濤聲相互映襯,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
七絕·風陵渡之自春風
黃河九曲接遙穹,古渡千年夕照中。
欲問前朝何處是,野花芳草自春風。
詩的前兩句 “黃河九曲接遙穹,古渡千年夕照中”,為讀者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而又帶有歷史滄桑感的意境。“黃河九曲” 描繪出黃河蜿蜒曲折的形態,展現出其磅礴的氣勢,“接遙穹” 則將黃河與遙遠的天空相連,給人以無限的空間感,仿佛黃河奔騰不息,一直延伸到天際。“古渡千年” 點明了風陵渡的歷史悠久,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它見證了無數的過往。“夕照中” 三個字,為整個畫面染上了一層淡淡的余暉,在溫暖而又略帶惆悵的色調中,烘托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讓人不禁聯想到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
后兩句 “欲問前朝何處是,野花芳草自春風”,在情感上出現了一種轉折和思索。詩人想要探尋前朝的蹤跡,然而前朝的繁華早已消逝,如今只剩下眼前的野花芳草在春風中自在生長。“欲問” 二字,表現出詩人對歷史的好奇與追尋,而 “何處是” 則流露出一種對歷史變遷的迷茫和感慨。
“野花芳草自春風”,以景語作結,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野花芳草不管歷史如何變遷,依然在春風中蓬勃生長,它們是自然的永恒存在,與朝代的更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兩句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以及對自然永恒的敬畏之情。在時光的長河中,人類的歷史不過是短暫的一瞬,而自然卻始終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著,這種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使詩歌具有了一種深沉的韻味。
七絕·風陵渡之過西州
秦川草色接長楸,古渡風煙自昔游。
千載黃河流不盡,一帆明月過西州。
前兩句 “秦川草色接長楸,古渡風煙自昔游”,描繪出一幅悠遠而蒼茫的畫面。“秦川草色” 展現出秦川大地綠草如茵的景象,給人以開闊、遼遠之感,“接長楸” 則將視野延伸到遠處的長楸樹,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古渡風煙” 點明了風陵渡的位置,同時 “風煙” 二字營造出一種朦朧、迷離的氛圍,仿佛帶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自昔游” 則強調了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往來游歷之地,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
后兩句 “千載黃河流不盡,一帆明月過西州”,進一步拓展了意境。“千載黃河” 寫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它流淌了千年,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卻依然奔騰不息,象征著時間的永恒和自然的偉大。“一帆明月” 則在宏大的背景中加入了一個具體的意象,孤帆在明月的照耀下,緩緩駛過西州,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與前面的 “千載黃河” 形成動靜對比,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整首詩通過對風陵渡周圍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自然永恒的感慨。詩中既有對秦川草色、古渡風煙等眼前景色的描繪,又有對千載黃河的歷史思索。詩人借黃河的流淌不止,暗示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人類的活動在時間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一帆明月過西州” 則在寧靜的氛圍中,透露出一種對人生旅途的淡淡惆悵,以及對未來的迷茫。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歷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