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的集團總部)
文丨胡戈
美編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美的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近日,美的集團(000333 以下簡稱“美的”)發布2024年度報告。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090.8億元,同比增長9.4%;歸母凈利潤385.3億元,同比增長14.2%。公司擬派發現金分紅總額達267億元,同比增長近30%,創歷史新高。
對于營收超三四千億元的家電巨頭,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然而,這份光鮮財報背后暗藏著隱憂。
當前,中國家電產業增長乏力且轉型尚未完成。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下滑近8%,新興業務受阻;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致資金壓力增大、短期償債能力走弱。并且,美的在高端市場及智能家居生態構建上存在著短板。
亮眼業績中的隱憂
多年來,美的通過并購實現了多元化發展。業務版圖涵蓋了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筑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等多個板塊,然而,各板塊的發展卻并不均衡。
具體來看,智能家居業務收入2695.32億元,同比增長9.4%,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業務收入336.1億元,同比增長20.6%,增速較快但占比仍??;智能建筑科技業務收入284.7億元,同比增長9.9%;而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收入287.01億元,同比下降7.6%。
(圖源:同花順)
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的下滑尤為令人關注。公司解釋稱,受行業需求周期性波動影響,如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光伏、鋰電行業產能調整等因素,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短期承壓,導致該業務收入有所下降。
報告期內,美的毛利率為26.2%,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優化、供應鏈整合和智能制造升級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高毛利產品的銷售占比提升。
我們也發現,美的集團應收賬款占比高。2024年末應收賬款達357.9億元,占歸母凈利潤的92.8%。意味著公司尚有相當一部分收入未能及時收回,或存在壞賬風險。
同期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1.86,同比下降2.61%。資金回籠速度變慢,對公司運營資金的周轉效率產生影響。
短期償債能力走弱。美的2024年流動比率從1.27下降到1.11,速動比率為0.93,表明其短期償債能力在減弱。且短期借款增加 251.6%,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增加174%。
(圖源:美的公司財報)
現金流量表方面: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雖然有 605.1 億元,但同比下降了 4.1%,在國補支撐的情況下現金流下滑,與利潤增長不同步,反映出公司利潤質量不高,現金生成能力邊際減弱。
此外,2024年美的的商譽為295.81億元。其中庫卡占比約72.4%,達214.15億元。意味著公司在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發展道路上仍面臨諸多挑戰。
業務問題需重視
受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的波及,家電行業整體需求受抑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商品房銷售面積均顯著下滑,家電產品銷量隨之下降,美的智能家居業務增長遭遇阻礙。
財報顯示,智能家居業務仍是美的主要收入來源,2024年該業務營收占比為66.2%。
但該業務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美的在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等關鍵入口市場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與頭部品牌差距明顯;另一方面,美的缺乏自主操作系統和平臺,與華為鴻蒙系統相比,在智能家居設備的互聯互通和系統整合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底層支持和統一標準規范,導致場景化能力薄弱,難以吸引和留住用戶。
美的在高端市場競爭力略顯不足。與海爾旗下的卡薩帝等品牌相比,高端品牌COLMO市場認知度和接受度較低,品牌溢價能力較弱,產品在高端市場的定價和利潤空間受限。同時,美的線下高端體驗店布局滯后,難以覆蓋廣泛高端消費群體和市場。
根據奧維云網預測,考慮到2024年已透支部分2025年家電需求,消費者對家電“國補”興趣可能下降以及2024年下半年“國補”政策刺激下的家電零售高基數等因素,預計全年家電全品類零售規模將僅實現同比微增。
并且,家電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不僅有傳統家電品牌的競爭,還有新興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帶來的挑戰。
美的需要不斷應對競爭對手在價格、渠道、營銷等方面的策略調整,市場份額的爭奪日益激烈。同時,原材料價格波動、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對美的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美的海外營收占比41.92%,面臨諸多風險。如關稅政策突變、匯率波動等因素可能對美的的出口業務產生一定影響。
部分地區美的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相對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強品牌推廣和市場渠道建設,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機器人能否扛起重任
對于中國的家電巨頭們來說,轉型陣痛無法避免。傳統家電已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需要加大研發創新,加速企業與產品轉型,走向全面智能化。
方正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需要重視家電AI+和布局機器人產業的趨勢。
美的在機器人領域的探索歷程可追溯至2017年。當年,美的先后收購了以色列高創公司以及德國庫卡,由此正式踏入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領域。
2022年,美的成功完成對庫卡的全面收購與私有化進程,目前庫卡負責美的機器人業務的具體運營工作。
美的集團持續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近五年間,累計投入資金超過650億元。其中,2024年,研發投入超過16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0%。同期,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超過2.3萬名,占非生產人員比例超過50%。
盡管投入巨大,但庫卡在被收購后的業績波動情況,依舊引發了外界對美的機器人戰略可持續性的質疑。
自2017年完成對庫卡的收購后,庫卡的業績便出現了下滑趨勢,甚至一度陷入虧損的困境,情況直至2021年才逐漸開始出現好轉跡象。
人形機器人作為多種前沿技術的集大成者,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仿生學和成本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關鍵難題。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重點仍集中在工業領域,而要實現走進家庭的目標,仍需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
美的在機器人賽道上還必須面對諸多強勁的對手。國外有諸如發那科、ABB、安川電機等“四大家族”憑借核心技術優勢,在高端市場筑起技術壁壘。
國內的海爾智家、格力智能裝備、埃斯頓、華數機器人等也各展所長,在家庭服務、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發力。
3月18日,美的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期間,公布了其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樣機。
美的集團能否憑借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實現重大突破,在智能家居和工業領域取得雙贏效果,仍需持續關注。
方洪波曾經表示,美的的轉型才走到中途。意味著這一家電產業巨頭在轉型上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家電產業目前正面臨增長乏力及產業轉型尚未完成的雙重困境。企業需要在堅守家電主營業務營收的同時,加快轉型步伐,如何平衡好家電主營業務與新增長極的發展,這一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依舊不小。
關注“物流產品網”視頻號
【聲明】本文來源于牛刀財經。物流產品網發布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及圖片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更多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展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