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五一前后吃什么魚好?老漁民:這5種肥美無養殖,錯過再等一年!
五一假期將至,對于海鮮愛好者而言,這是一年中不容錯過的美味時節。尤其是海魚,在此時節肉質肥美,口感鮮嫩。然而,隨著休漁期的臨近,許多野生海魚將暫時告別市場。老漁民提醒,五一前后有五種肥美且無法人工養殖的海魚,錯過便要再等一年。
鲅魚:海上牛肉的鮮美饋贈
鲅魚,被譽為“海上牛肉”,是春季海魚中的佼佼者。每年春秋兩季上市的鲅魚,春季個體更大,花紋泛綠,肉質緊實細膩有彈性。
青島地區有“鲅魚跳,丈人笑”的俗語,女婿在春季會買新鮮鲅魚孝敬老丈人。鲅魚富含DHA和EPA等Omega-3脂肪酸,肉質呈蒜瓣狀,刺少,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鲅魚烹飪方式多樣,鲅魚燉粉條、熏鲅魚、鲅魚餃子等都是經典美味。鲅魚餃子需用豬肥膘肉、蔥姜花椒水和料油去腥,不能放料酒,否則會出現怪味。鲅魚比較耐儲存,休漁期前儲存一些,封海期間也能品嘗到這份鮮美。
小黃花魚:平民海鮮的營養珍品
小黃花魚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經濟海魚之一,被稱為“平民海鮮”,但營養價值極高。它對水質要求極高,人工養殖環境難以滿足其生長需求,因此目前無法人工養殖。
小黃花魚富含煙酸和核黃素,硒含量極高,有“天然抗氧化劑”的美譽。其肉質細膩無細刺,呈現典型的蒜瓣狀結構。
烹飪時,用黃豆醬炒出香味,加入少許料酒和白糖調和口感,加水燜煮后,出鍋前加鹽和胡椒粉調味,大火收汁即可。黃豆醬與小黃花魚的鮮味搭配,堪稱絕配。
帶魚:深海至鮮的性價比之王
帶魚生活在80—200米的深海區域,出水即因壓力驟變死亡,人工無法模擬其生存環境,養殖成本過高,因此無法人工養殖。帶魚性價比高,價格親民但營養和口感不輸高端海魚。
黑眼帶魚肉質鮮美,黃眼帶魚腥味較重。優質帶魚魚身有銀光,表面黏液少。香煎帶魚是經典做法,將帶魚切段,用鹽、胡椒粉和料酒腌制后,擦干水分,熱鍋冷油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酥脆,出鍋前撒上椒鹽或淋上檸檬汁,可搭配醋蒜或辣椒蘸料食用,鮮香無比。
煎帶魚前一定要徹底擦干水分,否則下鍋會油濺。第一次煎至兩面金黃后,可以進行二次復炸,這樣外皮會更加酥脆,里面卻依然鮮嫩多汁。
辮子魚:沙泥中的低調美味
辮子魚也叫“辮鰱子”或“擺甲子”,頭大尾細如牛尾,外形獨特。它棲息在海底沙泥區,擅長偽裝和擬態,人工環境難以復制其生態環境,養殖難度極高。辮子魚肉質雪白細膩,牛磺酸含量高。魚肉呈蒜瓣狀,口感富有彈性。
挑選新鮮辮子魚時,要注意眼睛清亮,魚身有光澤,按壓有彈性。酸辣辮子魚是不錯的吃法,將辮子魚去鰓去內臟,剪去背鰭上的硬刺,在魚身兩面改上花刀,鍋中油熱后爆香蔥姜蒜,加入料酒和醬油去腥增香,加水沒過魚身,大火燒開后淋入少許白醋,轉小火慢燉15分鐘,湯汁濃稠后加入適量胡椒粉,再淋入少許白醋提味。
秋刀魚:鮮美如刀的海上精靈
秋刀魚雖然名為“秋刀魚”,但春季也是它的上市季節之一。這種細長如刀的魚兒,肉質鮮嫩,油脂豐富卻不膩口。
它屬于中上層洄游魚類,生活在太平洋亞熱帶或溫帶海域,洄游路線復雜,生活環境特殊,人工養殖難以模擬其自然生長條件。秋刀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多吃對身體好。春季的秋刀魚脂肪含量適中,是補充DHA和EPA的理想選擇。
挑選新鮮秋刀魚時,要注意皮膚有光澤,眼睛清亮,腹部完整,按壓有彈性。鹽烤秋刀魚是經典吃法,將秋刀魚去內臟和鰓,保留魚頭,用廚房紙擦干表面水分,在魚身兩面撒上適量粗鹽,腌制15分鐘,烤箱預熱200度,將秋刀魚放在鋪了錫紙的烤盤上,200度烤制15分鐘,皮酥肉嫩即可出爐,擠上檸檬汁或搭配蘿卜泥食用,去腥提鮮。
五一前后,這五種肥美無養殖的海魚是海鮮愛好者的不二之選。它們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由于無法人工養殖,在休漁期后將很難買到。趁著休漁期還未到來,趕緊品嘗這份來自大海的饋贈,讓味蕾沉浸在這場鮮美的盛宴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