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4日就摩爾多瓦政府驅逐3名俄外交官提出抗議,并宣布根據對等原則,驅逐3名摩爾多瓦駐俄羅斯大使館工作人員。俄外交部4日在其官網發布消息說,俄外交部當天召見摩爾多瓦駐俄大使,對摩政府3月31日決定將俄駐摩大使館3名工作人員列為“不受歡迎的人”提出強烈抗議。俄外交部同時否認了指責俄外交使團干涉摩爾多瓦內政的言論。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資料圖)
據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援引外媒報道,英國軍方領導層介入俄烏沖突的程度,遠比此前所知的更為廣泛和隱秘。他們不僅制定烏克蘭作戰計劃、提供情報,還秘密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境內,為烏方培訓作戰人員并提供技術支持。報道援引英烏兩國匿名官員的話稱,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英國曾多次、少量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還為烏軍裝備“風暴之影”導彈,并培訓烏軍人員使用這些導彈。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經累計審判了多名西方雇傭兵,其中英國籍占比最高。這些身穿烏軍制服卻操著標準倫敦腔的“志愿者”,往往配備著北約制式裝備,他們的出現無疑是對北約“非直接參戰”承諾的公然挑釁。面對鐵證如山,英國政府雖然多次否認直接派兵參戰,但種種跡象表明,英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遠比其公開承認的要復雜得多。英國國防部在2024年度的報告中,將大量“國際援助預算”劃撥給了私人軍事公司。
英國地處歐洲西邊,是個被海包圍的國家。它有個老策略,就是“離岸平衡”,簡單來說,就是不讓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太強的國家。英國一直在努力,確保歐洲大陸各國力量均衡,沒有誰能一家獨大。英國以前跟俄羅斯聯手,把厲害的拿破侖給打敗了。之后呢,他們又和法國、沙俄站在一起,在兩次世界大戰里頭,硬是不讓德國囂張起來。二戰打完以后,英國拉上美國和西歐那些國家,跟前蘇聯杠上了,搞起了冷戰。這么一來二去的,最后硬是把前蘇聯給搞解體了。
普京(資料圖)
俄烏沖突爆發后,約翰遜、特拉斯、蘇納克再到現在的斯塔默,每一任首相都試圖通過對俄羅斯強硬表態來刷存在感。這次所謂“意愿聯盟”的提議,就是典型例子。按照計劃,他們原本想組建5萬人的維和部隊,但后來改成3萬人,再縮減為1萬人,現在干脆連地面部隊都不敢提,只打算派空軍和艦艇。這一路改口,看著真是有點尷尬。其實,不僅外界覺得這個計劃難以實現,就連英國自己內部也爭議不斷。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資料圖)
歐盟非正式峰會于3月2日在倫敦舉行,會上討論了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之后斯塔默表示,將盡一切可能建立一個由希望捍衛烏克蘭協議和保證和平的國家組成的聯盟。彭博社晚些時候報道稱,英國和法國計劃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交準備參與在烏克蘭部署維和人員并提供安全保障的“歐洲+”國家名單。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新聞辦公室此前表示,西方國家為恢復烏克蘭的作戰能力,將在烏克蘭部署一支約人數達10萬人的“維和部隊”。
“若能明確這項任務所需內容以及我們的行動方向,那將大有裨益,”瑞典國防部長帕爾·瓊森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上月末,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排除了羅馬向部署在烏克蘭的任何部隊派遣軍隊的可能性。莫斯科多次警告西方,不要以任何借口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尤其反對北約國家的軍隊出現在該國。上月,俄羅斯前總統、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表示,此類事態發展將意味著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爆發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