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德生
2025年4月14日,浙江桐鄉的哪吒汽車工廠外,二十余名經銷商代表舉著標語高喊:“我們不是要讓哪吒倒下,我們只要一個交代。”
與此同時,一則“哪吒汽車原CEO張勇已身在英國”的消息登上熱搜,讓本就深陷泥潭的哪吒汽車雪上加霜。盡管張勇在朋友圈緊急回應“仍擔任顧問,為公司四處奔波融資”,但這一聲明在經銷商集體維權、工廠停擺、車主投訴無門的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哪吒汽車的命運轉折堪稱戲劇化。2022年,它以15.2萬輛的銷量摘得新勢力銷冠,被市場寄予厚望;但短短三年后,其2025年1月交付量僅剩110輛,同比暴跌97.76%。
01
高管“遠走英國”與內部管理“爆雷”
張勇的職業生涯與北汽新能源深度綁定。2018年他加盟哪吒汽車(原合眾新能源)后,將北汽“主攻B端、低價高配”的策略全盤復制。
這一打法在初期確實奏效:2022年,哪吒憑借兩款低價車型橫掃網約車和三四線市場,銷量沖上15.2萬輛。
但隱患早已埋下——過度依賴B端導致品牌價值缺失,而低價策略擠壓利潤空間,2023年銷量腰斬后,哪吒迅速陷入現金流危機。
更致命的是,張勇對北汽模式的迷信忽視了行業變遷。2023年起,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拼補貼”轉向“拼技術”,蔚來的換電網絡、小鵬的智能駕駛已成差異化壁壘,而哪吒仍困在“性價比”泥潭中。
數據印證了這一判斷:2024年哪吒銷量跌至6.45萬輛,毛利率始終為負,而同期蔚來、理想已實現單季度盈利。
當張勇在朋友圈強調“四處奔波融資”時,資本市場早已用腳投票——2025年初,哪吒三大工廠全面停擺,供應商因債務問題停止供貨,車主維修配件斷供數月。
02
創始人回歸能否力挽狂瀾?
2024年12月,張勇卸任CEO,創始人方運舟重掌大權。這對“老同學組合”曾被視為黃金搭檔:方運舟專注技術,張勇擅長營銷。但權力更迭未能扭轉頹勢,反而暴露內部矛盾。
方運舟在全員信中提出“六大改革”,包括加速IPO、海外市場占比50%、2025年毛利率轉正等。然而,這些目標與現狀形成荒誕反差。
國內經銷商正聚集桐鄉工廠維權,高喊“打款幾百上千萬,車一輛都沒發出”。一位經銷商代表在視頻中表示:“我們不是要讓哪吒倒下,我們只要一個交代!”
更值得玩味的是張勇的角色轉變。從CEO降為顧問后,他的“英國之行”被解讀為“金蟬脫殼”。盡管他堅稱此行是為融資,但知情人士透露,其離職前已辦理英國簽證。
03
當“燒錢游戲”撞上生存現實
哪吒的潰敗絕非個案。2025年,威馬、愛馳等二線新勢力相繼爆雷,揭示行業殘酷真相:靠PPT融資、靠補貼生存的時代已終結。
1. 從“資本輸血”到“自我造血”
哪吒曾憑借“低價沖量—融資續命—上市套現”的路徑快速擴張,但這一模式在IPO遇阻后瞬間崩塌。2024年,哪吒計劃赴港上市,但因虧損超百億、銷量下滑被交易所拒之門外。
2. 供應鏈“多米諾骨牌”效應
哪吒的危機蔓延至全產業鏈。由于拖欠供應商貨款,部分企業停止供貨,導致車主維修無門。一位哪吒S車主抱怨:“增程器壞了只能當純電車開,續航縮水到一二百公里,十幾萬買了個‘老頭樂’。”
3. 政策退潮后的生存法則
2025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全面取消,地方補貼大幅縮水。行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企業必須靠產品力和成本控制生存。哪吒的教訓表明,忽視核心技術、盲目擴張規模的企業,注定成為淘汰賽的炮灰。
總結
哪吒的“風火輪”為何熄火?
哪吒汽車的崩盤,是一場戰略短視、管理失衡與行業變局共同釀成的悲劇。張勇的“英國謎局”或許只是導火索,真正的病灶早已深植:迷信過時的商業模式、忽視用戶真實需求、低估供應鏈風險。
對行業而言,這場危機敲響警鐘:新能源賽道已進入“硬核競爭”階段,僅靠融資和低價無法構建護城河。企業需要更扎實的技術積淀、更健康的財務模型,以及直面用戶痛點的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