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4S店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曾經4S店是大家買車的主要選擇,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4S店開始衰落,最近有消息傳來5家4S經銷商虧損合計超43億,面對著這樣的變化,我們到底該咋看?
一、5家4S經銷商虧損合計超43億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在過去的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突破3000萬輛,繼續高歌猛進。而作為汽車流通市場關鍵一環的汽車經銷商,在價格戰愈演愈烈和新能源轉型帶來的渠道變革的雙重影響下則是出現了嚴重的終端價格倒掛的情況,利潤空間被急劇壓縮,經銷商賣的越虧的越多,暴雷和退網潮貫穿全年。廣東永奧、森風集團等區域龍頭經銷商也難以幸免,曾經國內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也在去年完成了退市。今年以來汽車經銷商的苦日子還在繼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5)》,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汽車4S店網絡規模為32878家,相比上一年減少2.7%,近四年來首次出現縮量情況,4419家4S店在去年選擇退網。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去年汽車市場的價格戰較為激烈,渠道端同城同品牌間的競爭也隨之增強,部分門店在競爭中被淘汰,是4S店總量在減少的主要原因。
凈利潤方面,僅有頭部的中升和永達保持盈利,美東汽車虧損最多達22.6億,由盈轉虧的4S集團新增3家,美東汽車和新豐泰的降幅更是高達1548%和1875%,5家虧損合計超43億元。
二、盈利艱難的4S店該咋辦?
近來,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4S店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4S店到底改向何處去?
首先,長期以來,4S 店形成了代理銷售的模式,這一模式雖在特定時期推動了汽車銷售行業的發展,卻也帶來了諸多積弊。其中,價格不透明成為了常態,也成為了汽車銷售產業的通病。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往往難以清晰知曉車輛的真實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潤區間。經銷商在指導價和實際售價間 “水分” 較大,同款車型在不同 4S 店,甚至同一 4S 店針對不同消費者,價格都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除了車價不透明,售后和金融服務領域更是 “重災區”。
其次,傳統4S集團在門店布局上仍以燃油車為主,這一策略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被動。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燃油車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為了應對競爭,不少合資車企都紛紛打起了價格戰,然而,在價格戰的大背景下,4S店陷入了“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車企和經銷商紛紛降價促銷,導致新車銷售利潤大幅下滑。對于依賴燃油車銷售的4S店而言,這種壓力尤為沉重。一方面,燃油車銷量下滑導致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價格戰使得單車利潤微薄甚至虧損,雙重擠壓下,4S店的盈利能力急劇下降。
第三,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關停并轉成為 4S 集團轉型的必然舉措。一些經營不善、地理位置不佳或者品牌競爭力弱的門店,通過關閉或轉讓的方式,減少運營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然而,在轉型過程中,如何拿到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授權與青睞正在成為難點。新能源汽車品牌在選擇經銷商時,往往更加注重經銷商的資金實力、運營能力、服務意識以及市場布局等因素。對于傳統4S集團而言,要獲得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授權,不僅需要滿足品牌方的嚴格要求,還需要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此外,新能源汽車銷售模式與傳統燃油車存在顯著差異,如直銷模式、線上銷售等,這也要求4S店在轉型過程中必須打破傳統思維,這對4S店無疑也是巨大的挑戰。
第四,長期來看,未來4S店肯定是以服務驅動為核心。在汽車銷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產品本身的差異化正在逐漸縮小。消費者在購車時,除了關注汽車的品牌和價格外,越來越重視4S店的服務質量。優質的服務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促進4S店的銷售和口碑傳播。在這個時代,市場正在快速變化,服務為王將會是大勢所趨,這也是4S店當前求生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