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CCG常務理事,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履職的第三年,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毅仍感到“壓力蠻大的”,要精準找到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形成一份完備的提案,并不容易。
他習慣隨身攜帶筆記本,日常工作生活中有點想法就記下來,重點問題畫個圈,不時翻翻筆記本,思考能不能將重點內容串點連線,沉淀為系統性內容。這樣的筆記本有好幾本,已然成為他的提案素材庫。
從民營經濟到人工智能,每個議題在他手中都經歷了長期觀察、深度調研和持續跟蹤。在他看來,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不夠成熟也不能提案,提案之后仍要持續跟進。
持續跟進,提案逐步落地
2024年全國兩會,張毅提出了《關于加快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提案》,近期被評為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幾天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已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
每一點推進都是提案的回響,讓他感到振奮。
“提案只是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跟蹤提案。”他說,草案出臺前,他針對具體的法律條款提出了不下20條建議,比如公共資源公開公平地對待所有的經濟組織、不得按照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設置不同的投融資條件等。
“很欣喜,我的很多意見跟立法機關的意見不謀而合,不少建議被采納到了《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草案里。”作為法律工作者,他深知立法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直到草案二審稿提交前,他還參加了專題座談會并繼續建言。
他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針對民營經濟的有關法規政策不斷發布,待《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后,整個法律法規政策將編織出一個完整的支持體系,更好地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廣泛調研,破解“內卷式”競爭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張毅對此深有共鳴。
過去一年,他大量走訪企業、行業協會、專家學者和監管機構,調研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痛點。有消費品企業訴苦,產品想進入市場很困難,除非降價,但降價后利潤稀薄,后續可能不會有研發投入、產品迭代的意愿。
“企業說,‘對于這個東西(低價競爭)我并不喜歡,但是我不得不參與這種競爭,否則產品就在市場上消失了’。”張毅說,當前市場上,不少企業面臨兩難的選擇,要么參與低價競爭,要么直接出局。
他認為,“內卷式”競爭本質是不正當競爭,主要表現為低價,以低于成本的售價去擠占市場,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和消費者權益。
產品供應鏈上,有些鏈主企業要求鏈上企業以減價的方式供貨,擠壓鏈上企業的利益。張毅建議通過法律手段嚴格執法,同時建立信用評級機制,將“內卷式”競爭行為納入信用考核,利用金融手段促使企業遵守規定。
電商平臺經常出現“唯低價論”,低價很有可能導致低質量,既損害消費者權益,又挫傷生產商的研發積極性。他呼吁平臺利用大數據給供應商畫像,識別低價傾銷嫌疑;建議司法機關以公益訴訟的方式,對影響重大的典型案例進行裁決,以案說法,強化警示教育。
“反內卷的根本目的是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企業健康地生存、發展。”張毅說道。
深度探究,關注新技術應用與治理
這幾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急速發展,并深度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它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又如何賦能各行各業?
張毅敏銳地捕捉到了社會關切,連續三年跟蹤相關話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兩件關于數據的提案;二次會議上又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的提案;今年三次會議,關于人工智能在垂直領域應用的提案正在醞釀中。
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全民使用AI的熱潮。張毅對其能力表示高度認可,“檢索能力、推理能力很強大”,但要說到具體的法律工作,他覺得“法律講究精準,最終要能承擔責任,人工智能只能作為輔助”。
他尤為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垂直領域的應用,“人工智能在我國可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有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應用落地既能推動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也能夠改變各行各業發展的路徑,形成更好的新質生產力。”
面對“AI取代就業”的擔憂,他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影響結構性就業,但也會創造新就業機會,比如數據標注崗位。“變化是永遠存在的”,個人可以考慮的是,怎樣擁抱新的就業機會;政府則需要為轉型鋪路,支持和引導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
務實建言,探索真正可行的方案
每年春天,全國兩會在京召開,政協委員們帶著各自的提案參會建言。張毅有期待、也有壓力——期待聽見不同界別的聲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壓力則來自肩頭的責任,委員履職不只在參會的幾天時間里,而是在貫穿全年的觀察、調研和思考中。
從技術治理到民生關切,每份提案都凝聚著他大量心血——首先要找準中心問題,發掘和本職工作或個人積累相關的切口;其次是調研,和企業、行業協會、監管機構、專家學者等不同群體交流,深度調研;最難的是提建議,難點不在于論證為什么這么做,而是弄明白誰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
以適老化改造為例。張毅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該問題日益緊迫,提出改造想法很容易,但難點在于更深層的問題——適老化改造的錢從哪里來?如果是政府出錢的話,政府的錢是納入財政預算還是從哪里出來?如果讓其他主體來承擔的話,法律依據是什么?如果家庭做適老化改造,不同收入群體的家庭會有什么不同的問題,錢不夠的話怎么辦?
“一旦想到這些問題,你就會發現需要更多地調研,更多地征求意見,然后才能夠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張毅直言,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很難。
今年,他也非常關注企業出海的話題,但“不成熟就不提案”。中國企業要去全球尋找藍海,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什么,政府能夠支持什么,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怎么解決……這些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在底層邏輯上尋找答案,他坦言還沒有成熟的想法,但會帶著關注奔赴全國兩會。
不成熟的想法,先在筆記本上寫下來,有新的思考再補充。翻開張毅的筆記本,其實有點潦草,但他自己一看便知,一個個關鍵詞和圈圈點點,他希望最終串聯成推動改變的力量。
文章選自澎湃新聞,2025年3月2日
CCG 圖書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