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講座在正社畫館舉行,蘇州市山塘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有幸參與其中,共同解讀齊白石蝦蟹的國畫密碼,感受傳統中國畫的獨特魅力。
此次正社畫館公益講堂首期活動 ——《解讀齊白石蝦蟹水墨密碼》,旨在弘揚傳統中國畫的水墨精神,引導年輕一代正確認識和使用文房四寶。活動一經發起,便得到了山塘中心小學許凱校長的大力支持。在許校長的推薦下,我校眾多愛好國畫的學生與家長踴躍參與,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大家滿懷期待,共同開啟這場國畫藝術之旅。
主講人江野老師以自身豐富的學畫經歷為切入點。他從小在陽澄湖畔摸蝦捉蟹,對蝦蟹的形態與習性了如指掌,加之長期投身于中國畫水墨實踐,并在大學、寺院、小學等多地積累了豐富的授課經驗,從而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解讀方法。江野老師從齊白石蝦蟹筆墨中的墨分五色和用筆轉換入手,深入探尋其中的演變規律密碼,為大家簡化了欣賞中國畫水墨通透之美的基本路徑。
江野老師開篇便簡要回溯齊白石的藝術人生,著重闡述了中國畫詩書畫印所蘊含的核心人文精神。齊白石走出書齋,投身自然生活,其作品生動展現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與喜好,在新中國藝術界的宗師地位無可撼動。本次公益講堂特意從白石蝦蟹入手,原因就在于其用筆用墨極為凝練。江野老師當場施展用水蘸墨法,細致演示繪制蝦身的十三筆,筆筆都追求墨分五色,層次分明、通透靈動。不僅如此,他巧妙把畫蝦用筆遷移至葡萄、枇杷等多種物象的創作,還深入剖析畫鱖魚頭身與畫蝦的相通之處。講解畫蟹時,江野老師清晰點明蟹身三筆、八只腳錯落分四筆的畫法,以及蟹身三筆在表現各類藤葉時的轉換運用。他還指出,中國畫水墨的墨白暗藏傳統人文哲學,畫蝦蟹從一筆到多筆的過程,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觀的體現,為學生們開啟了國畫藝術大門。
講座過程中,江野老師還展示了齊白石壯年時期的一首詩:“塘里無魚蝦自奇,也在葉下戲東西。寫生我懶求形似,不厭聲名到老低。”并結合自身學畫經歷與苦難,和了一首詩:“塘里有魚蝦亦奇,依然混水辨東西。寫摹意在承文脈,不怕后人看我低?!蓖ㄟ^對這兩首詩的解讀,江野老師深入剖析了齊白石“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主張和人生志向,表達了堅守傳承、推陳出新、弘揚文人畫人文精神的堅定決心。
講座結束后,江野老師貼心地為到場的小朋友們繪制小團扇作為紀念。孩子們手捧精美的團扇,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最后,全體人員在愉快的氛圍中合影留念,此次公益講堂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此次正社畫館公益講堂,給山塘中心小學學生創造了寶貴學習契機。學生們感受齊白石國畫魅力,增進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點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后續,山塘中心小學將持續探索多元教育路徑,助力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滋養中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