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落后、土里土氣,是農村的代名詞。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農村面貌大不相同,很多農民也因為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而選擇外出務工,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越來越少了。不過,就在農民外出務工的時候,農民的地里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寧愿地荒著,也不愿意種糧食。這可把專家氣得夠嗆。到底咋回事呢?
首先,是觀念有了變化。
以前都說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舍不得土地,更離不開土地。可是不少農民卻不愿意種地。種地在以前,還是個好營生,自給自足之外,還能存下錢,有些積蓄。但現在可能嗎?物件上漲,糧食根本不夠生活費的,更別說養家糊口了,可能都不夠溫飽的。在農村,生活成本雖然比城市低一些,但是房子車子也已經是標配,這些可都是需要錢的。越來越多的農民變為農民工開始了進城務工,這收入可比種地多多了。還有一些農民,雖然還在種地,但也轉向了經濟作物,像是觀賞樹,種草莓,種果樹,種中藥,通過這些新型農業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
其次,種地是個精耕細作的活,太麻煩了。
種地是個精細活,更講究精耕細作。從播種、除草、施肥、澆地,再到收獲,這里面承載著農民的心思和血汗,整個過程較長且繁瑣,其中哪一步沒有處理好,很可能就會減產,若是天氣不給力或者發生蟲災,就可能會白忙一場。付出那么大的心血,回報是看得見的可憐,農民也對種地有些心灰意冷了。
再次,農資產品漲價,糧價沒漲。
現在從種子到化肥,價格一直在漲,可糧食價格卻保持著相對穩定。尤其是在山村,本來就貧困,土地也不肥,現在種的糧食也只夠自己的,很多人選擇走出山村,外出務工掙錢。起碼在收入上,比種地是強不少的。
最后,也是讓專家最惱火的事情來了。
農民外出務工了,那家里的耕地咋辦,總不能撂荒吧?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風向,現在農民準備出遠門之前都把地上載滿了樹。雖說這種樹不像是普通農作物,不必費心的打理。良田種樹在農民來看已經不是啥新聞了,有農民管種地改種樹,叫做種植轉型。對一些收成不好的地來講,本身也打不出多少糧食,種上樹尤其是經濟樹木,過幾年還能有不錯的收益,好像也是好事。不過,如果是在基本農田范圍之內,良田改種樹,就要保持警惕了。因為基本農田的范圍內,只能保持耕種,是不能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的。
對農村的這些新變化,您怎么看呢?農民不種地,或者干脆改種樹,是個好事嗎?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