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三明7月8日電(林伯郊 顏志強)近日,在福建省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盛源農場的仿野生靈芝種植基地,成片的紫靈芝在林間舒展傘蓋,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清香。這片30畝的靈芝基地,正為這個森林覆蓋率達84%卻長期經濟薄弱的山村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圖為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仿野生靈芝種植基地的靈芝。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是我們首次試種紫靈芝,8月就能迎來豐收。”農場負責人陳高頒介紹。今年3月,通過流轉村里941畝生態公益林中的部分林地,沈口村開啟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實踐。
擁有1.6萬多畝林地的沈口村,人均耕地僅0.5畝。村支書陳長植算過一筆賬:“雖然森林覆蓋率高達84%,但過去公益林只能‘沉睡’,村集體收入微薄,許多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
立足村里優質的森林資源,梅山鎮政府組織村干部赴沙縣、尤溪等地考察后,發現沈口村濕潤的氣候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正是培育高品質靈芝的理想環境。通過“鎮政府搭臺+企業運作+村集體入股”模式,盛源農場應運而生。
圖為村民在采收紅菇。大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農場采用傳統椴木栽培技術,引入清流仙芝園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種優化方案。1萬多個菌棒、菌袋在公益林下自然生長,通過科學控溫保濕還原野生環境。“這種模式下產出的靈芝生態綠色,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高,每公斤干品售價可達千元。”陳長植說。
在另一片天然闊葉林里,米櫧、紅錐等樹種間,隱約可見星星點點的紅色。“現在紅菇也是村里林下經濟的又一筆收入。”陳長植說。
2024年,沈口村立足豐富的天然闊葉林資源,與高校進行產業合作,開展紅菇培育實驗。
“紅菇是村里的傳統產業,歷史悠久,一直依賴自然繁育。”陳長植介紹,野生紅菇價格高昂,每公斤1600元至3600元,自然繁育下的紅菇產量較低,整村年產量僅250公斤,收入60多萬元。通過人工干預,今年的紅菇自然出菇率明顯提高,天然闊葉林紅菇產量提升20%-40%,形成穩定可持續的產出模式。
沈口村這片綠意盎然的小山村,正見證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生動轉化。(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